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工作甘苦談,兩面不是人

文:陳建安 副教授|圖:編輯部

人問從大陸回臺灣工作好嗎?真心不騙,幾乎是一面倒,大多數人會跳出來說:「到大陸工作,就回不來臺灣了。」而且中年過後,回頭更難。無論什麼原因,回頭再踏上臺灣這塊土地,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重新求職。求職時,因為臺灣就業市場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加上大多企業在臺灣的薪資,可能與您先前在大陸的薪水低,所以,回頭太難,甚至兩面不是人。

我從小的歷史與地理成績就不錯,所以懷抱著中國夢,但這與政治無關,僅是想去看看在如此廣袤的土地上,竟然有如此豐富的歷史與地理人文。在2004年的春天,因為擔任臺灣某資料庫派駐大陸負責人緣故,開啟了我近二十年的大陸工作甘苦談。先不談在大陸遇到什麼困難,當你在大陸時間待久之後,臺灣的父母、妻兒,甚至工作夥伴、朋友,都會覺得你愈來愈像大陸人,甚至對於你在大陸的生活,是在享受。再加上因為長時間隔離,父母妻兒因平常聯繫頻繁,不至於太過疏遠;但是,同一公司內的同事,或者先前要好的死黨、朋友,都因為兩岸的通訊方式不同,漸漸地有種「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窘境。

從2004年開始之後十一年時間,為了恪盡臺商角色,努力在大陸到處奔波,交通與應酬成本,成為在大陸打拚的不可或缺要素。每天起早貪黑,一週數次飛機起降,而公司的業績也如自己身材般地逐漸壯大膨脹,最後導致差點倒在工作場域,一覺不起。在大陸忙碌的時候,常會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形。當您無法跟臺灣總部關係良好,小人諸如此類的角色就會應運而生。當您的業績無法達到預期的時候,就會有一堆自告奮勇地跟董事會報告,該換人囉。當您感受委屈不滿時,打電話回臺灣訴苦,老婆跟您說要加油,小孩子還小;您的長官跟您說,不要怕困難,創業就是這麼一回事。最後,您只好告訴自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這段話,是說給自己聽的。

身體隨著年齡逐漸變得不健康,而且也無法如願調回臺灣總部時,為讓自己多活幾年,最終選擇離職,再次進入校園進修讀書。大陸校園裡的老師同學們,對臺灣老闆或政客們的在職進修,早有刻板印象,因為過去太多臺商或者政客們,憑藉大陸官方對臺灣人的友好與統戰目的,根本鮮少在學校讀書,在職進修只是交朋友與某種利用金錢堆砌的學位證明。為證明自己與其他在職進修的臺灣人不一般,付出比一般年輕學子更多的決心與努力,而最終在四年內順利拿下博士學位,也讓大陸的學者刮目相看。說實話,大陸地區地廣人多,人才菁英真的是比比皆是,大陸各地區考上本科的狀元探花們,真的有如過江之鯽,並且在校園中競爭激烈,以其出校園後就有良好基礎。這點,真的讓我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這股拚勁,有種完全不同以往的印象。反觀臺灣目前的年輕人競爭力,值得擔憂。

鮮少臺灣人像我一樣的經歷,從臺商、臺生到臺師,三種角色在大陸生活二十年間,可謂經歷人間滄桑,如過山車般高低跌宕的生活經驗。早在2000年左右,臺灣人在大陸地位與薪資,都比一般大陸人還高。當時許多大陸女孩子也喜歡嫁給臺灣人。但是,不到短短的十年,中國大陸歷經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等重大事件,大陸的人均也漸漸高了,私人企業如雨後春筍般露出,臺商競爭力被削減;加上大陸的部分生活方式也與臺灣開始拉開距離,淘寶天貓雙11、支付寶、微信轉帳與抖音,讓大陸人的眼界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而臺灣人更難保持如以往般的地位。不論是臺商、臺生或臺師也好,其實就是在大陸的臺灣人,為求能夠在大陸地區仍保有一畝三分地,他們的付出絕對不像以往般地輕鬆自若,甚至要事倍功半,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

臺灣人在大陸,從以前到現在,仍然兩面不是人;臺灣企業在大陸,仍與外國企業一樣,屬於兩新企業,要重點監控;前往大陸的臺灣老師,仍是屬於引進人才,雖然薪資比較高,但仍有部分不便;臺灣學生進入大陸重點學校的考試方式與引進渠道,雖然慢慢一致,但還是與一般大陸考生不一樣。當這些想嘗試不一樣生活的臺灣人到大陸,雖大陸官方與福建省居民對臺灣人視同一般民眾,但畢竟非從小生長環境,總會親疏有別。可是,當這些大陸臺灣人回到故鄉後,卻因政治因素干擾,卻被輕易地視為泛紅一族。難道就沒有很單純的工作或求學動機與目的嗎?政治不代表一切,願意外出打拚的每個臺灣人背後,都有屬於他們獨特故事,這些故事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照顧好自己的家庭與生活。而他們的這樣選擇,就應該被政治歸類嗎?就應該兩面不是人嗎?這點,值得大家思考。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