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忠 薪火傳承,不當一百分的爸爸

獨家報導文:蕭維文|圖:彭級鋒 & 林聰鎰 攝影

重耀,台灣建築界第一把交椅,是國寶級建築師;建築投資家李學忠是李重耀的么兒,是六兄弟中,唯一繼承父親衣缽,並成為父親的事業夥伴,現在是李重耀建築師事務所執行長及龍鼎投資集團的董事長。

在李學忠的心目中,父親李重耀永遠是個一百分爸爸。但他自己成為父親十五年後,感觸良多,他不諱言的說:「論親子關係,我比我爸爸好一點。」這「好一點」的落差,其實是時代背景的差距。

李重耀的教育過程,從小學到開南工業學校,完成於日治時代。是一個典型的日式父親,感情內歛含蓄,永遠不苟言笑,教育孩子以身作則,奉打罵為教育為正朔。即便是他的員工也懾於他嚴厲的訓斥,李學忠說,他把員工當作自己的孩子,嚴厲的訓斥是要犯錯的員工永遠記住錯誤,從此不二過。

李重耀從年輕到老,永遠是工作第一,幾乎到沒有假期的地步。在李學忠的記憶裡,周末父親會帶著孩子們去豪華戲院(按:豪華戲院於民國五十五年落成,是由李重耀設計監造)看電影,李學忠說,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父親一進戲院卻累得打起盹來,那是他的工作之餘僅有的休息時間,更是與孩子們最奢侈而僅有的親子互動時光。

生為么兒,李學忠有幸擁有更多與父親相處的時光,更在耳濡目染下,植入了成為建築師的基因。李學忠說,他從小就是跟屁蟲,五歲時搭飛機到花蓮工地父親監工的現場,工地主任總會拿糖果或冰棒討好他。在糖果的誘惑下,跟父親一起去看工地,成為他幼年時重要的旅行,同時也形成教育下一代的阿公說……

三代父傳子,十堂課

第一課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小學時,他開始在父親的事務所打雜,一、二年級時幫著曬藍圖;三年級父親才開始讓他學削鉛筆,五年級時,他已成為全事務所,削鉛筆的第一把手。這是父親教他的第一課:「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零用錢的取得是要付出勞力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事務所打雜的經歷,讓他對建築有了完整的概念,從藍圖到到建築實體的神奇過程,讓他對父親的崇拜變成了對建築的信仰。到了初中他就立定志向,將來要成為一名建築師,大學聯考,更只填了建築系為唯一志願。淡江建築系畢業後赴美深造,並在拿到學位後,在美國知名的Jonesmayer和H.O.K事務所工作。

一九八九年,李重耀受國信集團蔡辰男總裁委託設計新店大台北華城及施金山董事長委託規劃「台灣民俗村」。力邀李學忠返國操刀,李學忠自此成為建築界兩代共事的合夥人。但李重耀對李學忠而言,不只是人父更是人師,在辦公室,李學忠對父親還會「老師」相稱,「他不只是我父親,更是我人生的導師」。

第二課 一諾千金

重承諾是李重耀教給李學忠的第二堂課。李學忠說,父親不輕易承諾於人,只要是答應人的事,使命必達。他說:「在那個時代,一句話可比現在的合同還要具約束力。」

除了現代建築、醫院工程外,一九七一年李重耀亦接下了台北市法主公廟的新建工程,原本單純的廟宇設計案,卻因為都市計畫變更、鄰地糾紛等問題,造成延宕,建築執照一直無法申請下來,一直到一九九五年李學忠克服了萬難,贏得公家單位的批准及認同,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建造才申請下來,一張建造申請了二十五年,說明了李重耀一諾千金的性格。

第三課 樂於分享,不藏私

林安泰古厝是台灣古蹟遷建的第一案,李重耀則是執行此案的第一人。由於此前並無先例,無從參照,李重耀先將古厝測畫成冊即耗時八個月,再將一磚一瓦、一木一行,施以自創的編號系統。前後搬動三次,才抵定遷建的位置,期間還因故停工了六年,最後共耗時十年才大功告成。

這個讓李重耀吃足苦頭的案子,卻因此喚起了國人對古蹟保護的重視,李學忠進而催生了「文化資產保護法」的立法。更讓人見識到台灣和美國受教育下跨文化國界,且樂於分享不藏私為立法的大公精神。

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李學忠,也曾參與了遷建,他為所有過程作紀錄。李重耀的鉅細靡遺苦工,最終獲得了日本建築團隊的青睞。李學忠說,事後一個日本建築學會來台灣觀摩,對於林安泰古厝的遷建案讚賞有加,常有日本、歐美建築界人士來參觀,對於李重耀對古厝的手繪畫冊更是愛不釋手,表示要價購收藏,李重耀當時一口回絕,就當日本人露出悻悻然的眼神之際,李重耀幽了一默:「我的圖從來就是非賣品,不過可以送你。」

知名建築師黃有良日前更向李學忠透露了一個小故事,說明李重耀不藏私的廓然大公。李學忠表示,黃有良建築師剛開業時,由於缺乏實務經驗,時常向李重耀請教各種問題,李重耀不僅一一向他解答,擔心他聽不懂,還將一向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圖紙送給他,對於傳承一直是兩父子最重視且憂心的任務。

第四課 公益優先

李重耀在日據時代,二十歲時就被延聘至總督府營繕科,並成為第一個被總督御賜咖啡蛋糕的技手;台灣光復後,他更被欽點為蔣總統修葺草山行館及總統府、兩廳國家歌劇院、台北賓館、士林官邸,他是台灣建築史的活化石。

兩父子得獎無數,近期獲得的另一殊榮,卻是二○一○年十月在澳門領取的「全球公益聯盟榮譽勛章」。創立於一四六四年,總部設於法國巴黎的「全球公益聯盟」(Ligue Universelle du Bien Public)是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著名金質榮譽勛章頒授機構。

美國總統甘迺迪、英國首相邱吉爾、中非總統巴達司(Ange Pattasse),以及畢生為救濟窮困而奉獻的德蕾莎修女及皮埃爾神父等知名人士,都曾獲此獎殊榮。李重耀是獲此勛章的首位台灣人。

李學忠喜歡用「熱心」形容他的父親,李重耀也不吝自嘲自己的「雞婆」性格。一九九二年行政院長郝柏村推出「六年國家建設計畫」,但如何落實?產業界如何配合?都沒有頭緒,李重耀這時又告奮勇,以經建科技顧問管理公司的民間身份,廣邀產官學代表,舉行了三天的研討會,除了募來的一百多萬元,還自掏腰包補貼了五百多萬元。

李學忠說,父親從來就不是一個喜歡跑業務賺錢的建築師,跟他談生意他沒興趣,但只要是談公益,尤其是有關年輕人的教育問題,他就興致昂然。於是他出錢成立基金會,與聯合國旗下機構United Earth合作,在台灣培訓多位青年領袖,更送多位青年至美國深造。

李重耀的夫人常用「吃飽換夭」(台語)形容他,認為他從不主動爭取業務,卻又積極投入建築制度及工程人員的訓練,老是做些為國家自掏腰包、沒有收入的工作。

第五課 樂在工作

自幼在李學忠的印象裡,父親李重耀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從來沒有假期,平日畫圖、巡視工地,假日就整理資料。他表示,父親的工作哲學是,找一件你愛做的事,然後盡全力做出成果,根據自己價值觀訂定目標,從真正想做的事,實現自我成長。而這樣的工作態度,六十年如一日,直到八十歲,他對工作的熱忱仍然不減,行事曆上總是排得滿滿的。

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八十多歲的他為內政部舉辦的傳統匠師培訓班上課,一天一站六到八個小時,從來不見到他喊累。他總是說:「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不會累。」

就是這樣一個工作狂父親,以身作則,在六個子女中,培養出了二個碩士、二個博士。李學忠雖然只有一個兒子,但也不遑多讓,今年只有十五歲的獨子,自幼即是個資優生,今年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瑞士著名的高中。

第六課 興趣第一

李學忠對兒子的教育,採取開放式的自由教育。上一代日式及自己美式激盪的結果,確實在 十五歲兒子身上看到成果。他的兒子曾經是台大校長李嗣涔遴選的國內百位特殊潛能兒童範例之一,在別人眼中已經是位「天才兒童」。

由於時代背景的的差異,李學忠除了承襲了父親身教的人格教育外,更多了與孩子的親子互動。他和小孩一起打籃球,和孩子一起組band,甚至一起創作出CD。

有別於父親的日式教育,李學忠教育孩子,更多了美式的開放思潮。

他曾在五歲時強迫孩子學鋼琴,結果造成反效果,孩子一度視彈琴為畏途,後來藉由音樂欣賞才又激起了孩子的興趣。孩子後來還告訴他:「你差一點就扼殺了一個貝多芬。」

第七課 旅行及閱讀

李學忠更堅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他自己在不到三十歲,就行走了全球三十多個國家,於是在兒子一歲半,就帶兒子赴日本;兩歲到美國與香港;三歲更遠赴義大利。如今孩子的征途世界五十多國以及閱讀能力,早已超過他當年的紀錄。他希望透過旅行告訴孩子:世界是如此開闊,學校考試的分數絕不是人生的全部。

在旅行的過程中,更訓練出兒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從兒子五歲起就訓練他拿機票、車票,自己辦手續,幾年下來,兒子漸漸能夠獨立,十歲時去加拿大遊學,後來又提出想去歐洲自助旅遊,李學忠非但沒有阻攔,還主動協助兒子做了詳細的行前計畫,例如遇到臨時狀況,在英國有誰可以幫助?在法國又可以到哪尋求協助?這趟自助旅行,雖然在法國時錢包、護照被偷了,兒子卻能依計畫請求協助,重新申請護照,同時也面對沒有旅費的困境下,仍順利完成自助旅遊歐洲的夢想。

第八課 電影化人生體會

李學忠幼年看電影的經驗,也複製成他如今的教育模式:他鼓勵兒子每個月至少看三場電影,每年三十六部;十年來至少看了三百六十部全世界的經典電影。他認為電影是各種藝術精華的結晶,透過來自世界各地經典電影,能夠提供孩子在課本以外,更多元而深入的思考與見識,常常叮嚀兒子在結婚前看一千部電影後才走入家庭,成家立業。

第九課 投資眼光

李學忠幼年隨著父親的工作,流轉於全台各地的工地間,因而成就個人的建築夢。
如今同樣身為建築師,因為工作需要,周末也會帶小孩參觀工地、看房子,看預售屋與樣品屋,這也成為家人重要的休閒活動。他認為讓小孩早點接觸買賣房子的大小事,比去遊樂場玩耍更重要。李學忠在參觀樣品屋時,觀察新的建材及建築新趨勢,但夫人更關注營銷的成本與運作。透過上百間房子的參訪,現在兒子可以清楚判斷,某個預售案是建築公司、代銷公司、還是跑單小姐在銷售,因為不同單位、有不同的訂價模式,議價空間也會不同。

李學忠在與同業談生意時,也從不避諱還是孩子的兒子旁聽。透過大人的交談,讓孩子提早了解,一個建案是如何誕生,而一個公司又是如何運作。李學忠把這一段段的對話,視為對兒子的家庭式免學分EMBA課程。

在生活中的機會教育,教導兒子產業價值鏈的生意經。以建築業為例,從最下層的工人到最上層的開發商,賺錢的方式不一樣,收入也有別。最辛苦的水泥工一天只能賺兩千元;工頭不用做工,只要管理工人,一天就能賺兩千五百元;坐辦公桌的包商,偶爾巡視工地、曬一下太陽,一天可能賺五千元以上;但如果是開發商,一個建案計畫,一天就可能賺進數十萬、上百萬、上千萬、上億、上兆元,這些都能讓兒子及早認識未來職場的利基,以及不同角度的思考。

第十課 渴望教育

李學忠說:「凡事不要把孩子當孩子;平日也不要把老人當老人。」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教學相長,自我惕勵。他說:「所有的一切,都是要讓兒子與父親都明白,忠於自己的興趣,才是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標,而且永不後悔。」

李學忠始終認為當一百分的爸爸不是追求重點,一路走來認為渴望是對兒子最初及最終的引導,因為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是做自己也是enjoy人生的隔代傳承,是家教也是三代父子傳承的寶藏。


 

李學忠小檔案

1960年8月18日出生建築博士,留學美國華盛頓大學碩士、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曾任美國HOK國際建築師事務所。著作逾十多部,包括建築名詞字典、如何投資致勝、傳統建築與辭典等……。

父親語錄
1.阿公說:十堂課
2.渴望教育:永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