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扶輪公益半輩子 康義勝堅持無畏懼的心

獨家報導文:張煌仁 | 圖:李易真、仁康醫院提供

農之子康義勝,用果決的心逐夢踏實。行醫四十年,投身公益三十多年,這樣的身體力行都來自於一顆對於生命熱愛的心。為台灣扶輪社正名,也幫忙行銷台灣,更是他對這塊土地的情感展現。回首來時路,康義勝執著公益的道路永不退縮。

際扶輪社創立以來,今年是首次由台灣人擔任會長。在這好消息的背後,除了全台社員的努力奉獻,使國際扶輪社了解到台灣民眾的豐沛愛心之外,更重要的是台灣扶輪社關鍵成員所提供的協助與意見,這其中,扶輪社台灣總會理事長康義勝就是關鍵人物之一。

扮演台灣國際扶輪的推手

仁康醫院的創辦人康義勝,雖然已經七十二歲了,但是在醫界、扶輪社以及台灣最大的同鄉會組織──「雲林同鄉會」中仍十分活躍。看著他翻開今年國際扶輪社的宣傳品,指著識別圖騰時說:「台灣人擔任國際扶輪社總會會長,這是天大的好消息。所以,必須把有台灣的東方元素放在其中。又因為當選會長的黃其光名字當中有個『光』字。所以,就以『光耀扶輪(Light up Rotary)』做為主要的宣傳口號。而這整個架構,當時就是由我的點子去完成的。」
原來,康義勝與黃其光不只在扶輪社的事務上密切配合,私底下,兩人也是默契極佳的好朋友。一九八七年,康義勝以醫生身分加入扶輪社的大家庭,並且準備成立城中扶輪社之際,黃其光與其大安扶輪社就是當時的輔導社團。
此外,曾經擔任新光保全董事長及新光醫院執行長的黃其光,見到康義勝所創辦的仁康醫院準備成立護理之家,介入亞急症(亞急症是介於急診與一般居家照顧間的病情狀態)醫護領域之際,因為看好這部分未來發展的前瞻性,也知道國內醫護體系缺少這一部份,就主動與康義勝合作,出資建立仁康醫院安康院區的護理之家,並且由黃其光的女兒出任董事職務。由此可見兩人交情匪淺。

回饋雲林,康義勝持續返鄉義診的熱心堅持不變
回饋雲林,康義勝持續返鄉義診的熱心堅持不變

兒時的苦造就當前的毅力

康義勝不但在扶輪社的公益事務上相當活躍,也從來沒有對最喜愛的醫療工作有所停滯,反而更加努力。康義勝當前擔任台北仁康與新北仁康護理之家的總院長,日常必須處理許多行政事務,但每周仍然看六天的門診,一半時間在台北,一半的時間在新北。對這份驚人的體力與耐力,康義勝笑著說:「這都必須歸功於童年以來的磨練。」
康義勝回憶起小時候,出生的雲林縣崙背鄉原本就是貧困的地區。他的父親是個佃農,一生窮苦,而且在康義勝五歲時即積勞成疾而病逝。父親過世後,母親獨自帶著七位子女,靠著一小塊田地耕作來養活全家人。
在家排行老么的康義勝,那時能幫的忙不多,每天的工作就是放牛吃草。直到小學四年級時,跟著哥哥來台北,就讀大安國小。因為城鄉差距,初來台北時,每次考試都是全班最後一名。康義勝不服輸的個性在這時表現出來,他利用暑假時間,不眠不休讀書,把一到四年級的課本全部背下來,升上五年級,他的成績立即躍升到前十名,六年級時更擠進前五名。

在國際扶輪社的會場上,康義勝始終不遺餘力的推銷台灣
在國際扶輪社的會場上,康義勝始終不遺餘力的推銷台灣

初中時,康義勝原本要參加高中聯招,卻陰錯陽差錯過考試日期,只好黯然進入當時默默無名的延平中學補校初中部就讀,畢業後參加考試,他竟出人意料的取得高中聯招的資格,更進一步高分錄取當時的省立建國中學,創造了補校生考上建中的空前紀錄。
之後,大學聯考順利考上他從小的志願──台北醫學院。康義勝表示,父親正是因為家貧,無力負擔醫藥費就醫而病逝。因此,當他有能力自行開業後,就特別注意醫療資源的分配,以及對貧困地區的回饋等活動。近年來,在康義勝參與雲林同鄉會的職務後,更是極推動返鄉義診的活動,連續號召旅北名醫共襄盛舉,多年來看診多達五千多人次,讓雲林鄉親對康義勝感念在心。

整合資源推動扶輪公益

愛交朋友的康義勝,也熱愛運動,他喜歡的運動包括摔角、舉重、柔道、橄欖球、足球、保齡球及高爾夫等,大量運動提供他充沛的體能,也藉此結交了許多朋友。也就因為康義勝這樣好交朋友、急公好義的個性,在一九七七年創立仁康醫院的同時時,他加入了獅子會,開始展現出對公益活動的熱心與積極。
隔年在朋友的邀約下,他正式成為台北城中扶輪社的創始會員,透過國際扶輪社將台灣推向全世界。康義勝在二○○七年擔任總監協會秘書長期間,將國際扶輪社中華總會,正名為國際扶輪社台灣總會,以落實本土服務的信念。更在二○一一年國際扶輪社年會中,首度結合台灣七大地區扶輪分社,創設台灣館,讓國際人士認識台灣多元文化的實力與內涵,對於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有極其重要的貢獻。
除了力推台灣正名與國際能見度之外,康義勝對於扶輪社在國內的運作亦不遺餘力。康義勝認為多元文化是台灣的重要資產,因此在二○○○年輔導成立以閩南語為主的北海扶輪社,二○○三年與社友李勝進合作成立客語扶輪社,二○○四年之後更陸續推動百合女性扶輪社、百福扶輪社、百成扶輪社等。
十餘年之間,康義勝共參與輔導了九個扶輪社的成立,並協助成立民間法治教育基金會,推動年輕人的法治道德教育,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關懷與熱愛,表露無遺。

回饋鄉土的心不改變

做了這麼多領頭羊的動作,康義勝如何在忙碌工作之餘,持續照顧這些親手播種的「新芽」?
康義勝指出,扶輪人是社會的中堅份子,扶輪信念就是「做中學、學中做」,藉由付出來學習,在付出中不斷成長,再透過密集的訓練與國際交流,使扶輪人的視野更加開闊,更具備領導人的特質,讓這些康義勝的「徒子徒孫」們漸漸成長、茁壯,開枝散葉。
目前,在忙於醫院、扶輪社工作之外,最讓康義勝關心的還有雲林同鄉會的任務。除了持續推動返鄉義診,他也基於照顧同鄉的理念,優惠到仁康醫院看病的同鄉。甚至,透過國際扶輪社的國際全球交換學生計畫,鼓勵雲林縣的年輕人勇於接受挑戰。
問起在這麼忙碌的生活中,他是如何管理時間與工作,康義勝直笑著說:「我只做好當下的事情」。或許,就是這一份專注,才使得他有今天的成就。
從雲林到台北,再從台北到安坑,帶我們參觀仁康醫院安康院區的康義勝說:「很高興能將台北的資源帶來這裡。」目前,他在此最關心的議題,是老人安養及照護的問題。配合新北仁康第二院區完工開幕,他應該會有更多時間,來想想如何再為地方做些什麼事。

康義勝小檔案

現  職 台北仁康醫院新北仁康醫院總院長

學  歷崙背國小畢業、虎尾中學初中部肄業、台北延平初中畢業、台北建國中學高中畢業、台北醫學大學畢業

經  歷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外科/骨 科總醫師、主治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骨科顧問醫師、台北仁康醫院總院長、新北仁康醫院總院長、新北仁康附設護理之家創辦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會 長、醫學系校友會會長

優良事蹟 連續5年率北部名醫返鄉義診(擔任台北市雲林同鄉會執行副理事及理事長任內)連續3年發動國際扶輪社團及雲林同鄉會理監事捐助雲林若瑟醫院,推行斗六、台西、西螺等早療中心之設備擔任國際扶輪3480地區總監、國際扶輪台灣總會理事長、領導台北及台灣的扶輪社友推動各項社區及國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