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力,現代創業管理的第六課

文:魏梅金 博士|圖:編輯部

利力是什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百貨業的沃爾瑪(Walmart)、軟體業的微軟(Microsoft)、流通零售業的7-Eleven,都是各個行業的佼佼者。是什麼因素造就了它們的成功及年年持續獲利?成為行業的典範標竿呢?答案就是「好的商業模式」可以讓這些企業經營獨樹一格、傲視群雄,成為優良企業。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可以為企業帶來更有效率的獲利力。曾長期擔任《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編輯的瓊安·瑪格瑞塔(Joan Magretta)說:「商業模式就是公司的賺錢方式!」

雖然企業的獲利能力,主要來自於選擇正確的商業模式。但是檢視過去單一商業模式的運作,例如飲料公司通過賣飲料來賺錢;快遞公司通過送快遞來賺錢;網路公司通過點擊率來賺錢;超市通過平臺和倉儲來賺錢;通信公司通過收話費賺錢等等。這些傳統企業的贏利模式,在面對二十一世紀日新月異多變的環境裡,是否依然能夠繼續讓企業經營持盈保泰、永續經營?這個問題非常值得企業管理者深思。根據《財富》(Fortune)雜誌公佈,西元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中,世界前五百大品牌,已經有近20%企業退出排名市場,因為這些企業不再創新。

換言之,先進整合性高的商業模式,決定著企業的成敗。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充其量只是一個跟隨者或模仿者,許多知名的成功企業,規劃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走出一條別的企業望塵莫及的格局,成為行業中的翹楚。沃爾瑪1962年創立最初,只是一個雜貨店,創始人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找到了「為顧客節省每一分錢,向顧客提供更加實惠的商品」這一商業模式,整合供應鏈,連鎖全球,多年雄踞百貨業第一把交椅;微軟,1970年代最初,只是一個賣軟體的小公司,比爾·蓋茲(Bill Gates)通過「開放平臺,與電腦廠商共用利益」這一商業模式,成為操作平臺的新標準,獨占軟體行業龍頭地位;臺灣7-Eleven,前身是「統一超級商店」經營多年虧損連連,主要管理者嘗試各種方式想轉虧為盈,1979年機會終於來了,統一高層引進美國達拉斯南方公司(The Southland Corporation)7-Eleven品牌,總裁高清愿發現了「甩開中間商,建立工廠直供店鋪的通道,為消費者提供價格更便宜的商品」這一商業模式,把價格降到同業之間最低,從而掌控了連鎖便利商店的零售通道,成為日常用品流通行業的霸主。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認為,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及創業的導入,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企業長青的秘訣在於選擇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加上優秀團隊的執行力。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但是如果選錯了方向又不努力,那企業很快就會被時代的需求淘汰,步上「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後塵。例如郵局不努力,成就了黑貓宅急便及順豐快遞;銀行不努力,成就了街口支付及支付寶;商場不努力,成就了momo網購及淘寶;通訊不努力,成就了Line、微信及iPhone。天才賈伯斯(Steve Jobs)創建蘋果公司(Apple Inc.),並於2007年推出智能手機,其獲利途徑是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不是單純只依靠銷售幾款產品,而是通過iTunes & iPod和App store平臺,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酷終端+使用者體驗+內容」提供消費者一個完整的視聽娛樂的解決方案。

曾經是另一款數位手機的霸主諾基亞(Nokia),2000年初市值僅次於麥當勞(McDonald’s)及可口可樂(The Coca-Cola Company)。但是面對2007年第一款智慧手機的推出市場,諾基亞卻是瞬間殞落。曾幾何時,諾基亞的成功榮耀芬蘭這個國家,也是手機的代名詞,但是由於諾基亞對舊有的運行系統戀戀不捨,對移動通信行業趨勢的誤判等,顛覆了昔日的英雄智慧,最終以失敗結束曾經輝煌的年代。它的衰落與自身的商業模式有密不可分的關聯。當蘋果依靠智慧型手機,賣出一個蘋果王朝的商業模式時候,諾基亞卻還依舊緊緊懷抱數位型硬體價值主張,迷信靠賣硬體商品賺錢。應驗了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進化論「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曾經的成功經驗與模式,已經不能讓企業實現持續的獲利增長,企業適時的轉型是進化論中的最佳生存策略。而根據麥肯錫研究(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發現,90%的轉型是由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結果。

好的商業模式設計,其秘訣就是要能創造更大的商業模式價值,交易價值越大、交易成本越低,商業模式的價值就越大!把商業模式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

A. 運營性商業模式。重點在於解決企業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包括與產業價值鏈環節的互動關係。運營性商業模式創造企業的核心優勢、能力、關係和知識,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1. 產業價值鏈定位:企業處於什麼樣的產業鏈條中,在這個鏈條中處於何種地位,企業結合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發展戰略應如何定位。

  2. 贏利模式設計(收入來源、收入分配):企業從哪裡獲得收入,獲得收入的形式有哪幾種,這些收入以何種形式和比例在產業鏈中分配,企業是否對這種分配有主導權。

B. 策略性商業模式。策略性商業模式對運營性商業模式加以擴展和利用。應該說策略性商業模式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

  1. 業務模式;企業向客戶提供什麼樣的價值和利益,包括品牌、產品等。

  2. 通路模式;企業如何向客戶傳遞業務和價值,包括通路倍增、通路集中/壓縮等。

  3. 組織模式;企業如何建立先進的管理控制模型,例如如何建立面向客戶的組織結構,通過企業資訊系統構建數位化組織等。

麥當勞的前總裁克羅克(Raymond Kroc)在哈佛商學院講課時,他曾拋出一個商業模式的問題:「同學們,我是做什麼的?」檯下同學們笑說:「你不就是賣漢堡薯條的嗎?」「錯了,我是做房地產的。」他說:「如果我不做房地產,僅僅賣速食,麥當勞早就關門倒閉了。」這句話一語道盡商業模式對企業管理及運營獲利的重要性!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