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電子書做行銷?

獨家報導文:簡子竣(Finder雲端電子刊物平台創辦人)

子書在二○○八年開始由國際最大電子書平台亞馬遜(Amazon)首先推出Kindle eReader電子書閱讀器,很快的在市場造成旋風,巧妙的把豐沛的書籍資料量透過載具傳輸與儲存媒介,成功銜接到電子書閱讀器上,讓每一個愛書的讀者可以有機會把書隨時帶在身上,這創新模式,很快的在全世界掀起一片討論。二○一○年蘋果公司推出Ipad Touch,安裝app或是連網後幾乎無所不能,兩個劃時代的產品相繼推出後,真的徹底震撼了各界。

台灣在二○○七至二○一○間就有多達數十家以上的知名企業投入電子書平台相關市場,硬體廠商、電信廠商、書商、紙張供應商,以及軟體廠商等都相繼推出服務,甚至連政府都也跳下來加入戰局,推出Epub推廣app開發。但事與願違,市場開始在幾年間傳出很多知名企業宣布停止電子書相關服務!一切看來如此合理、容易的發展,到底何故會讓那麼多的平台退出市場?

商業模式潛規則

追根究底來看看目前的成功模式由哪幾個區塊組成,第一是賣書的平台,第二是讀書的載具,其中還有包含經營十幾年以上的會員,與不斷改善的會員系統,豐沛的書目與品牌價值,搭配完善簡便的金流結帳機制更是不可或缺。所有用戶在平台購買商品,只需註冊會員,填好信用卡資料後即可馬上安裝app或連網使用,只要查詢關鍵字就可查到書籍,點選安裝並輸入帳密就可即時下載觀看,所有的金流交易都是用刷卡預扣消費模式進行,先享受後付款,也因為這樣的商業模式成功的讓交易於無形。數年間全世界很多人都投入電子書與app開發的產業,在二○一二年六月Apple App Store程式數量已達六十五萬個、下載次數達三百億次、開發者「分紅」多達五十億。但問題是並非所有加入這場遊戲的開發者都賺到錢,大部分的錢還是落在那少數二十%的主要廠商手上。

從行銷到銷售

根據獲利前二十大的app發現,由於都是由個人或是工作室型態在營運app,所以幾乎沒有太多行銷經費。因此如何運用社群或是網路機制來拓展知名度,將是未來獲利的關鍵。快速吸引用戶目光,運用最短時間來實現最大曝光量,增加客戶黏著度,口碑擴散程度,數據分析,另外在步驟上要做到AISSAS(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興趣/Social 社群/ Action 行動/ Share 分享),所有的行銷絕對是經過縝密的規劃與安排,必須思考如何透過以上策略來實現與提昇廣告行銷的投資報酬率,進而轉化成購買量。

讀者在觀看電子書是水平翻閱式的閱讀,透過後台管理內容的順序與表現形式,規劃閱讀的節奏與動線,透過閱讀介面的分享功能讓讀者可以很容易的把宣傳刊物內容快速分享到數百大的社群服務中,透過社群網絡的口碑討論,將相關行為設定關聯,讓搜索引擎優化與關鍵字優化整合在一起,宣傳與點擊都對搜尋排名有提升,引起更多社群討論與分享行動,成功的將行銷動作轉化為銷售收入,除此之外清楚掌握分析數據,清楚讀者來自何處,對文宣內容的好惡為何,這些數據都可以透過平台工具精準的分析出來,讓行銷有真憑實據。

電子書行銷平台快速彙整一本導讀或是宣傳刊物,透過引導讓讀者快速掌握出版品的特色,最後透過宣傳刊物內建的連結,引導讀者到相關銷售平台進行下單,完成AISSAS循環。以上一些經驗與觀點,希望可以讓大家對於電子書市場與行銷方式可以有一個清楚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