淺談金門傳世祖宗畫像與修復

文.圖: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門調查傳世祖宗畫像濫觴,可以從一份金門縣文化局委託調查案說起,即《金門地區傳世祖宗畫像普查與研究計畫》係由金門縣文化局委託逢甲大學文化資產與文物保存研究中心負責執行,執行時間為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近100萬經費,計畫主持人李建緯教授。根據其內容指出調查範圍有14處,且古物的數量為34件。最後,建議提報古物數量為4案4件,分別是〈黃良檀官服畫像〉、〈黃良檀夫人蔡氏官服畫像〉、〈梁天就官服畫像〉、〈梁天就夫人陳有娘官服畫像〉等。

金門大學林瑀欣、巫瑋明與王子郝(2022)在筆者所教授《金門政治生態學》期末報告上即奠基在李建緯(2021)調查,更進一步從事比較性研究,試圖找出一絲軌跡與脈絡。三人主要從34件祖宗畫作人物之朝代、鄉鎮分類、繪畫方式、所屬空間屬性、以及姓氏之比較,系統性從事調查研究,嘗試了解金門的歷史文化。

一、祖宗畫作人物之朝代

光緒26年至1910年,共有19幅佔總數56%。主要特徵大都不願意公開文物詳細地址,且文物大多狀況不良需要維護,大多畫像都是官員且大部分是夫妻皆有畫像,還有同一個家族的人比例偏高;清朝是畫像最多的時期,可能由於當時當官的人口眾多,所以留下的痕跡也多,且有許多都是家族的祖先,有些家族還在後期製作祖先的畫。此一時期分別是黃良檀、張廷光、張珪燕、梁天就、蔡泰陽、蔡尚迎、陳啟鳳與盧成金等19幅畫像。

畫像所屬朝代之圓餅圖。

1911年至民國初年,共有14幅佔總數41%。其特徵大致與清末相同,但民國初年主要以炭精筆畫和水彩。清末民初這個時期可能由於朝廷混亂,所以留下的也少,加上攝影技術的發展所以也有所影響。分別是吳朝坪、吳廷金、陳芳猷、許國華與張漳滿等14人畫像。

民國30、40年代僅有1幅佔總數3%。可能源自民國初年攝影技術已進步且普及,因此畫像較為稀少。僅陳慶泡畫像一幅,使用炭筆精繪,像主為陳芳坑所有。

二、鄉鎮分類與繪畫方式

本島四鄉鎮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計畫的物件仍缺金寧鄉,換句話說金城鎮、金沙鎮與金湖鎮為文物所屬地區。金城鎮有16幅佔48%,分別是吳朝坪家族、梁天就、陳啟鳳與盧成金……等畫像;金沙鎮有10幅佔32%,分別是張廷光、張珪燕、張璋江、張璋壽與黃良檀……等家族畫像;金湖鎮有7幅佔20%,分別是陳芳猷、陳慶泡、許國華、蔡尚迎、蔡尚迎夫人陳氏、蔡長墨與蔡泰陽等。仍以金城鎮畫像物件最多,金湖鎮相較金城鎮少。

畫像位在金門島鄉鎮比例(左)與各種不同形式表現之畫像圓餅圖(右)李建緯(2021)指出,金門的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呈現出閩南文化的風格。

李建緯(2021)指出,金門的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呈現出閩南文化的風格。透過形塑祖先形象或描繪祖先形象的塑像與肖像便由此誕生。透過祖先肖像的傳承,後代子孫可瞻仰其祖先容顏。過去祖先肖像畫多以穿戴官服端坐形象為主,不僅在於期許祖,先形塑的典範得以受後世稱頌,更象徵了過去對於功名的追求以及其後代所延續的補足心態。

其調查研究發現,從藝術表現形式來看,可分成四類(一)傳統丹青畫像,在紙本或絹本設色,還可分成兩型: 第一型是正面衣冠像;另一型則是人物風景行樂圖。(二)炭精筆畫:以炭筆或結合丹青畫,全屬於半身頭像,一種有設色;另一種黑白,近似黑白照片;(三) 攝影術:使用照片呈現,一型是全身側身像;另一型則是正面頭像;(四)其他現代藝術表現手法,手法包括有油畫與水彩。

丹青畫佔46%,分別是吳朝坪、張廷光、梁天就、蔡泰陽、盧成金、黃良檀與陳芳猷……等家族;炭精筆畫佔26%,分別是陳慶泡、吳廷金、張珪燕、張璋江、陳慶泡……等畫像;照片以炭精筆修飾佔12%,分別是張璋滿、張璋山……等家族;炭精筆修飾/相紙與攝影各佔8%,前者如張璋壽,後者陳啟鳳、蔡尚迎與蔡長墨;至於油畫、水彩與絹本設色各佔2%,依序分別是陳芳猷、許國華與傳鄭芝龍。仍以丹青畫與炭精筆畫所佔比例較高。

三、空間屬性與人物姓氏

宅第所佔99%最高,換句話說祠堂僅有陳啟鳳肖像照一幅外佔1%,其餘33件畫像皆屬「宅第」屬性。

畫像空間屬性(左)與姓氏畫像圓餅圖比例(右)。

最後,在這34項作品中,由多至少,張氏所佔比例最高,有八幅約占23.53%,接著是吳姓有7幅約占20.59%,蔡姓有4位約占11.76%,陳姓有3幅約占8.82%,接著黃姓、盧姓、郭姓以及梁姓的各有2幅各占約5.89%,最後周姓、許姓、鄭姓各一幅占約2.9%,以及未知姓氏一幅占2.9%。

從這項對比中除了能知道姓氏比例外,還能夠知道在清末到民初這段時間,金門的人物地位,在這34幅作品中有幾項作品人物都是同一個人,比如吳朝枰,在這34幅中他的個人畫像就占了3幅,除了其中1幅是官服畫像,2幅是他的休閒畫像與一般肖像畫外,還有另外2幅是他的兩位夫人畫像,可以說姓吳的比例能夠有麼多是靠他一個人撐起來的,而且畫像在當時也不是一般人能畫得起的,一般官員大概就只能畫個1、2幅,而他1家就畫了5幅,由此可見他的社會地位之高,還有從這項對比中也可以發現在當時的金門女性地位尚未改善,畫像還是以男性為主,少數有幾位女性有畫像,但都是以某某夫人的名稱為畫像名,由此可知在當時金門女性崛起相較其他地區落後。

筆者位於金門東沙村曾祖母遺照(右),即是用「照片以炭精筆修飾」而成。國曆6月27日為其忌日,仍維持傳統禮俗家族祭祀。2022年6月27日拍攝。

事實上在金門許多聚落,仍存在許多類似祖先遺留下來畫像或物品。舉如筆者之曾祖母位在金門東沙即是如此,曾祖母出生於清末,與爺爺在筆者尚未出生皆已仙逝。畫像仍高掛彿堂,除了追思與每年祭祀作用外,乃能看到當時中國古代要求遵從三從四德,為讓女性走路姿勢看起來搖曳生姿,將女性腳纏成三寸金蓮,以滿足男性慾望。上圖亦可得知一絲線索。

李建緯(2021)的《金門地區傳世祖宗畫像普查與研究計畫》,僅是金門眾多各種姓氏家族之中少數,若要進行全面普查,應該還是可以找到更多相似的一般家族祖宗畫像及古物。地區首件國家級重要文物「蔡復一畫像」則較為特殊,採紙質筆繪設色而成。蔡出身金門蔡厝,20歲中進士,為明朝晚期的國防部長,並獲得皇帝御賜尚方寶劍。

據知,文化部依法於民國 109 年 7 月 15 日文授資局物字第 10930082151 號公告列為重要古物。又據《行政院公報》〈教育科技文化篇〉第134期,第26卷得知其指定理由有4項,個人認為最重要內容在第4項,即「做為珍貴傳世『先畫像』,本作是目前臺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可見,年代最早,且品秩位階極高之明代祖先畫像,畫作完成年代上溯晚明天啟年間(十七世紀初;西元 1625 年),而全臺其他各地傳世祖先畫像案例,大多要晚至清代後期十九世紀。」與一般家族畫像非在同一級別,且距今將近400年卓見文物價值非凡。

亦可從過去文獻得知畫像修復軌跡,第一次修復在18世紀、第二次修復在1950年、最近一次修復在2020年於台南藝術大學,將幾百年來原本損傷嚴重畫像,經過修復狀況更為穩定。目前2022年1月在金門文化園區歷史博物館分5單元,分別是「一目觀天金門奇人」、「蔡大人說故事」、「詩人蔡復一」、「古物的前世今生」、「國家重要古物展示」以常態方式展出,現場設有專區介紹修復過程,並介紹明代官服樣式,闡述畫像歷史價值。希藉此文行銷金門古物保存與傳統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古物展出非常稀有僅金門才有,台灣是看不到的,也算是一種另類金門之光。

位於金沙鎮的金門文化園區歷史博物館(左),第五展覽室蔡復一畫像父子三人合照(中),中正國小207班王猷仁身著明朝蔡復一官服(右)。王宏男2022.07.10拍

與此同時,大兒子王猷仁在他的鄉土語言課堂上,老師特別介紹蔡復一的「拭餅」(又稱七餅),猷仁說道:「拭餅為蔡復一的夫人所創,蔡夫人非常賢慧,為顧及蔡復一因公忘私身體健康,而發明拭餅的吃法。除了用來招待友人,每逢清明節、冬至與上元節等祭祀祖先,都會使用拭餅。」換句話說,拭餅自己食用外,亦可表達對祖先崇敬心意,特別是旅居在外的金門遊子,聞到此味便可感受到濃濃的思鄉情懷。學校解說蔡夫人的拭餅,正好可以連結蔡復一畫像,透過文化園區歷史博物館的實地探訪,加深猷仁對鄉土認同與記憶。

位於金沙鎮蔡厝1號之蔡復一古厝。王宏男2022.07.12拍

蔡復一自幼聰明過人、詩文造詣極高,蔡獻臣以「志大如生而才略不疏;盡瘁如武侯而身後無餘」形容他。據金門歷史博物館文物展覽內容得知生平記事,蔡出生於金門(1576)、12歲能記誦《史記》用萬餘字作《范蠡傳》(1587)、10歲同安官宦李瑋家(未來岳父)拜師求學(1585)、18歲童試成秀才府州縣市第一(1593)、19歲省試成舉人(1594)、20歲殿試二甲二十七名登第進士(1595)、21歲給假歸娶李璋之女李氏(1596)、22歲授官職「刑部主事」(中央行政機關六部之一,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隸)(1597)、27歲父母相繼去世,踴辟欲絕,上疏請服喪六年(1602)、31歲奉命北上補「兵部車駕清使吏司」(中央行政機關六部之一掌管車輿畜牧)(1606)、36歲擢升「湖廣參政」(國家一級行政區之行政機關,掌管民政財政)(1611)、38歲擢升「湖廣按察使」兼署分鎮湖北三道(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政法委書記;督指揮使司,長官為止灰使正三品,掌管刑法和監察)(1613)、40歲修築鳳凰城西南邊牆「中國南方長城」亭奉關至保靖涂乍四百餘里(1615)、45歲任「山西右布政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政府,主管行政事宜,居從二品,權勢極重,與六部相當,俗稱「藩司」)(1620)、46歲遷任「山西左布政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政府,俗稱「藩司」)(1621)、47歲辭官返鄉清明節回金門後再任「山西右布政使」(1622)、48歲擢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中央監察機關)(1623)、49歲官至「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雲貴湖廣軍務兼貴州巡撫」賜尚方寶劍,節制五省,稱「五省經略」(1624)、天啓七年卒後2年追贈「兵部尚書」(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相當於現今國防部長),賜諡號「清憲」(1627)。其精彩事蹟,至今仍為人稱頌。

綜上得知,目前李建緯(2021)的34項物品之調查研究,主要以清末位在金城鎮丹青畫者居多,且以宅第之張姓、李姓與蔡姓超過五成比例。當然,仿間仍有很多類似祖先畫像尚未被調查與發現,據知在朝為官的不在少數。如「無金不成同、無地不開花」、「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九里三提督、百部一總兵」……等,即是對金門先賢在朝為官數量與重要性的美譽。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蔡復一畫像,已被文資局列為國家重要古物,並在金門文化園區歷史博物館地下三樓展出。今年(2022)5月修復師范定甫受邀美國文物保護協會第50屆年會中專題演講,將修復成果推上國際舞台,劃下地區祖先畫像絕無僅有歷史新頁。期待將來可以在台灣甚至是僑鄉及世界各地展出,讓世界更多人認識金門,進而吸引到金門觀光旅遊,引領新一波文化金門浪潮。將文化元素鑲嵌進觀光中,為地區注入一股經濟活水。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