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都更執行牛步化?! 業者批只見政策不見效率

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強調,都市更新價值與坪數、產權結構、生活空間三者兼顧。

獨家報導文:鄭光乾|圖:彭級鋒

政府推動都市更新政策喊得震天價響,但執行動作卻是牛步化,讓不動產業者心急如焚,紛紛提出建言,期望政府展現魄力,提升執行效率。

府推動都市更新政策喊得震天價響,但執行的動作卻是牛步化,讓不動產業者看了莫不心急如焚,因此在一場不動產永續發展論壇中紛紛提出建言,期待台北市的都市更新推動能夠加快速度。

不動產協進會理事長黃南淵就毫不客氣的批評說,都市更新政策是城市發展的關鍵政策,尤其台北市能否順利推動都市更新政策更是動見觀瞻,可惜的是各項更新的法規條例都已臻完備,但相關主管單位既沒有執行的魄力,又沒有為政策論述的能力,導致都市更新政策的推動一再延宕。

都更推動順利與否 成不動產業榮枯關鍵

儘管有部份學者認為不動產完全沒有火車頭的功能,但根據主計總處發布前年各產業產值與對GDP貢獻比例數據,其中不動產業產值達一˙二兆元(佔GDP的八˙六七%),若加上營造、家俱、裝潢等關聯產業,合計佔GDP的十二%以上,顯見不動產是火車頭產業,上下游產業鏈不僅擔負改變城市建築風貌的使命與城市文化氣質,更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動能、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
由於不動產具火車頭產業的效應,而都市更新政策的推動又是不動產業榮枯的關鍵,其推動的順利與否,當然引來業者的高度的關注,可是受到文林苑等案抗爭不斷的影響,公權力盪然無存,政策可說全然停擺,所以在二○一四年開春之際,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暨世界不動產聯合會台灣分會即邀請專家學者召開不動產永續發展論壇,深入探討「如何加速都市更新的推動」,以落實都市更新之成效;同時認為都市化帶來進步,卻也衍生出許多問題,藉此凝聚國內不動產之產、官、學界共識,並兼顧永續發展成為共同努力的目標。

都更成效不彰 負責官員難辭其咎

不產產協進會理事長黃南淵表示,都市更新政策是城市發展的關鍵政策,台北市目前有超過六萬戶三十年以上的建築,有居住品質安全的考量,政府基於居住安全與社會公益應該積極推動更新政策。他進一步指出,都市更新之所以成效不彰,負責的主管官員難辭其咎,既沒有執行政策的魄力,也沒有政策論述的能力,就如同部份官員出席協調會,在法律規章站得住腳的基礎上,一聽到漠視人權的抗議,即委屈的認錯賠不是,完全失去了應該有的堅持。也有在都更審議委員會中,部份非專業的審查委員提出非法律專業以外的見解,都會讓整個委員會拖延甚至停擺。
黃南淵更以他擔任過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等相關主管的例子指出,只要法律面站得住腳,也沒有貪瀆等情事,基層人員簽上來的有關案件,主管官員就要負起應有責任,絕不能推卸,否則百分之百住戶同意的都更案件仍然推動不了。黃南淵進一步解釋說,不動產協進會透過論壇的舉辦就是要廣納各界的意見,幫助政府找到推動都市更新政策的有效途徑,使都市更新達到「公益」「正義」的真正目的。

發展都更權變制度 才是台灣都更長久之計

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杜國源強調,以NGO的角度與立場來看,現有的都更制度確實存有很多問題,若要加速都市更新推動,應由法制面、審議面、執行面等三大面向辦理,並應整合法規界面、資訊公開及送達、聽證及辯論,簡化審議內容、方向及全面專業簽証、行政與技術分別負責、建制都更預審制度、改變權利變換制度(即價值及坪數併行)。
杜國源同時強調,都市再生對於台北市發展策略扮演著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角色,未來除了加強法令鬆綁外,應就台灣市場獨特性發展台式之都更權變制度,配合公地釋放、融資貸款鬆綁,以及政府肯擔當及負責分擔風險來考量,才是未來台灣都更長久之計。
因應都更諸多爭議問題,杜國源也提出多項因應對策,首先要推動都更預審制度,如基地要明確化,量體應控制在什麼程度,或者是何種模型適合社區發展並與居民取得共識,加速整合效率;其次是調整權利變換制度的評估工具,改為「價值及坪數」併行制度,也就是說價值與坪數、產權結構、生活空間等三者並論;第三是要求獎勵容積的總額一定比例,須作為對於復甦都市機能或增進公共利益有所回應;第四是單元的劃定及事業計畫書上,就應充分表達各項考量因素,同時要將審議會改為純審議會,使人民權益及聲音得到另一層的保障。
對於自身或相鄰街廓,杜國源認為,應提出環境改造建議,並於都市更新計畫或事業計畫書中明確表明,尤其事業計畫書應表明事項應予精簡以利加速審議,並且應朝行政與技術分審的概念來落實,而政府應將審議及爭議處理分別成立兩個委員會,推動社區都更讀書會或促進會的組織。實施者應本於代工者或協助者的角色,本於就地安置的最高原則,政府應充分考量地主的負擔及期待,儘速修法要求事業計畫書及權利變換書,比照山坡地審查檢核表,除相關專業領域須由相關專業者簽證外,就事業計畫書及權利變換書,亦須由擁有房地產相關國家考試証照來負責簽證;另外也可透過「特別救濟」方式來解決爭議,如優先安置、先搬後拆,或配合政府資金投入等措施,來解除抗爭一再發生。

表參道的更新案例,正可作為台北市都市更新的參考。

審議會應加重實務界成員 東京表參道可作參考

杜國源說,審議會之內部成員必須再調整,加重實務界的成員,以免太向學術界傾斜,並應將審議及爭議調處之功能分開、建制行政與技術分離之簽證及審議機制,以加速都市更新審議之效率,同時加速認證民間之多重都市更新爭議調解機構。另外有關公權力的行使上,杜國源建議政府著重於公領域部份即可,私領域部份則不須過度參與或干預,完全交由居民與業者自行協商。
台北市建築交集會理事長戴雲發說,更新應該基於民眾生命安全為前提,台北市若遭遇七級以上地震,至少會有四千棟以上建築會倒塌,因此更新的目的是在於生命安全保障的「防災」意義,而非圖利個人或是業者。台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長沈英標也附議「防災型更新」是最具公信力,也是更新政策推動的核心價值。因此為了落實防災型更新的目的,房屋健檢顯得格外重要,政府應該基於維護人民生命安全,訂定強制危險建物必須要更新,凸顯防災型更新的必要性,才能導正產官學民共同的觀念。
其實都市更新要達到公益、正義、安全的真正目的,城市景觀以及與國際接軌的因素就不能被忽視,否則原本髒亂、破舊的城市,經過都市更新後也只不過換來是雜亂、醜陋與毫無節奏的叢林都市而已。杜國源並以原本為了宗教朝聖目的所修築的東京六本木表參道更新為例說,在經過國際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巧手設計後,長約七百公尺的表參道即成為國際重要地標,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外國遊客觀賞駐足,似乎要一口氣看完安藤忠雄、伊東豊雄、妹島和世、青木淳等多位國際級建築大師的建築美學作品,難怪這裡會成了全世界時尚名牌旗艦店的決戰場域。表參道的更新案例,正可作為台北市都市更新的參考,期盼台北也能出現另一個表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