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何都在閱讀?

獨家報導文:吳永佳 | 圖:取材自網路

閱讀,這個老掉牙的議題,在每個年代被人一再提起。而面對現今這高度數位化、資訊氾濫的世界,擁有自「谷歌大神(GOOGLE)」搜尋來的片段、破碎知識,還不足夠嗎?我們為何還要看書?

這高度數位化的時代,許多人高喊:「紙本閱讀將死!」更有不少人發出世紀警語,擔心年輕的網路世代將不再閱讀。其實,正因為世界的前進瞬息萬變,人們終日處於資訊爆炸的知識洪流,彷彿一個輕忽,就會落後於時代的變遷,或是被世界淘汰。
正是在這混亂的時刻,「知識力」,將成為個人能否在生存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關鍵。而開始培養、或重拾閱讀的習慣與樂趣,才能陪伴你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透過「終生學習」,不斷為自己攫取人生的新養分。

帶領你飛翔

閱讀究竟有何好處?莎士比亞說:「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沒有了閱讀,就像不能飛的鳥兒一樣。讀書可以讓我們更有智慧,更有知識。
台灣嬰兒用品品牌奇哥的董事長陶傳正,近五十歲時開始展開他環遊世界的壯舉,當起背包客行萬里路。自助旅行的出發前後,他必定閱讀大量資訊,例如去一個國家之前,他總會將與這國家相關的書都讀過一遍,包括歷史、地理、設計、建築、名人等,一網打盡。
不難想像,若行萬里路的同時讀萬卷書,透過旅遊與閱讀結果的相互印證、比較,可以產生更多加乘的樂趣。

使大腦活化

閱讀的好處不只是它打開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門,讓你依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步調漫遊其中,它同時還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的發展,使你的大腦不至於退化。
閱讀是最好的大腦練習活動。一個靈活的大腦,不僅能順利執行它的功能,還能增加反應的速度。而當我們閱讀時,等於是強迫大腦重新思索、整理思路、連結組織各種概念,鍛鍊的不只是記憶力及想像力,同時還能提升智力,刺激大腦活化。
近年來,有些相關研究認為,閱讀與寫作都能增加大腦的「認知儲備」。這意思是指,大腦就像是一個「銀行帳戶」,隨著人的衰老過程,帳戶存款會一點一點的被提空。如果帳戶的存款夠多,堪提用的年限就能延長,產生退化危機的時間就會越晚。所以,閱讀可以不斷累積你的大腦帳戶存款,對於任何一個年齡層都有好處,尤其是老人以及兒童,更是如此!
閱讀也能開啟創造力。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大學教授洪蘭曾指出,在閱讀時,每一個字都會激發跟它有關的連結字,而那個字又會激發跟它有關的連結字;就像骨牌反應一樣,一個活化另一個,直到兩個不相干的迴路碰在一起,活化第三條迴路時,就突然靈光一閃,說:「啊哈(aha!),我看到了!」新的點子就蹦了出來。
所以閱讀的好處是透過觸發作用,增加神經連接的密度,使它有機會去碰觸到本來碰不到的神經元。

療癒你心靈

閱讀的另一個好處是,其實它可增加個人遭受挫折的能力,減少心理上因為無知而造成的焦慮或恐懼感。在遭受外來打擊或難以解釋的事件時,人們通常第一個反應是問:「為什麼是我?」、「上天(別人)為何要這樣對待我?」這時如果把精力都花費在怨天尤人之上,一味鑽牛角尖,往往走不出來。
這時我們也需要閱讀。透過閱讀,你會發現,所有你曾經歷的事,其實並不新鮮奇特,一切都曾發生在其他的時間、地點與人們身上。所以說讀歷史可以鑑古知今,遵循前人踏過的足跡,可以大幅縮減自身成長所需的學習時間,更幫助我們思索、解決眼前面臨的問題。閱讀別人的經驗可以協助我們克服現在的困難,激勵自己再出發。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喜歡閱讀人物傳記。他說自眾多人物傳記中學習到一生受用不盡的好習慣,即「換位思考」:「今天換作是我,我會怎麼做?」「如果他面臨我現在這個狀況,他又會怎麼做?」左右推敲、模擬後,心中決策立現。
嚴長壽指出,某個意義上,人物傳記是你我生命的“uidepost”(指引)、一種標竿。「我從他們的傷痛、血淚中,萃取了可貴的智慧、動人的真情,以及人生面對無可奈何之事的釋然包容。」這,就是書本的「療癒性功能」。

養獨立思考

廣泛閱讀,更可以啟發獨立思考的能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就曾說:「廣泛閱讀養成獨立思考能力,才能超越政治是非,維持清醒的認知。」
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則曾表示,閱讀在未來社會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一種對社會潮流的反抗,一種對社會的宣告,表示自己不想成為芸芸眾生中的「me too」(我也是),想擁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力。「我想成為有選擇的人」,沈方正說。正因為不願意被媒體或垃圾資訊掌控,人們更需要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閱讀幫助我們保有這份能力。
談了這麼多閱讀的意義,但別忘了,人生有太多加分的選擇,閱讀只是其中之一,也無需將它「無限上綱」到很嚴肅的地位。閱讀本身應該是件快樂的事,知名作家、導演九把刀曾形容閱讀就像搭「雲霄飛車」,「漫畫像零食,吃了不會成為體內的養分,但是吃的時候很開心;雲霄飛車永遠無法帶你到目的地,但你坐的時候很快樂。」這樣就足夠。
不一定非以「功利主義」看待閱讀這碼事,正如本期的三位受訪者,在他們的人生中,或許不曾「為閱讀而閱讀」,與閱讀結緣的方式也各自不同,卻都深深浸淫於知識的長河,開出各自璀璨奇麗的生命之花。(參考資料:︽閱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