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品格學堂20年 教育論壇

在品格教育成為各界無法忽視的課題時,慈濟的「品格學堂」早已堂堂邁入第二十個年頭。

獨家報導文:張淯|圖:張凱鈞 攝影

貴婦亂停車卻嗆警察?政治人物鋃鐺入獄!居民為房價反對重症兒童到我家!近期社會種種亂象,原因無非一個「貪」字!在品格教育成為各界無法忽視的課題時,慈濟的「品格學堂」早已堂堂邁入第二十個年頭。

邀請各界賢達齊聚探討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慈濟基金會特於日前邀請前交通部長蔡堆、前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新光真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孫若男,以及慈濟教師聯誼會資深教師尤振卿與迷途知返的青年典範江岳晃等人,舉辦「品格學堂二十年──教育論壇」,現場並有一千三百名慈青(慈濟青年聯誼會成員)與會。

擔任此論壇主持人的慈濟大愛台節目部經理靳秀麗首先點出,三歲到二十二歲這二十年的時間,是品格教育的黃金期,個人、家庭和學校可謂這階段品格養成教育的鐵三角,究竟是因為哪些人做了什麼,甚至是哪些人沒做什麼,讓孩子有了貪念,是此論壇希望探討的主題。

前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指出,過去教育學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過於偏重物質的回報,才造就貪念。「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老師若能引導學生助人後,得到的幸福感將更勝黃金屋與美嬌娘,才是品德教育的起點。」顧館長並指出,慾念之心人皆有之,很多時候更源自於內心的不滿足與缺乏自信,需要老師及時發現,適時輔導。

慈濟大學洪靜原想起研究所畢業時,老師曾告訴她,不要急著賺錢,要找典範來學習,她銘記在心,也感嘆翻開歷史,到處都是貪官,而今更甚於前,希望人人找到剎車的方法,建立好內在價值觀。而慈濟大學有一門課名為「幸福快樂學」,就是幫助學生從根本,找到平靜與快樂的方法。

新光真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孫若男則感性表示,包容是最好的法門,畢竟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稟性與因緣。但平常「愛的存款」一定要夠,遇到需要扮黑臉的時候,才有額度可以提領。身為現場企業代表的她也認為,即使在一向以能力掛帥的企業裡,品格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品格好,態度好,就一定會有好的能力,但反之卻不必然。」孫若男說道。

前交通部長蔡堆亦應邀分享自己的經驗,說明有次學生上課時遲到,他提醒學生應向老師敬禮,表達歉意後再進教室。雖然當時學生沒有照做,但後來這位學生卻回頭跟他說,他後來在一次遲到時,想起老師叮嚀照做,竟讓該堂課的老師大大讚揚,也讓那名學生大受鼓舞。蔡堆認為,老師的一席話或許不會在當下看到效果,卻一定會在學生心裡種下種子。

由於當天適逢「慈濟教師聯誼會」及「慈濟青年聯誼會」二十週年,現場亦邀請資深教師尤振卿,與曾經迷途知返的慈青青年典範江岳晃擔任與談人,以期將優良教師與青年典範推向全球,提升品德教育的實質內容。

慈濟教師聯誼會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於花蓮成立,初期號召一千多位在職老師組成,目前成員共有四千多名。教聯會宗旨除了將《靜思語》透過體驗、講述故事、省思、靜思及生活實踐,推廣到學齡階段的孩子,從中落實品格教育,九二一震災及莫拉克風災時,更結合營隊活動與藝術治療,為受創的孩童進行心靈重建。

從希特勒到鄧不利多—尤振卿

尤振卿 先生

尤振卿是教聯會重要靈魂人物,不僅早期自掏腰包編纂的《慈濟小菩薩》成為後來教聯會固定發行的季刊,融合布袋戲、相聲、數來寶、話劇的《靜思語創意教學》更引領風氣之先,成為慈濟將靜思語融入校園教學的濫觴。

尤振卿老師分享,他自己就是靜思語最大的受益人。「要改變別人之前,先改變自己!」原本篤信「嚴師出高徒」,被學生私下稱為希特勒的他,卻在一次目睹囚車裡伸出的手,竟然是自己學生的手,讓他重新省思教育的本質。

「以前因為兼任訓導工作,常常遠遠一聲大吼,就讓學生嚇破膽。」為了調整自己,尤振卿老師從以花生米引誘同學一起吃午餐,邊說笑話給同學聽,到慢慢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大概渡過兩個禮拜的尷尬期。」尤振卿老師坦承,就為了現身說法,讓大家知道改變,需要的是持續與堅持。

慈濟青年聯誼會

為推廣證嚴法師「同學渡」、「同事渡」的理念,於一九九二年五月成立,對象鎖定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的在職學生,除了共同推廣慈濟「資源環保」、「弱勢關懷」,亦針對社區中的「感恩戶」與「照顧戶」學童提供課後輔導。

神鬼交鋒──江岳晃的《峰迴青春路》

江岳晃 先生

處於家中尷尬的老二排行,從小信奉「只有握在自己掌心的才是真的」,因父親一句:「做流氓就要大尾,念書就要念第一名。」讓江岳晃大學時期時,白天是品學兼優的慈青,晚上卻是幫派裡讓人敬重的「堂主」。

在被母親痛斥為「神也是你,鬼也是你」的善惡拔河中,靠著無數慈青的推力與志工的努力,終於讓江岳晃選擇脫離黑道生活,結束日夜變臉的日子。現在的江岳晃已是一名藥廠的重要幹部,曲折且充滿勵志作用的故事,也被大愛劇場取材拍攝成《峰迴青春路》。

神奇的是大學四年裡,竟少有人知道江岳晃的兩種身分。「我整整推掉了兩年菩提種子的活動,就是不想在眾人面前提到這件事。直到第一次在學弟妹面前分享見證,才知道面對,是多麼好,也多麼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