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陳化與貯藏

民間早年留下可以存放七子餅茶的大口土陶甕。

獨家報導文、圖:吳德亮 

普洱茶是歷史名茶。因其獨特的加工工藝,使普洱茶具有了貯藏的獨特性,然而,懂得買茶還不夠,更要懂得保存,才能真正「以陳為貴」。

六年前,剛剛辭去某藝術雜誌總編輯的友人許君,以六萬台幣購入兩筒共十四片「龍馬同慶號」普洱老茶。三年前拗不住朋友的一再請求,以低於當時行情甚多的一百萬元讓了一筒。等於十年賺了約三十倍價差,看似驚人,但若以今年中國大陸拍賣成交價格來算,價差恐怕要超過五十倍以上,一百萬售出絕對稱得上「友情價」了。

事實上,向來是兩岸收藏家最愛的普洱茶,這幾年古董普洱隨著拍賣公司屢屢拍出好行情後,價格水漲船高,催生不少不是以收藏為目的的投資者。然而,懂得買茶還不夠,更要懂得保存。尤其是緊壓成餅、成磚或成沱的普洱茶,經悠悠歲月陳化後,原有的膠質會逐漸消失,外觀也會從原本的緊結逐漸變得鬆散而不斷剝落,甚至一個不小心就會在抓取時斷裂或碎裂。

潮濕的環境陳化較快,卻容易產生霉變。

普洱茶的迥異貯藏方式

普洱茶與其他茶類最大的不同,就是一般茶類如綠茶、烏龍茶等多「以鮮為貴」,最佳賞味期限通常在三至十二個月之間;普洱茶卻是「以陳為貴」,強調越陳越香、越老越具風韻。普洱老茶迷人之處,就在於生普經長時間陳放後,茶質由苦澀轉為甘甜、由青澀轉為渾厚,由粗糙轉為圓潤的成熟茶品。

不過,今天甘醇味濃且韻味厚實的陳年老茶,在陳韻、茶性、茶氣等的完美表現,其實都應歸功於正確的貯藏方式。而陳化過程則受到時間、光線、溫度、空氣、濕度與環境等因素影響,任何一個環節不對,就會讓陳茶的品質大打折扣。甚至可以合理懷疑,民眾在港式茶樓所喝到霉味甚重的普洱茶,就是早期毫無章法的不當貯藏所造成。

貯存不當的普洱茶往往會產生黴變。

長久以來,茶廠或茶商的貯藏方式大別為乾倉與濕倉兩種。所謂乾倉,就是將普洱茶陳放在乾燥、通風的環境中,使其自然產生後發酵,如此陳化而來的茶品才不致產生太多的黴菌,口味也較為溫和柔順。

濕倉則正好相反,為了節省陳化的時間,而陳放在潮濕、密閉的環境中,儘管縮短了應有的發酵時間,但往往會產生「黴變」,不僅衛生堪慮;造成人人喊打的「臭脯味」更戕害了普洱茶的正常發展。

普洱茶單餅應以有封口的保鮮膜包覆不使鬆開或剝落,最後在茶品下方以刀片割開通氣孔。

此外,坊間還有所謂「不入倉」一詞,指的其實就是乾倉,而將濕倉歸類為「入倉」。

不過,所謂乾倉並非絕對乾燥,陳倉中也要有適當的溫度與濕度,才能產生穩定的轉化效果。專家認為應保持攝氏二十六至二十八度的恆溫,也有茶人主張「存放青普溫度不能超過三十度,而熟普則不能超過四十三度」,否則將因缺乏水分而影響茶品的後發酵效果。至於相對濕度,專家咸認新茶維持在八十%、中壯茶七十至七十五%,入過倉茶則以六十%最佳,過於潮濕易導致發霉,過於乾燥則不易陳化。

通風比防潮重要 白蟻也是天敵

普洱茶的貯藏,通風尤比防潮來得更重要。因為在較為濕熱的地區,如台灣、香港、大陸華南等地,濕度提高使得霉菌相對提高,固然是不爭的事實,但也相對加速了普洱茶品的後發酵,因此陳化速度絕對比氣候乾燥的雲貴地區來得快。但濕度若無良好的循環則更易產生霉菌,一般濕倉的霉味即來自於此。假若茶品置於通風良好的環境,不僅可以讓濕倉的霉味大幅降低,還能適度保持茶品的茶氣,並使茶品葉面的變化呈現較優色澤,茶湯的表現也會逐漸偏向紅濃明亮。

同年份的普洱生茶,入倉(左)與不入倉(右)存放五年後的表現全然不同。

貯藏普洱茶還有一項最為茶人所忽略,但也經常發生的「慘痛經驗」,那就是白蟻肆虐。有人辛苦貯藏多年的普洱茶,卻往往在開倉時發現被白蟻啃蝕得體無完膚、損失慘重。尤其近年普洱茶品大量產製,無論外包茶票紙、原筒的竹筍葉殼、原件包裝的竹簍等,在包裝或運送過程均有可能夾帶白蟻成蟲或蟲卵,稍有不慎就會蔓延成災,且無法施以任何的殺蟲劑或煙燻驅蟲,只能以隔離或銷毀的方式處置。

從了解茶性著手 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正確貯存普洱茶?首先要瞭解普洱茶的基本個性:茶葉畏光,因此不可直接受到日照,最好連燈光都盡量避免。另外由於茶葉葉面密布許多氣孔,因此茶葉特別會吸收雜氣異味,例如隨便陳放在家中廚房、臥室或擁擠的客廳,一旦混放了化妝品、香皂、殺蟲劑、蚊香等揮發性高的物品,辛苦購得收藏的普洱茶必變得五味雜陳、雜氣充斥,而毫無收藏價值。尤其近年因普洱陳茶價格節節飆漲,有人不惜耗費鉅資囤積大量生普新茶,如果不能騰出專用的空間,長年保持空氣清新、乾燥、無異味、不透光的環境,屆時必將徒勞無功,如股票套牢般飲恨終身。

香港入倉、經台灣退倉後的1998年7532青餅,茶湯明顯鮮濃透亮、口感醇厚。

目前大型茶商所特別設置的專業茶倉,不僅要求居高臨下的開揚環境,普洱茶均需以倉墊板墊高,不使直接接觸地面;還嚴格要求選倉位置,例如背山、風弱且最好在民居附近等。茶倉尚須採「天橋」型式設計,將普洱茶一筒一筒放在接近天花板的最高位置,以便有效接受新鮮的對流空氣。甚至還要裝置鮮風循環系統、不透光硬木版或緩衝區等。而且最遲每六個月就要翻倉一次,將下層與上層、外層與內層茶品相互對調位置,讓每一層的普洱茶都能均勻轉化,因為堆疊在最外層與最底層的茶品濕度最高,翻倉能使整批口感維持一定的穩定性。

純乾倉的1999年大黃印青餅,湯色與葉底尚未轉紅。

當然,一般人不太可能做到專業的貯藏方式,只需以不上釉的陶甕或陶製茶倉乾燥儲存即可,由於陶甕具透氣性,可以達到歲月陳化的效果;尤其普洱茶在陶甕內可以變得更加柔和、圓潤,且置放愈久效果愈佳。之後每隔一年半載再取出部分來沖泡品飲,才能在有生之年,同時享受藏茶與品茶的樂趣。

各名家顯技 將茶倉與藝術結合

目前隨處可購得的土甕,只要不覆蓋太多的釉料,一般皆可用以貯存普洱茶。不過陶甕早期大多作為儲酒之用,因此甕口較小,僅能置入沱茶或小茶磚。因此也有人乾脆用陶製水缸來貯存圓茶或茶磚。而近年普洱茶的身價節節飆漲,也使得藏茶的容器更受到重視,陶藝家創作的茶倉乃順勢崛起。尤其許多專為普洱七子餅茶三五七克標準形制量身定作的陶製茶倉,運用不同的技法與素材融合,不僅外觀沈穩、內斂,造型與肌裡質感也擁有各自強烈的風格,或獨樹一格的人文精神,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例如台灣陶藝學會現任理事長李仁嵋,以類似榴連或佛頭的造型製作大型柴燒茶倉,將日本銀壺常見的玉霰技法,即一粒粒密集的乳釘表面作為茶倉外觀,十分討喜。

而長年在三義苦守寒窯的陶藝名家吳金維曾接受委託,以柴燒創作大口茶倉,將「德亮藏茶」四字陽刻於上,多年下來不僅貯藏普洱陳茶有絕佳的風韻表現,收藏十年以內的新品青普,更有驚人的轉化效果。而他近年用柴燒革命所燒就的黃金茶倉,更是兩岸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經典之作。
苗栗通霄的陶藝家戴志庭,有條不紊地傳達泥土焠煉成金的律動,憑著自己不斷研發的陶土配方,撐出黃金爆裂的深度與寬度,再藉由火與空氣流動、金屬與流釉交互表現,以凹凸面金銀交錯的色彩成就質感飽滿的茶倉,而超大的體型不僅展現他深厚的拉胚功力,在雲南各家茶廠不斷膨脹七子餅茶面積的今天,更能輕易置入一千公克的大茶餅。

陶藝名家吳金維以柴燒創作的大口茶倉。

而以釉色見長、當代彩釉大師陳佐導的嫡傳弟子陳雅萍,以類似福建圓樓的造型、北京天壇的帝王色彩,以鈷藍釉在烈火中相互撞擊,高溫還原出來的繽紛,呈現絕美且千變萬化亮麗釉彩的大型茶倉。她說市面常見的茶倉造型多為圓潤飽滿,因此拉胚時希望能綽做出獨一無二的外觀,在傳統元素中注入現代美學的律動,洋溢著生命力十足的人文境界,還能有細膩動人的婉約質感。在釉料與火的呢喃中,不斷發掘窯變的夢幻與詩情,令人驚豔。

陶藝名家戴志庭的黃金爆裂大茶倉可以存放1000公斤的大茶餅。
青蛙王子林義傑創作的三吋蟾蜍佔四方財大型茶倉。

愛青蛙成痴的「青蛙王子」林義傑,長年以來創作了許多青蛙壺而紅遍兩岸,無論造型或釉彩均完全忠於青蛙本色,堪稱寫實而維妙維俏。近年由於許多收藏家的「勸進」,也開始將青蛙「進化」為蟾蜍(閩南語稱『咬錢』)作為茶倉要角。例如最新的「三吋蟾蜍佔四方財」、「千眼明月黃金蟾」等作品,色彩飽滿卻不俗豔,無論在蟾蜍或青蛙身上的斑點,或倉體刻意營造的歲月吻痕,甚或作為蛙族棲息漂浮的蓮花,感覺上都彷彿飽經風霜的彩繪木刻,透過烏溜的大眼在山靈古剎中仰望,釉色的運用與沈穩堪稱無懈可擊。

陶藝名家翁國珍以獨創的單手內撐技法成就大地龜裂意象的茶倉。

資深陶藝名家翁國珍早在十多年前即以獨創的「單手內撐」技法,成就「大地的省思」系列作品,獨樹一格地以大地裂紋為創意融入柴燒茶器,讓觀者一定程度感受大地撕裂的強烈震撼,所創造的茶倉也保留了大地龜裂的吶喊,呈現的裂紋意象最能激發茶人愛物惜物藏茶之心。

 

長年鑽研在壺的天地,擁有台灣最完整學院資歷的陶藝名家李永生,說生活中的人、事、物皆可作為創作的取材,並賦予新的生命。因此所創作的茶倉,也無不極富變化、利用大自然各種礦物調和出來的土質,加上彩繪後所呈現的更不僅僅是土胚塗上釉彩,而是從肌里透出色澤的質感。
以新作「金雞報喜」茶倉為例,霸氣逼人的外觀披上亮麗的彩釉,展現強烈的個人特色與人文風采。上釉的陶倉能否藏茶?李永生解釋說高溫焠煉的釉彩必須燒成「活的」,除了外應力,本身還有內應力而透氣呼吸。

李永生的金雞報喜茶倉可以存放一筒外加數片的七子餅普洱茶。

此外,從一介電視系統業者轉型為陶藝家的廖玉瑩,投火後竟能燒出高達一米的大口甕茶倉,作品不僅洋溢金晃晃的溫潤色澤,且保留了柴燒渾厚內斂的火痕質感,一次可貯藏三五七公克圓茶高達四、五十片,尤讓我大感佩服。

陶藝家廖玉瑩高達一米的大口甕茶倉洋溢金晃晃的溫潤色澤。

留意最佳賞味期 享受藏茶品茗樂趣

完整的茶餅或茶磚在放入茶甕或茶倉前,假如要在外包茶票紙上加註品名或貯存日期,切忌使用油性麥克筆或奇異筆,以免化學原料滲入茶葉中,最好用毛筆沾上天然磨墨來書寫。並盡量避免放在潮濕的環境,且不要經常開啟。

若要連同竹筍葉殼整筒整件收藏,最好能置於較上層的書架,並以大型牛皮紙層層包裹不使透光,且不時打開門窗,讓普洱茶偶而吸收一下新鮮空氣即可。

此外,由於普洱茶的轉化有一定的週期,約在五十年至七十年之間為「最佳賞味期」,此時無論茶氣、熟韻,或陳茶才有的樟香、棗香、荷香、蔘香等都達到最顛峰,至七十年後就會逐漸走下坡。因此貯藏超過五十年以上的普洱老茶,應盡量不使再陳化,無須再陳放陶甕,僅需保持乾燥通風即可。至於十年之內的新茶則可置於稍微潮濕但通風良好的環境,陳化速度會來得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