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下的文化洗禮:平埔夜祭

文:蘇穩中|圖:許靖提供

誕節也是農曆11月15日晚上,屏東縣高樹鄉加蚋埔,一個位於山腳下的小村莊,正揚起古老的聲樂,平埔夜祭[1]已經來到了最重要的劇碼《跳戲》(趒戲)。跳戲很特別,它是由未出嫁少女或已出嫁婦女頭戴花環,跳著緩慢舞步、引吭祭歌。

這個村莊有著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屏東平埔族夜祭舉辦會場,加蚋埔公廨是由婦女與年輕女子共同組成的合唱隊伍,她們彼此交互牽手圍成一圈,此起彼落地唱著平埔古調。老實說,其實不懂詞曲當中的涵義,但那悅耳的古調傳遍了整個會場,每個人都屏氣凝神的聽著,這是平埔夜祭中,堪稱最能詮釋她們作為一個不同於漢化的平埔族,最重要的標籤。

屏東高樹加蚋埔平埔夜祭,是屬於屏東馬卡道族的祭典。馬卡道族分布在臺灣最南部的高雄、屏東平原一帶,小川尚義等學者認為是西拉雅族的分支。(許靖拍攝)

尪姨,在圈子中拿著破布子葉攪動向水[2]灑向周遭,象徵著消災解厄。除了祈求族人平安,跳戲在早期也是年輕男女選擇對象的活動,類似現在的相親。筆者可以想像,年輕平埔男子為了選一位喜歡的女孩當新娘,在跳戲過程中專注欣賞女子舞姿的神情,定然是十分含情脈脈的。

跳戲是祭祀祖靈「阿姆祖」的其中一項活動,晚上6點之後陸續進行祭典禮儀,依序為敬祖先桌→狗靈祭→土牛祭→開曲向→跳戲→點獻豬→開水向→敬天公→轉豬→敬祖跳戲等,這些程序嚴格遵守傳統留下的儀式。尪姨是祭「阿姆祖」的主角,也是平埔族社會中的女巫師,地位崇高。尪姨通常是由從小訓練或退休的尪姨指定,每當夜祭來臨,尪姨就成為族人向祖靈溝通的唯一管道。

為讓阿姆祖滿意,祭品可不能馬虎。(許靖拍攝)

為了讓「阿姆祖」滿意,獻上的祭品可不能馬虎,當天下午於公廨廣場擺設的祭品,包括豬肉、米買(音Mai)、粄、芋頭、地瓜、檳榔、粟粥等,相當豐富。

虔誠的拿香祭拜。(許靖拍攝

百年前的農業社會,雨水是重要的生計來源,雨水的豐富與否來自上天的恩澤,屏東平原在漢人還沒大規模移墾前,是平埔族系馬卡道族的樂園,但隨著漢人陸續移墾,馬卡道人的遷居就此展開,經過百年遷徙、不斷被擠壓生存空間,最終來到高樹,也許這會成為永遠的馬卡道族家鄉吧,誰也說不定。

除了夜間祭祀活動,整個祭典還包含了白天的祈雨儀式,近年來,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推動馬卡道文化復振系列活動,繼協助內埔老埤恢復中斷半世紀的走鏢夜祭後,高樹加蚋埔也重現多年未辦的祈雨祭典。早上7點先在公廨集合,部落長老帶著「雨王」和祭品,率領族人至口社溪上游,遂於9點至11點在口社溪口舉辦祈雨祭典。所謂「雨王」,是用鷹鷺等百種鳥類羽毛編成扇子狀,兩邊綴有鈴錯,中間有眼、鼻、嘴等造型,馬卡道族人用來向雨神傳達願望,獲得甘霖。[3]

屏東平埔族長久以來歷經強勢漢文化洗禮,平埔文化已漸失與揉合多元文化。從恢復祈雨祭以及每年定期舉行夜祭等儀式內容可看出,屏東馬卡道族的夜祭文化也融合了其他族群的文化,例如飲食文化,祭品中的芋頭代表鄰近的排灣族、地瓜為馬卡道族人的主食,而糯米代表客家族群。

夜祭祭品有著多元文化的意涵,像地瓜、芋頭、糯米等。(許靖拍攝)

加蚋埔公廨前主任委員汪進忠先生提到,夜祭在跳戲部分還維持馬卡道族古老的元素,例如跳戲的古音調,但現在的族人大約只能聽得懂一成,只有像關鍵字「跳戲」的古音還能說。夜祭中的拜天公、點獻豬儀式其實都已經完全漢化了,這也是族人的無奈之處。

平埔夜祭中的公廨,不同於一般漢人寺廟,筆者詢問汪先生,目前馬卡道族公廨建築是根據祖傳還是文獻,他說馬卡道族公廨建築早已失傳,目前的公廨是仿造臺南頭社的西拉雅公廨,因為他認為馬卡道是臺南西拉雅族的一個分支,也就是說,馬卡道族源於臺南西拉雅族。

看完整場夜祭,筆者的心頭有萬分感觸,因為漢化嚴重,加蚋埔的平埔夜祭儀式只有跳戲跟祈雨還可窺見古老的馬卡道遺跡,剩下都是漢化後的平埔夜祭,染上道教色彩。族人現在正持續爭論如何減緩平埔夜祭的漢化程度,汪先生舉例,光是公廨旁的金爐要不要拆除就引起族人很大的爭論,他贊成拆除金爐,畢竟它不是馬卡道文化,不過部分族人傾向保留金爐。

公廨旁金爐是否為馬卡道文化成爭議。(許靖拍攝)

高樹加蚋埔恢復平埔夜祭,始於90年代政府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汪進忠先生是第一任公廨主任委員,也是當初負責推動平埔夜祭的要角,我們在平埔夜祭結束後閒聊了一下,從言談中可窺見他對保存平埔文化仍有使命感,現在政府對保存平埔文化確實較過去更為積極、資源也投入更多,但即使資源再多,也是杯水車薪,當地大量離鄉背井的年輕人,對平埔夜祭早已失去認同,這是平埔文化快速流失的根本原因。

筆者認為,強化平埔年輕人的文化認同,並且讓他們能回鄉工作,才是讓平埔文化長遠延續的方法。政府可從跨部門資源整合的方向深入思考規劃,例如如何在促進就業與文化保存上整合資源,讓平埔文化在年輕世代認同外,也能在家鄉安居樂業,這是很複雜的議題。

回程中,儘管冷風刺骨,但平埔夜祭的魔力讓筆者內心充滿溫暖,僅僅一個屏東,境內就有多層次且豐富的平埔文化,文化的洗禮讓人感到滿足,並且期待後續能看到平埔文化振興有成。

 

 

[1] 屏東高樹加蚋埔平埔夜祭,每年皆於農曆11月15日夜晚舉辦,是屬於屏東馬卡道族的祭典。  馬卡道族分布在台灣最南部的高雄、屏東平原一帶,過去被分類為平埔族,小川尚義等學者認為是西拉雅族的分支。

[2] 夜祭現場通常有一個向缸,向缸中有清水,稱為向水。逢初一、十五,有換水禮。夜祭禮儀過程中有尪姨主持開水向,向水可飲用,平埔習俗稱可治疑難雜症。

[3] 資料出處:阿猴新聞網,http://www.akau.tw/?p=36847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