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文落實多元教育 蔡雪泥打造孩子競爭力

獨家報導文:張淯 | 圖:網路提供 | 獨家報導1145期(9月份)

因為受到日本公文式教育的啟發,讓蔡雪泥創立了功文文教機構,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方法。儘管創業艱辛,但在蔡雪泥堅信所做的事能帶給孩子更好未來的理念下,功文文教機構終於開花結果,得到家長與社會的肯定。

調「適性揚才、多元入學」,堪稱台灣半世紀來最大教改工程的十二年國教,在各界的質疑聲浪下,仍在今年匆忙上路。
多數家長最擔憂的,是這個疊床架屋、趕出來的制度,在師資、課綱到教學都缺乏從「升學主義」過渡到「多元入學」的配套措施下,不僅沒辦法達成「適性揚才」的美意,更只會讓大考的戰線拉長,將升學壓力下拉到國小階段。
功文文教機構總裁蔡雪泥卻認為,「今年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考試題型不再是一看題目就能自動浮現答案,將刺激學生花更多時間進行整合思考,也更考驗學生的理解力與自我學習能力。」
蔡雪泥言談中一派輕鬆,除了因為功文文教機構從今年起,特別針對「親職輔導」與「幼小銜接教育」進行品質提升,作為「功文寶寶」們十二年國教邁向成功的第一哩路,更因為適才適性、因材施教,原本就是功文式教育的核心價值。
畢竟,當成人世界的競爭已擴展到零時差的全球化市場,從「摩爾定律」每一年半推進一個世代,到全球網際網路(World Wide Web)各個角落都可能掀起蝴蝶效應的相互影響下,我們下一代要面臨的是空前競爭的時代,已是不爭的事實!

蔡雪泥是首位獲得日本紅十字會金色有功勳章的台灣人
蔡雪泥是首位獲得日本紅十字會金色有功勳章的台灣人

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在台深耕三十五年,幾乎已成為大街小巷固定風景的功文文教機構,也是伴隨許多孩子從幼年度過學齡階段,乃至跨越大考戰場的夥伴。
而台灣功文的創辦人蔡雪泥,另一個更響亮的身分,卻是慈善家與台日公益大使,除了曾獲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總統府公益領域國策顧問,更是首位獲得日本紅十字會金色有功勳章的台灣人,及日本沖繩第一號終身大使。
蔡雪泥獻身公益的初衷,與創業初期的經歷有關。「就因為曾經被惡意倒會,債主追上門,一時氣急攻心昏倒,醒來時發現救護車竟然還沒來,那時就想,萬一需要救護車的是病危的人,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發願要捐一百輛救護車。」
被倒會、追債,只是創業艱辛的冰山一角。「那時候為了賺點外快貼補營運資金,還曾經去應徵計程車司機,沒想到竟然被車行『退貨』,被揶揄『小姐,別人來幫你開車還差不多吧』,最後只好到中央市場去應徵『批菜工』。」
蔡雪泥當時會被車行退貨,原因其來有自。因為當時的蔡雪泥,不但身兼實踐經濟家政專科學校(實踐大學前身)講師、文化大學家政系講師、北二女中(中山女高前身)技訓班縫紉科講師,憑著在東京高等服裝女學院師範科、時裝科等多所家政名校的高學歷,創辦的「復興家政補習班」更已經營三十多年,在服裝、美容、家政領域累積豐沛人脈。
「經營家政補習班,加上在學校兼課,好不容易一一攢下的九間房子,在創立功文後的兩三年內,就一間一間賣光了。」蔡雪泥坦承,當時很多人質疑她放棄原有的基業,散盡家產只為了推廣功文教育,到底值不值得?
「很多朋友甚至會質疑,妳是不是要把家產敗光才甘心?」蔡雪泥苦笑,但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三十多年來,卻從沒動搖過。
「我想,沒有一個母親會不想給孩子最好的。尤其是一個婚後盼了十八年,才終於盼到的孩子,當初咬牙撐過那段期間,就是因為我很清楚,功文教育可以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蔡雪泥說。

多次獲北京市婦聯邀請,進行親子教育交流
多次獲北京市婦聯邀請,進行親子教育交流

令人驚嘆的學習法

源自日本大阪一位高中數學老師「公文公」,依據美國教育學家史欽納(B. F. Skinner)提出的「編序教學法」所設計的公文式教育,特點是把學習的各種課題按照關聯性和難易度,細分成很多小單元,形成由易而難的許多學習小台階,讓孩子像爬樓梯一樣,依照自己的步調自我學習。
「一九七三年到大阪參訪公文在大阪、神戶的輔導室時,讓我驚訝的是,教室裡坐滿了年齡不一的學生,但他們卻能夠互不干擾,安靜專心的自動學習。尤其,有幾個還沒上小學的孩子已經能解方程式,部分小學生甚至已經在學微積分了。」這讓蔡雪泥更堅定,要讓才五個月大的寶貝女兒學習公文教育的決心。
因為蔡雪泥的堅持,讓公文教育的種子在台灣甫生根六年,就引起社會的矚目。「一九八五年三月三日第一場成果發表會,就讀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周千雅在大家面前演算國中程度的方程式,讓大家大為驚嘆。」蔡雪泥說。
蔡雪泥回憶,當時在台北市中山國小啟智班讀三年級,原本患有腦性麻痺症,入學時的智商測驗只有六十八的黃玟玟,當她拒絕大人們為她準備的輪椅,堅持站在講台上演算題目,前後只花了一分十三秒,就正確寫出二十題二位數加法的答案時,更讓全場報以熱烈掌聲,也讓蔡雪泥紅了眼眶,深覺這一切的堅持,並沒有白費。
為了透過學術研究,檢視功文的學習成果,蔡雪泥甚至延聘當時在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任職所長的吳武典,實施SAT-M測驗(Scholastic Aptitude Tese性向測驗),證實學習功文的孩子,比起一般數學資優生有更顯著的優異表現。
蔡雪泥解釋,為了減少原名和政府公文的誤解,也決定將台灣的名稱改為「功文」。自此,讓台灣功文成為全球二十萬分校的一員,也讓台灣學童有了更好的起跑點。

傭人孩子的啟示

卓越的學習成果,不等於卓越的人生。無論在職場,或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都證明了這個道理。蔡雪泥卻是早在創立功文初期,就看出這樣的問題。
「因為一對同時擁有博士學位的夫妻朋友,發現孩子的成績竟然不如家裡傭人的孩子,緊張的向我求救。觀察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因為朋友的孩子,就算考了八、九十分,還是得不到讚賞,反觀傭人的孩子因為一直在鼓勵與讚美中,反而表現越來越好,讓我深刻體會親職教育的重要性。」蔡雪泥說。
所以,從不間斷舉辦各種親職教育座談會,甚至在報紙開闢「親職信箱」,以Q&A方式,希望讓社會大眾意識到親職教育的重要性。二十一世紀後,更因應當前的社會型態與教育現況,設計了一套「功文式教育多元化懇談列車」與「功文親子護照」的活動。
這個活動中,以「十五列車」列出從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檢視語文能力、掌握嬰幼兒能力開發的關鍵期、強調超越學年的重要性、因應九年一貫,到依循「個人別」、「能力別」加以輔導等十五個要點,不僅讓學生與家長得以「無痛苦」因應教育制度的變革與社會環境的改變,更讓功文教育在台灣迅速開枝散葉。

114501901超越學年,因材施教

「功文教育的核心,是為了超越學年的限制,讓孩子能依照自己的學習步調,持續自我學習。」蔡雪泥分析,不管是過去的學力分班,或是現在以多元適性為原則的十二年國教,都很難照顧到每位孩子在學習上的差異性。
「很多家長總覺得,讓孩子從幼年時期就開始學習,是剝奪他們的童年。但只有功文大家庭的家長才可以體會,讓孩子從小就啟發對學習的興趣,找到自己的學習步調,才能讓他們脫離升學主義下,必須一直追趕課程的命運。」蔡雪泥說。
依據統計,在功文的孩子,平均一年到一年半以後,可以有超越學年的表現,每年更有超過百分之十的學生,能超越四個學年以上。
「對功文的孩子來說,學習是倒吃甘蔗,到後來越來越輕鬆,因為對他們來說,學習已經是一種習慣,而且是一種充滿樂趣的過程。」蔡雪泥說。
或許,就像網路廣為流傳的那則軼事:「為什麼爆肝的是我,首富卻是你」。內容提到在全球科技業動見觀瞻企業家的三個解答:因為選擇與被選擇的差異;因為創業與就業在決心上的差異;因為照顧自己的家庭,與照顧成千上萬家庭的責任輕重。就此,造就了不一樣的生命故事。
擁有選擇權,或成為被選擇的人,關鍵就掌握在每個父母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