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篇】個人.跨界‧共利 平台大未來 個人力量成關鍵

Airbnb充分展現出個人力量,人們提供獨一無二的空房,讓遊客享受非標準化的住宿體驗,一般旅館業完全無法複製這種模式。(圖片來源 翻攝自網路)

獨家報導製作人:張淯、葉惟禎|撰文:葉惟禎、王鈺婷

2017年,平台經濟爆發,面對難以掌握的平台經濟,老字號企業該提出哪些因應措施,而新創企業又該如何抓住時代脈動,讓公司規模日漸壯大?

在,終端消費者不需透過繁複的供應鏈,只要利用平台,不僅能跳脫資訊不透明的陷阱,還能排除價格壟斷者打壞市場機制。而且,平台企業必須提供消費者客製化服務,滿足他們的需求,平台功能再也不是由企業直接定義,而是掌握在消費者的手中。
面對難以掌握的平台經濟,老字號企業該提出哪些因應措施,而新創企業又該如何抓住時代脈動,讓公司規模日漸壯大?以下列出平台大未來的4項趨勢,讓企業能夠洞燭機先,進而找出對手無法輕易複製的核心競爭力:

趨勢1
個人力量擴張 不再只是小螺絲釘

科技發展讓這波平台浪潮加速席捲全世界,生活邁向智慧化的同時,代表人們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做的事情比以往更多,原本由企業建構的平台,也開始「以人為本」,每個人從單純的平台使用者,變身為「自媒體」,成為傳遞訊息的新平台。
各路網紅紛紛現出拿手絕活,無論是讓人感同身受的插畫、不能再同意更多的厭世文、搞笑又無厘頭的短片等,除了吸引眼球以外,也讓受眾更了解作者本身的觀點。當粉絲人數累積到一定程度,對公眾來說,就是一個具有聲量的有效媒體,自然會產生影響力。
而且進入門檻不高,運作方式簡單易懂,只要藉由網路將自己的創作散播出去,甚至只要按下直撥鍵,馬上就能與受眾直接溝通,想必未來還有更多素人也將加入這場自媒體戰爭,至於是好是壞,尚待時間來驗證。
此外,像Airbnb也充分展現出個人力量,人們提供獨一無二的空房,讓遊客享受非標準化的住宿體驗,無論何種需求都很容易被滿足,一般旅館業完全無法複製這種模式。

趨勢2
獲利模式改變 使用者背後商機大無限

以往的平台扮演著供應商的角色,使用者對他們來說只是很單純的消費者,藉由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獲取利潤,一旦銀貨兩訖,交易就宣告結束,不會有太多交集點或是後續效益。
但是現在不同,以Facebook來說,使用者完全不必支付任何一塊錢就能免費使用,初期看不出明顯效益,但是隨著使用人數增長,到了2016年年中,光是台灣的月活躍用戶就達到1,800萬戶,許多企業看準這股商機,成立粉絲專頁之後,為了增加曝光率,便開始下廣告預算,而這就是Facebook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而且,這類型的平台使用者不容易流失,使用者之間的連結也較深,假設大部分的朋友選擇使用Facebook,就算你比較喜愛另外一個社群平台,也不可能輕易轉移,終究還是會為了朋友們妥協。
但記住,千萬不要創造一個平台吸引使用者,等到人數愈來愈多,政策就像「髮夾彎」,突然改變操作或收費方式,這種求利的作法,只會使平台聲望下跌,更甚者,短時間內就會被競爭對手取代,前面花的心血全部白費。

趨勢3
共創價值是成功關鍵

《決勝平台時代》一書的作者陳威如提到,企業已從獨立個體,演化成一個龐大的生態系,應該把企業視為交流平台,只憑內部資源拓展事業版圖,絕對跟不上平台經濟瞬息萬變的腳步,必須尋找更有效率、更省成本的方式,才能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
一開始起步時,當然必須持續投入,花費大量心力在事業上。度過從零到一的階段之後,可考慮用結盟、收購、入股等方式,尋找優秀的夥伴,除了加速擴張整個企業體之外,也可即時提供對方所需資源,雙方都能從中獲益。

另外,通常員工都會想找更好的工作,企業也擔心投入資源栽培員工,一旦他們習得技能便會離開,雙方互有防衛心,這樣一來,就無法用開放和彈性的態度,帶領企業安然度過激烈的產業競爭。
如果能和員工一起設定短期工作目標,提供他們補強欠缺技能的機會之外,也大方協助他們達到未來期望的目標;而員工則保證工作期間,必定全力完成工作,展現企業期待的成果。
只要雙方用坦誠的態度提出各自的需求,在短時間內達成互惠的共識,這樣一來,不僅能使雙方專注在眼前任務,也搭起了長期合作的橋梁,對於未來發展絕對是利多於弊。

房產平台「房多多」在平台上連接購屋者、賣屋者、開發商、地產仲介和經紀人,並有仲介與經紀人協助完成實地看屋,為買賣雙方達成線上線下的撮合。(圖片來源 翻攝自網路)

趨勢4
落實利益平衡 保持高度彈性

陳威如提到,去中間化、去中心化、去邊界化是平台經濟很重要的概念。去中間化代表生產者不需透過中間層層管道,就能接觸消費者;去中心化表示共用經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去邊界化則是跨界融合,用積極參與和分享取代以往的價值鏈。

在建構平台的過程中,必須記住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讓各方關係人先得利,而不是先求自己損益平衡,當關係人皆能利益平衡,並擁有良好且順暢的使用經驗,如此,才是平台經營的正確思維。
此外,標準化和流程化不再是企業的利基點,不少將這兩項視為優勢的企業,反而因過度僵化,導致轉型失敗,逐漸被市場淘汰。因為一旦被標準化或流程化,表示機械也能輕易取代,根本談不上什麼核心競爭力。

企業必須順應潮流更動商業模式,由傳統線性模式調整成多邊平台模式,這種高度的包容力與彈性,就能更穩健面對不確定因素,畢竟目前的資源呈現高度流動,根本無法準確預測未來走勢,只能持續在不確定性中,挖掘任何一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