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關鍵篇】平台獲利2關鍵 這樣玩平台 引爆未來商機

寶可夢運用地理定位功能,將虛擬結合實境,其中灑花功能,就是店家為了吸引玩家前來,而必須付費購買的道具。

獨家報導製作人:張淯、葉惟禎|撰文:葉惟禎、王鈺婷

當建構平台成為一門顯學,代表平台力不僅不容忽視,更是在市場激戰中生存的必備競爭力。運用場域和時間建構有效的獲利模式,就能避免被「滿滿的大平台」淹沒,再創一波事業高峰。

2016年,身為平台企業的Facebook跟Amazon,擊敗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市值再創新一波高峰。在在說明平台的威力已經不容忽視,而且已經進入廝殺激戰的紅色警戒區。
建構平台已經成為一門顯學,市場上出現愈來愈多的新創平台企業,讓老字號的企業也不得不往平台商務靠攏,力求跨界合作、積極轉型,尋求一線生機。
但是,創立平台不代表消費者就會主動使用;將平台納入業務範圍,也不保證就能運作順利。最重要的是,如果無法建構有效的獲利模式,投入的人力和資金無法回收,甚至承受重大財物損失,最終只能被「滿滿的大平台」淹沒,成為後人研究平台商業時,親眼見證的失敗案例。

結合日常生活 場域成為獲利關鍵

而經營平台的關鍵,就是如何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只要你的平台能與消費者的生活能產生各種連結,提升使用者黏著度,當人數開始成長,也就是開始獲利的時機。
以寶可夢這款手機遊戲為例,業者甫一推出立刻造成轟動,就是充分提高玩家對遊戲的黏著度。玩家利用地圖定位,知道附近有什麼寶可以抓、當寶貝球和素材消耗完的時候,可以去最近的補給點補充、也能知道哪些地方正在「灑花」,想抓大量的寶,往那邊去就對了。
「灑花」功能就是獲利來源之一,當玩家希望加快蒐集速度,就會使用這項功能。使用此功能的30分鐘內,寶貝出現的機率與稀有度都會提升,不只玩家願意持續花錢購買,甚至許多店家也大方砸錢攬客,接連祭出「長期灑花,寶可夢抓到飽」的利多方案,不僅玩家抓得開心,也為開發商帶來驚人收益。
而場域又可分為實體與非實體,如同上述提到的寶可夢,就是成功的實體平台範例。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佔盡場域優勢的實體平台,那就是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能看到的「分眾媒體」。

這些分眾媒體遍布大眾運輸、人潮聚集的鬧區、商業大樓外牆,幾乎和日常生活軌跡一致,這種不斷拓展曝光場域的策略,可以接觸到更多受眾,而受眾愈多,代表市占率愈高。
另一方面,散布的場域愈多,表示在各種地方都能投放廣告,能與客戶合作的廣告內容也隨之增加,如此一來,就可提供給客戶豐富的廣告項目,以及量身訂做的廣告策略,即便價格高出一般行情,只要有效益,對方也願意照單全收。
提到非實體平台,就一定要提及中國的「同城網」,它能提供服務的場域將近四百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最在地化的資訊,每個地區的使用者,皆能搜尋與自己所在區域相關的資訊,而且內容多樣,涵蓋二手交易、旅遊交友、招聘求職等,使用者想知道的最新最快的消息,都能從這裡獲取。
此外,像具有交友功能的「百合網」、媒合企業與求職者的「前程無憂」、提供交通路線與生活訊息的「丁丁網」、列出使用者周遭有什麼外賣店家的「129T」,這些平台都是將特定場域打造成一個專屬生態圈,突破以往的傳統,讓使用者能享有精確又貼切的使用經驗。

用有限的時間 創造未來無限商機

除了空間能替平台創造獲利之外,時間也可成為平台的搖錢樹。比方說,掀起台灣歌唱比賽風潮的《超級星光大道》、英國的《英國達人秀》,都是用「限定的時間內,必然產生特定的結果」之手法,引發大眾的好奇心,進而吸引他們觀看,成功創造極高的收視率。
電視台千方百計拉抬收視率,就是為了提升廣告收入,而這種短期又具有高度競爭的節目,確實能帶來不錯的廣告收入,但是,投放廣告的企業主,只能算是獲利來源之一,它們更看重的,是「未來的營收」。
透過比賽贏得冠軍的素人,唱片公司會為其打造一條星光大道,無論是推出專輯或廣告代言,觀看節目的民眾,一定會有人願意花錢支持。只要成功躍上演藝舞台成為明星,追隨者的數量勢必會增加,這種運用「飢餓行銷」,讓一群未來等著掏錢購買的消費者的手法,屢試不爽。
用相同概念經營的企業還有無線(Threadless)T恤公司,他們是2000年在美國芝加哥設立的公司,最特別的是,他們並沒有專屬設計師,所有T恤的樣式全都外包,由全世界對設計有興趣的人擔任設計者。
他們的做法是,只要投稿就可能得到獎金,而且每周都會產生設計贏家。不過,並非獲選的作品就絕對會生產,無線T恤公司會先統計訂單,超過基本的訂購量才會投入生產線,同時兼顧生產成本與商品庫存的壓力。

其實,一個良好的平台,應該具備高度融合性與彈性,有些平台甚至將場域與時間搭配運用,發展出更多特殊形態的獲利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建構平台的成本不輸實體通路,建構前最好先想好獲利模式,一旦投入市場之後,發現沒有利基點,就要立即認賠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