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宗族文化之比較性研究

文.圖: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族對於金門地方上,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與生活上影響至鉅。從宗族中姓氏的人口數、宗祠、祖譜與宗親會四種變數,更可一窺究竟,這股力量在動員上勢必將產生影響力,本文暫時不探究造成何種影響?旨在透過分類的方式,試圖找出彼此間關聯性,並描述目前各姓氏宗族現狀。

金門前二大姓氏,位在後浦陳氏宗祠(左圖)與位在水頭李氏家廟(右圖)。王宏男2022年2月21日拍攝。

基於統計需要,將地區各宗祠與金門地區人口統計,即金門縣人口數前二十名姓氏,分為二個組別,前十名為一個區間,後十名為一個區間。第一組(前十名)姓氏與宗祠其平均數為十四座宗祠(14.2分),前十大姓氏分別為:陳姓(二十七座)、黃姓(二十二座)、蔡姓(十七座)高於平均數;後十名姓氏與宗祠其平均數為三座(3.2分),僅翁姓(五座)及呂姓(八座)超過平均數。

表1 金門前20大姓分組

區間 姓氏
第一組 陳、李、林、黃、蔡、楊、許、王、張、吳。
第二組 洪、翁、呂、莊、劉、鄭、周、董、何、謝。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從葉鈞培(1998)、內政部戶政司(2018)、廖慶六(2008)、王建成(2009)、陸炳文(1996)、陳支平(2009)等文獻,試著比較四項變數即人口、宗祠、祖譜與宗親會關係,用以回應三個問題分別是:一、宗祠與金門地區人口統計變數比較;二、宗祠與族譜的比較;三、宗祠與地區宗親會的比較。

  • 宗祠與金門地區人口統計變數比較

(一)人口的多寡與宗祠多寡無絕對相關

在金門五鄉鎮,三十六姓氏中,共有一百九十二座宗祠。第一組李姓人口為10,844人(佔總人口數7.87%)排名第二,僅低於陳姓16,874人(佔總人口數12.24%),宗祠卻僅有十四間,低於第一組平均數(14.2分);同理可得,第二組洪姓人口數為4,841人(佔總人口數3.51%),宗祠僅三座,低於第二組平均數(3.2分)。

表2 區域、鄉鎮、人口數與宗祠統計

區域 各鄉鎮 人口數 宗祠
大金門 金沙鎮 20,627(第四名) 六十五座(第一名)
金寧鄉 30,917(第二名) 四十一座(第二名)
金城鎮 43,303(第一名) 三十四座(第三名)
金湖鎮 29,491(第三名) 三十二座(第四名)
小金門 烈嶼鄉 12,813(第五名) 二十座(第五名)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且大金門四個鄉鎮中,金沙鎮人口數僅20,627人,為大金門中人口最少,烈嶼(小金門)不算,卻有六十五座宗祠居冠;又人數最多的金城鎮43,303人,宗祠僅三十四座低於金沙鎮(六十五座)與金寧鄉(四十一座)由此可知,宗姓人口在地區所佔比例的多寡與宗祠無絕對直接相關。

在金門關姓、羅姓、顏姓、謝姓……共三十六個姓在聚落設有宗祠,但有幾個少數姓在地區是沒有宗祠,也就是說在金門曾有這個姓的出現或族人生活,因為人數過少,或其他社會因素,致沒有設置宗祠,經研究文姓、尹姓、白姓、石姓……共有八十四姓。

表3 金門地區宗祠姓氏

宗祠姓氏
有宗祠的姓氏(三十六姓) 沒有宗祠的姓氏(八十四姓)
關姓、羅姓、顏姓、謝姓、薛姓、戴姓、蕭姓、盧姓、鄭姓、蔡姓、歐陽姓、劉姓、董姓、葉姓、楊姓、黃姓、陳姓、郭姓、許姓、莊姓、梁姓、張姓、翁姓、洪姓、邵姓、林姓、周姓、辛姓、卓姓、呂姓、吳姓、方姓、王姓、何姓、李姓、傅姓。 文姓、尹姓、白姓、石姓、史姓、左姓、田姓、江姓、宋姓、成姓、汪姓、阮性、邱姓、侯姓、武姓、俞姓、姚姓、杜姓、沈姓、柯姓、施姓、姜姓、紀姓、胡姓、范姓、倪姓、唐姓、孫姓、徐姓、馬姓、高姓、夏姓、涂姓、袁姓、連姓、崔姓、常姓、陸姓、曾姓、童性、項姓、馮姓、彭姓、湯姓、程姓、溫姓、趙姓、賈姓、廖姓、翟姓、蔣姓、鄧姓、潘姓、錢姓、蘇姓、魏姓、藍姓、鍾姓、駱姓、黎姓、龔姓、顧姓、于姓、毛姓、段姓、康姓、曹姓、符姓、陶姓、竺姓、花姓、殷姓、國姓、豐興、聶姓、簡姓、賴姓、甯姓、華姓、詹姓、鄒姓、樊姓、應姓、謬姓。

資料來源:參考葉鈞培(1998),《金門姓氏研究》。

(二)宗祠的多寡與地區聚落人口分佈有關

依照宗祠多寡,與地區人口數,可以分成四種類型。第一種人口數多,宗祠較集中,稱作「鑽石組」;第二種人口數多,宗祠較分散,稱作「黃金組」;第三種人口數少,宗祠較集中,稱作「白金組」;第四種人口數少,宗祠較分散,稱作「問題組」。在計算上,地區人數多寡,2,000人為單位;宗祠集中與分散以座落在鄉(鎮)超過50%為基準,即過半分佈在不同地方。以下分別就僅有姓氏的宗祠,計三十六姓,依據四種分類,逐一說明之:

(1)、人口數多,宗祠較集中;

共「六姓」,人口數多,宗祠較集中,超過50%宗祠分別為李姓、黃姓、楊姓、許姓、王姓、張姓。第一組李姓人口為10,844人(佔總人口數7.87%),主要是聚落與人口分佈較為「集中」在金寧鄉北山村及南山村,在金寧鄉人口就有3,564人,高於陳姓2,773人,以及楊姓2,551人,且高於李姓在金城鎮3,495人,李姓在金寧鄉人口,是其他鄉鎮之冠。

從宗祠分佈更可了解其賡蓋,其十四座宗祠,低於平均數(14.2分),在金寧鄉就有十座,超過二分之一,且集中在北山村與南山村,特別是北山村就有八座,包括:北山村北山(三世主房)、北山村北山(三房興房)、北山村南山、北山村林厝、北山村北山(四公祖厝)、北山村北山(開基二房)、北山村北山(順房)、北山村南山中、南山村南山東、南山村南山中。其他四座位在金沙鎮山西村、西山前、官澳;以及金城鎮水頭。顯示宗族凝聚力高、團結力與向心力強、重視禮教維繫度。同理可得,其餘還有黃姓、楊姓、許姓、王姓、張姓。

(2)、人口數多,宗祠較分散;

表4 金門五鄉鎮前八名姓氏總人口表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2018),《全國姓名統計分析》。

共「九姓」,人口數多,宗祠較分散,低於50%宗祠分別為陳姓、林姓、蔡姓、吳姓、洪姓、翁姓、呂姓、莊姓、鄭姓。第一組李姓相較於地區第一大姓陳姓,陳姓在地區有16,874人(佔總人口數12.24%)其宗祠聚落與人口較為「分散」,二十七座分別位在:金沙鎮十四座、金湖鎮七座、金城鎮四座、金寧鄉二座;其餘還有同組林姓、蔡姓、吳姓。第二組在所屬聚落超過50%,包括:洪姓、翁姓、呂姓、莊姓、鄭姓等。

林姓為金門第三大姓,有8,738人(佔總人口數6.34%),是大金門本島,烈嶼鄉(小金門)不算,四個鄉鎮中,唯一人數在鄉鎮(金沙鎮)低於1,000人的少數姓氏,為785人。在金沙鎮呂厝卻有二座宗祠,分別為林氏宗祠、林氏祖厝(九牧林氏二房祖),實屬罕見。

(3)、人口數少(低於2,000人),宗祠較集中;

共「十六姓」屬於人口數少,宗祠較集中。超過50%宗祠分別為蕭姓、盧姓、戴姓、邵姓、方姓、辛姓、卓姓、羅姓、關姓、顏姓、葉姓、傅姓、歐陽姓、薛姓、郭姓、梁姓。

蕭姓有241人,分佈在後浦、東蕭、後園、前水頭、東珩,90%人住東蕭,因此宗祠位在東蕭;盧姓有426人,分佈在賢厝、后浦、官澳,80%人住賢厝,因此宗祠位在賢厝;戴姓有180人,分佈在小西門、長福里,90%人住小西門,因此宗祠位在小西門;邵姓有191人,分佈在舊金城,95%人住舊金城,因此宗祠也位在舊金城……順序由上往下、由左而右以此類堆。

(4)、人口數少(低於2,000人),宗祠較分散

共「五姓」屬於人口數少,宗祠較分散,低於50%宗祠分別為周姓、董姓、何姓、謝姓、劉姓。周姓,僅1,833人(佔總人口數1.33%),分佈在後浦、水頭、安岐、浦邊,宗祠位在安岐與浦邊二座;董姓(1.27%)僅1,744人,分佈在古崗、泗湖、峰上、後浦,宗祠在古崗卻有二座分別位在大古崗與小古崗;何姓(1.14%)僅1,576人,分佈在浦邊、劉澳、新市、後浦、東坑、成功、何厝、山外、營山、呂厝,宗祠位在浦邊與呂厝;謝姓(1.12%)僅1,547人,分佈在料羅、賢厝、庵頂,宗祠即位在羅、賢厝、庵頂。

值得注意的是劉姓雖人口2,286人(1.66%),但宗祠一位在大金門劉澳、另一位在小金門(同烈嶼鄉)上林村,宗祠較為分散,因此被歸為此類。

  • 宗祠與族譜的比較

(一)宗族人數多寡與族譜呈現正相關

依前述三十六姓的四種類型,分別為:鑽石組,其特徵為人口數多,宗祠較集中;黃金組其特徵為人口數多,宗祠較分散;白金組其特徵為人口數少(低於2,000人),宗祠較集中;問題組其特徵為人口數少(低於2,000人),宗祠較分散。

將族譜分成無族譜、一本、二本以上。發現黃金組與鑽石組僅翁姓、莊姓一本族譜,大多數二本以上;相較黃金組與白金組,大多一本族譜,還是有少數卓姓、羅姓、傅姓、郭姓、周姓、劉姓為沒有族譜的姓氏。也就是說,族人數量越多,族譜越多本;反之族人越少,則族譜必然越少,族人與族譜呈現正相關。

金門第三、四、五大姓(由左而右),位在烈嶼西宅(左)、後浦黃氏宗親會館(中)、與瓊林蔡氏家廟(右圖)。王宏男2022年4月21日拍攝。

(二)族譜與宗祠呈現正相關

廖慶六(2008)在指出:「族譜與宗祠關係至為密切,因為族譜也是記錄『祠宇』圖錄及詳載『祠規』內容的重要檔案。」

如同前述,分成二組,第一組為陳姓至吳姓;第二組為洪姓至謝姓。前者最高陳姓二十七座宗祠,最低也有張姓七座;後者第二組最高呂姓八座,最低二座分別為莊姓、劉姓、周姓、董姓、何姓等五姓,如姓氏人口分佈與宗祠、族譜對照。換句話說,宗祠多寡與族譜高度相關,宗祠蓋越多間,族譜必然撰寫越多本。如姓氏人口分佈與宗祠、族譜對照所示,地區前十四大姓氏都集中在明星與鑽石組,從第十五大姓氏以後開始出現問題組,即族譜隨人口數由高遞減之意。

表5 姓氏人口分佈與宗祠、族譜對照表

名次 姓氏 人數(總人口數) 宗祠 組別
陳姓 16,874(12.24%) 二十七座 黃金組
李姓 10,844(7.87%) 十四座 鑽石組
林姓 8,738(6.34%) 十三座 黃金組
黃姓 8,367(6.07%) 二十二座 鑽石組
蔡姓 6,907(5.01%) 十七座 黃金組
楊姓 6,816(4.94%) 十座 鑽石組
許姓 6,685(4.85%) 九座 鑽石組
王姓 6,531(4.74%) 十三座 鑽石組
張姓 5,980(4.34%) 七座 鑽石組
吳姓 5,600(4.06%) 十座 黃金組
十一 洪姓 4,841(3.51%) 三座 黃金組
十二 翁姓 2,973(2.16%) 五座 黃金組
十三 呂姓 2,608(1.89%) 八座 黃金組
十四 莊姓 2,459(1.78%) 二座 黃金組
十五 劉姓 2,286(1.66%) 二座 問題組
十六 鄭姓 2,250(1.63%) 三座 黃金組
十七 周姓 1,833(1.33%) 二座 問題組
十八 董姓 1,744(1.27%) 二座 問題組
十九 何姓 1,576(1.14%) 二座 問題組
二十 謝姓 1,547(1.12%) 三座 問題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宗祠與地區宗親會的比較

(一)有宗祠也有宗親會

在地區三十六個姓氏當中,前二十個姓氏中僅劉姓未設有宗親會,其餘十九姓皆設有宗祠並同時設宗親會,分別是陳、李、林、黃、蔡、楊、許、王、張、吳、洪、翁、呂、莊、鄭、周、董、何、謝等,差別在於宗親會設於宗祠內與宗祠外。

(二)設有宗祠卻沒有宗親會

在設有宗祠三十六姓當中,共三十二姓在地區設有宗親會,僅劉姓、關姓、卓姓、羅姓等四個姓氏在地區設有宗祠卻沒有宗親會。劉姓分佈在大金門劉澳與小金門上林村,計2,286人(佔總人考數1.66%),關姓僅60人分佈在復國墩,卓姓僅26人分佈在塘頭,羅姓有321人分佈在羅厝、舊金城。僅劉姓超過千人,其他三個姓皆低於千人。也就是說,超過千人在三十六個姓氏當中,除劉姓未設有宗親會外,只要是超過千人姓氏,皆設有宗親會組織。

低於千人亦設有宗親會,如前述地區共十六姓低於千人,分別為蕭姓、盧姓、戴姓、邵姓、方姓、辛姓、卓姓、羅姓、關姓、顏姓、葉姓、傅姓、歐陽姓、薛姓、郭姓、梁姓。排除關姓、卓姓、羅姓,還有十三個姓屬於低於千人,卻設有宗親會姓氏。即蕭姓、盧姓、戴姓、邵姓、方姓、辛姓、顏姓、葉姓、傅姓、歐陽姓、薛姓、郭姓、梁姓等「十三姓氏」。

(三)沒宗祠卻設有宗親會

在設有宗親會的三十二姓中,僅盛姓、魏姓、邱姓、徐姓等「四個姓氏」,屬於沒宗祠卻設有宗親會。

在盛姓、魏姓、邱姓、徐姓四個姓氏中,盛姓僅53人分佈在後浦與山外,魏姓有97人分佈在後浦與林厝,邱姓有158人分佈在後浦、湖南、舊金城,徐姓有267人分佈在後浦與榜林。皆是屬於未過千人在地區的小姓宗氏。

宗親會與宗祠得知「宗親會即是瘦身後的宗祠」,除周姓與董姓有二間宗祠卻設有三個宗親會外,在地區前二十大姓90%以上宗親會數量皆小於宗祠,即宗親會是瘦身後的宗祠。另外,在地區設有宗祠卻沒有宗親會有四個姓氏(劉姓、關姓、卓姓、羅姓);沒宗祠卻設有宗親會四個姓氏(盛姓、魏姓、邱姓、徐姓)。

金門第六、七、八大姓(由左而右),位在榜林楊氏祖祠(左)、後浦許氏家廟(中)、與后沙王氏宗祠(右圖)。王宏男2022年5月22日拍攝。

經研究比較後發現:第一種比較宗祠的集中、分散與人口統計,即宗族人數的集中與分散,可以用來解釋「宗族與地方選舉動員影響,以及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選舉板塊的變動。」第二種是宗祠與族譜的比較得知,依照三十六姓分為四種類型與族譜的比較發現:第一,宗族人數多寡與族譜呈現正相關;第二,族譜與宗祠同樣呈現正相關,宗祠多寡與族譜高度相關,宗祠蓋越多間,族譜必然撰寫越多本。第二種比較可用來解釋「地方政府對於閩南文化推廣與投入成果,根據相關研究,金門已是閩南沿海地區閩南文化保存最完整地區。」第三種是宗祠與地區宗親會的比較得知以下:第一,有宗祠也有宗親會:在地區三十六個姓氏當中,前二十個姓氏中僅劉姓未設有宗親會,其餘十九姓皆設有宗祠並同時設宗親會,差別在於宗親會設於宗祠內與宗祠外;第二,設有宗祠卻沒有宗親會:在設有宗祠三十六姓當中,共三十二姓在地區設有宗親會,僅劉姓、關姓、卓姓、羅姓等四個姓氏在地區設有宗祠卻沒有宗親會;第三,沒宗祠卻設有宗親會:在設有宗親會的三十二姓中,僅盛姓、魏姓、邱姓、徐姓等「四個姓氏」,屬於沒宗祠卻設有宗親會。第三種比較可用來解釋「宗親會即是瘦身後的宗祠。」(本文詳細內容發表於2021年12月中華行政學報第二十九期)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