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迎戰 決勝關鍵

獨家報導企畫製作:張淯、宋思樺|文:宋思樺、 胡心怡、王鈺婷|圖:翻攝自網路

台灣出口17黑,拯救出口刻不容緩。當跨國貿易方式已逐漸改變,B2C電子商務的採購訂單碎片化,交易模式開始產生變革,跨境電商,已然成為台灣企業必須積極面對的課題。面對這波競爭,台灣企業要西進還是南向,抑或輻射歐美市場?而台灣的機會,又在哪裡?

灣出口連17黑,拯救台灣出口刻不容緩,跨境電商,儼然成為拯救台灣經濟的救命良藥。
根據Euromonitor的統計報告指出,全球電商預計至2018年,都會呈現兩位數的複合增長,在移動裝置、上網普及與各國政府的投入之下,全球電子商務零售市場快速成長,且部分地區電子商務的銷售額,達到整體零售市場的7%以上。

又,科爾尼管理顧問公司(A.T.Kearney)估算2015年世界電商市場全年網路零售,其中北美的美國、歐盟五大國、亞洲中國及日本,就佔全球四分之三的比重,而東協六國所佔的比重雖小,但成長力道非常強勁,未來將有爆發性的成長。

而跨境電商的成長幅度更是驚人,據統計,2014年的全球跨境交易金額約2,300億美元,2020年可望上看1兆美元,跨境消費更佔整體網購市場將近45%的比例。

電子商務的發展一日千里,「玩法」日新月異,跟不上變化的速度,就等著被淘汰。

門檻愈來愈低 安逸日子不再

樂利數位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施凱文表示,中國跨境電商在過去幾年,成長速度非常快,即使2016年推出了四八新政,跨境電商同樣呈現爆發性成長。當然在這背後,有中國政府的推波助瀾,但中國政府為什麼支持?

因為中國人均消費與收支提高,讓很多人都去海外買名牌名品。2008年就進軍中國電商市場的Payeasy總經理林坤正更直白的說:「中國人只怕買不到好東西。」估計中國國內的消費者,每年購買境外商品的總額逾1兆人民幣。

而他們大舉到國外網站掃貨的結果,就是政府抽不到稅,因此政府透過合法的跨境電商模式,降低稅率,讓國外品牌得以用比較簡單、低成本、低稅率的方式,在中國電商平台銷售給消費者。

在國家的大戰略之下,天貓國際、京東等大型電商,也積極投入跨境電商,過去幾年,他們到處去全世界招商,在各大洲設立辦事處,目的就是把所有品牌都引進中國。

在此態勢之下,施凱文認為,跨境電商目前是台灣對中國、或是台灣對其他國家,以及其他國家跟其他國家之間,在一般大宗零售與貿易方面,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的關鍵。

「而且我敢保證,這趨勢不會變,只會愈來愈大,門檻愈來愈低。未來的競爭是你去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會快速進來,之前安逸的日子已經不存在了,一定要愈早準備愈好。」他肯定的說。

法令有小門 但隨時會關上

中國電商市場究竟有多大?施凱文:「全世界沒有人比他大。」

中國網民有7億,其中90%是手機網民。大陸的雙十一節,2014年的營業額591億人民幣,2015年成長至720億,2016年更飆破千億來到1,207億。「而這個數字還只是整體電商交易總額的12%!整個電商市場有多大,各位真的可以自己算一下。」林坤正說。

然而,當所有人前仆後繼搶進中國電商市場時,其實更該注意的是,政策的說變就變。

目前台商在中國做跨境電商,流程通常是:向天貓提案,接著商品上架,然後當中國消費者來天貓購物,天貓接下訂單,有了支付記錄後,必須把消費者的身分證傳給中國海關。

也就是說,中國海關在每一筆訂單成立的那個時間點,就知道中國的哪一個人買了國外哪一個廠商的商品、金額與數量,以及購買人的地址,所有資料都知道。因此當海外商家寄貨過海關時,海關就會以快速通關的方式交給消費者。

但林坤正觀察,這個流程基本上是設立一個很高的關稅門檻,再開一條小路讓跨境電商走(稅負打7折)。「中國政府這麼做,是為了要控管所有過去的假貨、走私、水貨跟國外夾帶回來的這些商品,最後只留一條路給你走。」

正因為如此,嚴格來說,跨境電商是中國獨有的制度,它與「海外直購」不同。海外直購是消費者在國外買東西,要廠商寄過來,與政府無關;而跨境電商,卻是有政府的手在背後操控。

在2016年4月8日以前,很多廠商都把貨堆在中國保稅倉,但四八新政後,以往鑽「合理數量」漏洞的跨境電商產品,都被迫調漲價格約30%。很多澳洲、紐西蘭的奶粉廠商,瞬間就倒閉了,因為貨物全都壓在中國的倉庫,因為要繳稅,所以全部商品的價格都必須調漲30%左右。四八新政之後,中國的跨境電商,營業額衰退近一半。

「中國的環境是機會也是挑戰。機會是他自己築高牆又開小門,挑戰是你不知道小門哪天會關上。」林坤正語重心長的說。

台灣機會在B2B 不是B2C

2016年阿里巴巴做了一個跨境電商的報告,內容提到,中國跨境電商在2015年,整個市場產值約為4.8兆人民幣,但B2C只佔15%~16%,雖然到2020年時可能會成長到30%,但還是比不上B2B的占比。
台灣人普遍印象認為,台商去中國做電商一定是做B2C,但林坤正認為,現在談工業4.0,談互聯網,其實海外企業的最大優勢,是小量客製化製造。

只不過,要小量客製化製造,工廠製程就必須要有自動化的改變,最重要的是,如何跟市場連接在一起。當市場需求改變的時候,工廠必須能夠做出市場需要的小量訂製的商品,並且及時供應給市場。

而這一點正是台灣最具優勢的地方,因為台灣市場小,許多工廠都具備小量客製化的彈性與機動性。林坤正認為,台灣很多工廠基本上都有很強的製造力、很好的品質,只是缺乏數位化的能力。

「數位化才能讓工廠的製程,即時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把市場與供應鏈整合在一起。」他說:「台灣所有的潛力工廠,其實都辦得到。」

輻射歐美關鍵 也在B2C

事實上,不只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在B2B,進入歐美市場也是。

台灣屬於海島型經濟,國內資源有限,需透過國際貿易的擴張,帶動國內的經濟發展。隨著網際網路的盛行,跨國貿易方式已逐漸改變,B2C電子商務的採購訂單碎片化開始產生變革,朝向B2B企業採購發展。

而政府對中華跨境電子商務協會促成Amazon Business業者來台找優質供應商,也給予相當高的關注。
過去許多業者想要進軍美國B2B電商市場,但總是苦無管道。世界第一大電商業者Amazon旗下的Amazon Business,專程來台灣尋找優質供應商,該平台能對接美國30萬家以上中大型企業採購清單,估計商機至少高達10億美元(約300億台幣),對台灣中小企業主可說是超大「利多」!

2015年4月起,美國亞馬遜於北美市場推出Amazon Business服務,甫一推出便深受北美企業歡迎,目前已累計超過30萬家企業和1百萬位採購經理使用。而使用的單位包含美國聯邦政府、Google、科技大廠與民營企業等,透過Amazon Business Channel進行線上採購,一年採購金額超過300億台幣,更創下1億6千4百萬的活躍訪客流量,預計2020年商機上看7兆美元,成長爆發力引發各界專注。

中華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理事長解建新表示,對台灣有製造實力的業者而言,能加入Amazon Business電商平台來銷售,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採購的對象都是美國最大的企業,包括有Amazon、Google、Nasa、甚至還有美國聯邦政府與各大學術單位,光是一年的採購量就高達10億美元,只要能滿足Amazon business的高標準,就是銷售的保證。

事實上,從2016年底的節慶消費旺季來看,歐美從11月底的感恩節延伸至跨年,讓台灣跨境電商業者,大賺這波節慶財。

根據eBay集團統計,在歐美消費旺季期間,球鞋、手遊周邊商品與自行車零配件,銷售成長亮眼,這些傳產商品已逐漸被列為年底跨境購物清單,尤其自行車零配件賣家,第四季的銷售達到兩位數的成長。顯示賣家善用跨境電商平台,靈活拓展美國、英國、德國及澳洲等成熟市場以外的藍海市場,更利用南北半球的季節交替,利用跨境電商創造銷售機會,顛覆傳統淡季的低迷氛圍。

為了搶攻台灣企業進入美國跨境電商市場,Amazon Business與eBay皆卯足全力,極力推出各項金流與物流的完整配套服務。

例如eBay為了避免物流高峰導致的延遲或誤送問題,與第三方物流夥伴推出海外倉儲服務,能達到當地發貨、降低運輸風險,提高消費者滿意度。
而中華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則集合國內外系統資訊服務商,以及空海運物流等廠商,讓中小企業可使用台灣政府推的台灣精品Taiwan Present,再與Amazon Business對接最後一哩路。相當於amazon business設立了一個大型的台灣精品館,在數量眾多的供應商中更加顯眼,也更具有知名度,對出口來說絕對有加分的助力。

Mango Cha Cha在台灣只有三家店,但是在日本東京與韓國首爾都有分店,直接把台灣芒果冰的經驗移植到國外。

東協經濟共同體 下一個戰場

南向政策,是新政府上台以來的政策,但有句話說得好:「方向不對,努力白費。」知名財經專家阮慕驊便大聲疾呼:「如果準備到國外發展,但目標放在歐美紐澳,那麼我們到底有多大的競爭條件與實力,可以與當地的人競爭呢?為什麼不選擇無論在資本上或是技術上,台灣相對較有優勢的東協呢?」
很多人對於東協各國,大多還停留在「勞力密集」、「製造業」、「落後」的印象,其實全球的製造業都往那裡移動,早就已經帶動當地產業的繁榮發展。

年輕化的東協經濟體,消費需求高,而且電商市場起步較晚,以菲律賓來說,電商僅占整體零售市場的0.51%,但預計5年內會上升至2.5%;還有越南2015年的電子商務營業額高達40.7億美金,比2014年成長37%,有多大的成長空間,就有多大的利潤空間。

而政府也看準東協龐大的商機,並輔導台灣品牌與馬來西亞3大電商平台Lazada、11 Street及Gemfive合作,開設Taiwan Select專區,上架的台灣品牌超過200個,商品數量更高達2萬種,無非就是希望台灣品牌和電商業者能順利跨境。

然而,儘管東協看似機會無數,但林坤正也提醒,目前政府推動所謂的「跨境電商」,其實只能稱之為「境外直郵」,因為政府並沒有與東協的政府單位,做任何稅務上的整合或協議。
「如果我們只是藉由郵寄的方式送到其他國家,其實這些國家的稅務單位、海關單位有權力抽檢,有權力把你的商品擋在邊防的稅務單位,只是他做或不做而已。」
林坤正認為,新南向跨境電商第一步,是政府必須與該國政府做出協議,比如哪些商品可以依協議進去、稅額比例或是免稅額、哪些商品需要審批等等,如果這些條件沒有談清楚,其實都只能稱之為境外直郵或直購。

埋單台灣味 比拚文化力

「其實,今天台商無論要去中國做跨境電商,還是要把商品賣到馬來西亞、泰國與越南,重點不在於參與了什麼平台,或你是不是電商,而是人家為什麼要買你的東西?如果是他們從來沒見過的東西,外國人是不會埋單的。」

這就是林坤正為什麼強調,「電子商務」的重點在於「商務」,而非「電子」的原因。
關於這一點,韓國的做法很值得學習。台灣人這幾年如此哈韓的原因,就是因為看了韓劇與韓國的歌唱舞蹈之後被制約。因此,決定台灣品牌能不能成功走出去的關鍵,就是文化的力量。

林坤正舉例,Mango Cha Cha在台灣只有三家店,但是在日本東京與韓國首爾都有分店,而他的商業模式,就是把「1+2+3的農業政策」整合:1是農產品,2是農產加工品,3是農場觀光服務業。

Mango Cha Cha在芒果收成後就馬上切成條塊,並在零下30度急速冷凍,之後一直維持在零下20度;急速冷凍殺光病蟲害蟲,可規避許多出口檢疫或當地農業保護政策方面的問題。此外,Mango Cha Cha把店開在許多台灣人居住的大城市,他不只是推出芒果這項產品,而是把台灣芒果冰的經驗,直接移植到國外。

林坤正認為,光是這個商業模式,就可以應用在許多台灣商品上,比方說你不要只想著賣茶葉,而是賣台灣泡沫紅茶的「體驗」。

「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實台灣能做的事情,真的還有很多。」林坤正說。

相關文章

  1. 中國篇 接地氣打群架 進中國前 務必忘記台灣經驗
  2. 東協篇 全球品牌競相卡位的新興市場 東協新藍海 掌握消費最後一哩
  3. 趨勢篇 2017電商5大趨勢 大數據到機器人 全力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