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下的金門少棒

60年代駐台美軍代表贈送球具給金城國小(今日的中正國小)

(獨家報導)【文.圖/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金門少棒曾幾何時為地區留下美好片段,共同的記憶,不僅輝煌過且叱吒一時。更重要的深藏在金門人心底,且日久不墜。捕手與投手是棒球中非常重要的靈魂人物,雖然我不懂棒球,但我猜想那顆球,在場上誰的身上停留最久,背的角色應該最為重要,除了投手握球最久外,應該非捕手莫屬了。正好此二位都與筆者在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留有不解之緣。

洪家游是第一屆金門少棒隊的捕手,同時也是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第十六屆理事長,四年前正好在台中唸博士班,接下同鄉會秘書長職缺,與洪一起共事二年任期賡續服務桑梓。知道洪在大學任教體育老師退休後,對他的少棒背景與職業產生連結,鑲嵌在金門這塊土生土長的土地就更加密切與好奇。無數次的交談與言訪,能將興趣與工作結合一起,絕對羨煞很多人,除了工作穩定之外,對教育熱情不減最為可貴。

李世宏是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第十六屆副秘書長,身為我的副秘書長雖然人在台北,同鄉會址設在台中市,但對於鄉會關心從不消減,只要有活動都會踴躍出席。得知他是第一屆少棒隊投手之後,捕手加上投手都在,藉由二人口述,不趁此時待等何時?因而投下這篇文章種籽。據知,金門少棒隊成立的背景與經國先生有種剪不斷紐帶關係。

當中華少年棒球隊:巨人、金龍兩支球隊,揚威海外,在美國威廉波特市,兩次榮獲世界少棒錦標賽冠軍,為國家民族爭光,全國同胞及全球華僑,莫不歡欣鼓舞若狂!這不僅是我國的光榮,也是所有遠東區國家的榮耀!為響應這一份榮耀與光輝燦爛的喜悅,金門少年棒球運動,在時任救國團主任蔣經國先生指示鼓勵下,政委祕書長當場記下院長指示要項,随即交辦救國團金門支隊部副總幹事許丕華先生,大力推展地區少棒運動。

資深教師白金山在《金門日報》亦有類似說法,民國五十八年金龍少棒隊首次遠征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捧回了冠軍獎盃,隨後的紅葉少棒也同樣拿下佳績,讓全國掀起一波棒球風潮。當時擔任救國團主任的蔣經國蒞金視察,鼓勵金門地區也成立自己的棒球隊,隔年金湖國小(太武少棒隊)與金城國小就陸續成立棒球隊,並組成聯隊參加集訓,遠征全國少棒賽。

60年代少棒賽

白老師回憶說,隔年赴台參加全國中華少棒隊選拔賽,由於臨場經驗不足,所以在參加全國比賽的大陣仗中,小將們剛開始表現並不理想,卻越戰越勇,雖然後來未奪得名次,但是賣力的表現與整齊的隊伍(進場時搭配軍樂與整齊的步伐),不但贏得如雷的掌聲,也讓所有人印象深刻,後來還因此獲頒精神總錦標殊榮。可以說是金門少棒的濫觴,若要更詳細瞭解金門少棒史。

60年代政府對金門少棒期勉

據國家級棒球教練洪家游,算是少數幾位能從從小當選手長大當教練,人生半百都與棒球結緣人士。據他口述以及相關資料顯示,金門少年棒球運動的發展,大致上可區分為以下四個時期,透過這四個時期介紹更可瞭解過去少棒曾經走過篳路藍縷:

近期金門少棒聯誼會,洪家游提供。

一、草創初期(民國58-61年):

民國58-59年期間金門地區只有金城國小(民國67年更名為中正國小)、金湖國小、金沙國小三所國小才有少棒的器材,器材來源都是由家長會或是校友提供的。球是軟式和準硬式,手套是小的接近玩具型,球棒三、兩支28吋的木棒,僅此而已。那時小朋友見到這些器材已經是非常高興,但是對棒球觀念、比賽規則則是一無所知,包括担任體育教學老師也無從指導。當時城小、湖小、沙小都是面臨著老師不會教,規則不懂,沒有場地等問題,於是僅能充當遊玩的性質而已,因為學生興趣濃厚,各校初步的作法,也只能從學校附近駐軍中,商請借調曾經是棒球員的軍人,前來學校協助指導訓練。

自民國60年起地區就有16支少棒隊及5支青少棒,推展少棒活動如火如荼的展開。民國61年4月初兒童節期間,由支隊部主辦第一屆「啟運杯」少棒錦標賽。當時比賽的裁判部分老師輪流担任,大會職員都由老師或支隊部人員義務擔任,如楊建州、蔡水生、楊忠德等人輪流作紀錄、劃線、場地整理等工作。比賽結束後,由大會遴選出優秀選手,組成金門少棒代表隊,選手寄讀在金城國小,採集中管理,食宿於救國團支隊部後面的宿舍,為現國民黨縣黨部後邊房舍。

第1屆金門少棒隊由金湖國小太武少棒隊與金城國小少棒隊成員為主,再徵召其他學校球員組成聯隊,統一集中訓練,訓練場地則位於金門高中前的簡陋棒球場(現今棒球場位置)。每日的作息時間:早上五點三十分起床,六點正式開始做體能及重量訓練,七點三十分用完早餐進學校,寄讀於金城國小,用完中飯午休後,下午一點三十分至五點三十分赴球場為正式訓練時間。六點晚餐、七點沐浴、八點開始一個半鐘頭的課業輔導、九點半做揮棒基本練習、十點整熄燈就寢。空餘之時,教練與選手一起修補球具,每顆球必須縫縫補補到不能用,才會將其汰換。

經過一年之努力,於民國六十年度,首度參加第三屆全國少年棒球賽暨中華少棒代表隊選拔賽。當時領隊是金門體育會總幹事李金塔先生,經理是體育會副總幹事許丕華先生,教練是前陸光球員方振源先生擔任,秘書是金城國小教師薛少樓先生。

次年,民國六十一年繼續參加全國第四屆選拔賽,增加為四支球隊:金湖國小少棒隊、金城國小少棒隊、古城國小九龍少棒隊、古寧國小雙鯉少棒隊,經過比賽而組成金門少棒聯隊,集中訓練,參加全國選拔。此屆領隊乃是李金塔先生,經理許丕華先生,教練方振源先生,秘書改為白金山老師。

參加了兩屆全國選拔賽,成績不佳,球技不精,但小將們!充分表現了愈戰愈勇,鬥志高昂,抱著學習的態度,不計較得失,發揮體育道德精神和少棒運動精神,有禮貌、有紀律,所到之處,莫不受到熱烈之歡迎。因此榮獲大會頒發「精神錦標特別獎」。

金門少棒對當時在球員來源欠缺,素質參差不齊,選手沒有一點棒球知識和概念,訓練場地環境簡陋,缺乏社會支援及有關資訊,加上沒有實地作戰觀摩的機會,可以說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且全國賽成績不佳,民國六十二年第五屆未曾派隊與會,改為赴台各縣市巡迴觀摩賽。自此,從民國六十三年至六十六年,四年期間,未曾再派隊參加全國少棒選拔賽盛會。

二、萌芽時期(民國67-70年):

金門少棒隊睽違了全國少棒錦標賽暨中華少棒代表隊選拔賽四屆之後。中華少棒隊代表隊,歷年給我們帶來的勝利,使每個人的內心,充滿了真正的快樂之感受,亦是每個國民愛國心的高度激發。就民國六十六年間,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再次蒞臨金門巡視防區,在一次偶遇中,遇見許多小學生放學後在廣場上玩起棒球,於是油然而生,隨即向在側之官員研討金門少年棒球運動應可繼續蓬勃推展的可行性。隨後在防區司令官、政委會秘書長、縣長的指示下、由縣政府文教科李錫回股長,邀請相關部門及人員開始籌備策劃。經由金湖中小學、金沙國小、金寧中小學、安瀾國小、古城國小、賢庵國小、何浦國小等七所國小適齡學童中,選出條件較優的選手,集中訓練。並暫調金城國小教師白金山、金湖國民中小學教師陳宗留,擔任金門少棒隊儲備中心教練工作,其訓練中心設在金城國中體育館,訓練場地位於金門高中前整修後的棒球場。

金門少棒隊以民國六十七年至民國七十年又開始組隊在全國少棒選拔賽中與全國見面。此階段歷屆領隊之前由謝國代炳南,之後由譚縣長紹彬,石縣長政求與倪縣長慶裕,經理、教練均由白金山教師與陳宗留教師擔任,再搭配國軍支援的教練,一同訓練。

金門少棒代表隊在這樣一個艱難環境中不斷的耕耘茁壯,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終於開花結果。以民國六十八年全國選拔賽中,由盧宗族選手,擊出金門少棒隊第一支全壘打,寫下金門少棒隊光榮歷史的一頁。此時此刻,家鄉的父老、兄弟姊妹無亦舉國騰歡。也從此鼓舞了金門少棒運動,帶動往後的士氣與鬥志,對地區少棒運動之發展,無疑打了一針強心劑,促進地區少棒水準之提升。

在這一階段中,經常邀請全國棒球協會知名度頗高的北體教授林敏政先生、高泉榮先生及吳敏添教練蒞金指導。透過金防部的支持,調借在軍中服役的優秀棒球選手如林鐘良、梁添益與李明朗等教練,進駐儲訓中心支援訓練工作。奠定了金門少年棒球運動的基礎。

三、蓬勃時期(民國71-81年):

為普遍提倡地區少年棒球人口,自民國七十一年起,每校須組隊參加地區少棒錦標賽暨選拔賽,並由獲得冠軍的學校,取得代表權,得組成聯隊代表地區參加全國性比賽,集中在該校住宿訓練。在此時期,金湖中小學、中正國小、金沙國小、金寧中小學四所學校,奉教育部指定為地區發展少棒重點體育學校,並由縣政府文教科指派專任教練董欣樂老師,到各校球巡迴指導。從此,金門少棒代表隊邁向另一個新的里程碑。每屆赴台參加全國比賽,都有好的表現,讓對手不敢再輕視,而取代之的是刮目相看。(金門代表隊赴台參加全國性賽事,最佳成績為全國第五名),因此也造就了金門地區不少棒球人才。如就讀於北體的董欣樂老師為該校的青棒選手,現為台北市中山國小總務主任。蔡秋文及陳佳木等2位球員曾就讀中華中學學校(早期榮工體系)青棒選手,金門國民黨縣黨部主任林國平先生、寧中小教師周清耀、現在台服務的洪家游及黃克忠、陳國榮、趙志強與盧宗族等優秀選手,遍佈在各行各業中。

四、沒落時期(民國83-86年):

基於少棒的成功是發展青少年、青年、成人棒球的基礎,任何運動人才,必須從小學階段做起,不能中途暫停,當時地區棒球運動面臨斷層的困境,沒有青少棒及成人棒球隊做後盾。民國70年之後,少棒運動的推展受限於場地、經費、教練等因素的影響,少棒隊伍由原先16隊縮減了8隊,之後再只剩中正,金湖、金沙,寧中小等四所較具規模的學校來組隊,該時段乃有組訓金門少棒代表赴台參加全國比賽,但成績還是不理想。為強化少棒運動,縣府及有關單位復於民國72年又商請古城、開瑄、何浦、古寧等四所國小再次組隊,地區便成8隊之多,也舉辦地區選拔賽,並於78及79年間,金門少棒隊赴台參賽曾獲全國第5名佳績。民國83年起至民國86學年度,改為學年度舉辦金門地區國民小學棒球聯賽,並由各校自由組隊硬式棒球隊或軟式棒球隊參加,停止了參加全國性選拔賽。因各校受限經費不足,組隊困難,加上社會環境變遷等因素影響,地區中小學棒球運動聯賽,隨即宣告暫停辦理比賽。唯各校仍應將棒球運動列為體育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金門地區於民58至60年間,雖有多達16支少棒,但均未上軌道。其推展單位為救國團支隊部,當時受限於場地、教練、經費器材等因素,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以致地區少棒隊於民國86年,在政策下相繼解散,金門少年棒球運動,歷經多年艱鉅的歲月,就此畫下完美的休止符。至於當時學校與球隊狀況?當時全縣組隊的學校就有16所之多,包括大金門本島12隊與小金門2隊。

一、金城鎮4隊:

1.金城國小(中正)少棒隊:教練呂瑞殊,張秋沐、王先甫。2.莒光國小少棒隊:教練洪繼先。3.古城國小九龍少棒隊:教練鄭慶利、薛少樓、王文慶。4.賢庵國小七賢少棒隊:教練洪天助。備註:古城國小少棒隊,因早期物資缺乏,球具費用來源透過九龍江酒廠(金門酒廠前身)贊助,故取名九龍少棒隊。

二、金湖鎮4隊:

金湖國小太武少棒隊:教練李再杭、蔡錦清、陳天有、陳宗留、白金山。開瑄國小少棒隊:教練李榮商、游建鵬。柏村國小少棒隊。多年國小少棒:教練黃振良。備註:金湖國小少棒隊,因學校緊臨太武山區,故取名為太武少棒隊。

三、金沙鎮4隊:

金沙國小少棒隊:教練李仁木、李麒麟。何浦國小少棒隊:教練李昆明、蔡昭德。安瀾國少棒隊:教練陳建中。述美國小少棒隊:校長楊肅正。

四、金寧鄉2隊:

1.金寧中小學少棒隊:校長鄭啟超,教練翁炳賜、許永傳、吳祥坤。2.古寧國小雙鯉少棒隊:教練李世昌、翁文煌。備註:古寧國小少棒隊,因學校旁邊為雙鯉溼地,故取名為雙鯉少棒隊。

五、烈嶼鄉2隊:

卓環國小少棒隊:校長林水綠、教練李仁木、陳宗留。上岐國小黑鷹少棒隊:教練翁明國。備註:上岐國小少棒隊取名為雙鯉少棒隊原因待查證。
值得一提的是青少棒運動在也從民國60年起推展了幾年,地區第1屆青少棒錦標賽是由烈嶼國中獲得全縣冠軍,第2屆由金沙國中獲得冠軍,可惜青少棒運動在金門地區發展約4年時間,後來因訓練場地因素,學校運動場安全問題而相繼解散。

第一屆金門少棒隊成員與教練

當時訓練用場地,也就是金門縣立棒球場,早期即由國軍127師(黃河部隊)於1970年10月13日動工興建為棒球場,期間歷經2次整建,第4次整建已符合丙級棒球場規模,提供縣內三級棒球隊使用。遺憾的是,僅此一間球場使用,各校終究抵不過安全問題遭致解散命運。(部分資料由金門縣棒球教練黃國偉提供)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