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台灣歷史文物 秋惠文庫見證生命

「秋惠文庫」,一個台灣歷史文物的展覽館。

獨家報導文:丹尼斯|圖:彭級鋒 攝影

走在開挖已久的捷運施工中的信義路上,挖土機、鑽探器吵鬧的聲響不時傳來,讓人快步走過其間,卻在靠近永康街口的一棟老式大樓內,剎然間安靜許多。隨著一條窄窄的走道走上三樓,牆上的舊式的文宣品、旗幟、海報,一時錯身在昏黃的燈光、典雅的景致,帶著我們走進那時美好的復古風味,感受到那股獨特的風格,這兒是「秋惠文庫」,一個台灣歷史文物的展覽館。

「秋惠文庫」的玻璃大門一開,就此走進台灣文物的時光隧道內,古早的記憶就在此眼前呈現:日據時期的廣告海報、民間的古董雕像、早年商店牌坊等等,許許多多懷舊的真品,從荷蘭、明鄭、清朝、日據到民國等時期台灣珍貴的文物,盡收眼前。

秋惠文庫的成立因緣

此處的創辦人,正職是一位牙醫師。早年在日本留學時,因學校鄰近日本最大的古書街「神保町」,在課餘之時,總是習慣到古書店走走,養成他收購古物的習慣與與嗜好。回台後,因為懷舊和對早年台灣文物的鍾愛,興起他成立台灣歷史文物文獻館的想法,後來為了紀念去世的父親林秋江與母親陳淑惠,取其兩字「秋惠」,因而「秋惠文庫」就此產生。

林醫師說:「台北是文化重鎮,民眾可以就近在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台灣博物館欣賞到價值連城的國寶文物,但是,事實上這些國家級的博物院,對於台灣文物品的收藏還是有限。」

基於個人愛台灣、愛土地的情感,在收藏的過程中,把每一件台灣本土文藝品,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寶貝珍藏。近年來復古風蔚為潮流,有些人因而成立懷舊的主題館,這些多半以大眾風格的「柑仔店」風味呈現。

林于昉表示,這些店雖然親切、有趣,卻難以展現歷史文物的內涵,他希望透過「秋惠文庫」的文物,有系統地分享台灣歷史文物的意義和風采,更能讓觀賞者一窺台灣的歷史。

「秋惠文庫」裡,收藏的歷史文物,包括:史料文獻、民俗藝品、真跡字畫,各時期百業的傳統文物,展現台灣歷經荷蘭、南鄭、清廷、日本,乃至國民政府遷台等各個時期的多元文化樣貌。目前展示的文物以實體工藝品為主,未來將增加書信手稿的展示,深化館藏厚度。

如數家珍的古物收藏

進門右手邊牆上,有幅大型浮雕,那是台灣知名畫家廖繼春的作品《野柳風光》,你可能不知道,廖繼春是林秋江的親家,他的弟弟林秋景娶了廖繼春的大女兒廖美惠;這件巨型浮雕是一九六八年廖繼春為了祝賀林秋江新居落成,親自在林宅創作完成的作品。林于昉說這件作品已經掛在家中數十年了,家裡還有許多廖繼春的畫作。

《野柳風光》

林于昉很高興、如數家珍地解說他的收藏,台灣早期民間常見的北投燒、南投燒,包括香筒、香爐、筷子盒、陶枕、花器……等,他收藏的繪畫,有些作者不可考,卻和台灣早期風土、人情有密切關係。

一幅身著和服、藍衫的客家人、閩南服飾的仕紳、身穿洋裝的仕女,從插著日本旗幟的龍舟來看,研判這幅畫是日據時期的作品。

牆上還有許多日據時期的豪華客船,其中「高千穗丸」,是一艘由日本航向台灣基隆的商船,卻有「日本鐵達尼」之稱,在一九四三年在基隆外海彭佳嶼東北方遭被美方的魚雷擊沉,船客和船員在內,罹難者共八百四十四名。收藏許多老照片、菸酒告示、電影海報、商店掛飾、公仔、童玩、彈珠台、石雕,還有手搖式老裁縫車、菸盒、酒的商標、老酒瓶、火警鐘,井然有序地收藏在玻璃展示櫃裡。每件物品都是台灣早期曾用過的東西,和當年的社會息息相關,它們似乎走過過去的生活、活在現在的生命之中,像是件件有故事的活字典。

文物見證生命的廣度與深度

人的生命不是永久的,但文物的價值,卻能見證生命的廣度與深度。「秋惠文庫」的收藏,包括古文書、地圖、民俗藝品等。堪稱台灣之最,對於研究與推廣臺灣歷史文化,是個「挖寶」的好去處。

展望未來,林于昉醫師將秋惠文庫延伸至虛擬的網路世界,目前已經有館方專屬的FaceBook,每周將實體館藏與網路的粉絲們進行互動。在現在與過去,實體與虛擬的時光空間裡,一個下午的時間,將時空倒流在台灣文物的氛圍之中,享受無盡的懷想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