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芳 縱橫無國界市場的祕密

獨家報導文:林若菲|攝影:孟信心

於有幸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而言,無疑是提早拿到前往成功的車票,而是否搭上這班高速列車,就純屬個人的後天造化。
李政芳,一個生於優渥之家卻無緣搭上早班列車的男子。

幸福一夕消失

他父親曾是世界豪華客輪東方麗華號的大副;周遊列國且高薪的條件帶給他母親及兄姐四人安心安定的生活,但這樣的幸福之於他卻只有三年光陰。猛爆性肝炎奪走了年僅三十九歲青年才俊的父親,這個沉默的殺手,帶走摯愛的親人也帶走了全家的經濟依靠,而後的歲月,僅能靠父親微薄的保險金和家庭主婦的母親外出工作來拉拔三個稚嫩的孩子。

談起家庭,李政芳總是平靜又平淡的敘述著,因為來不及留下美好的記憶就必須面對沒有父親,更因長兄的聽障讓三歲年幼的他自懵懂起就莫名學習獨立,而後的歲月,刻苦負責成為他的習慣,努力奮發已是他的個性。

突破思維框架

因無法負擔大學學費不得不由台北南下高雄,在半工半讀下完成五專電機系進入工程界。傳統工程的職場裡,工程師與工地的分工十分清楚,各司所職,但李政芳突破了思維下的僵化。他以工程師的身份工作數年,深刻的意識到分工的界線令工作受限且進行困難後,毅然的選擇到工地現場重新學習,直到確定掌握專業與人際的流暢度之後,他知道,自己已經可以往更大的舞台邁進!

自發與自覺

二十歲的他,埋頭努力工作外將全部的精力用在自習語言。正因工作環境中必須時常與外國人共事,於是安排自己每日固定讀英文報紙、收聽英文電台、勤和外國友人交流,日復一日的累積語言能力。

三十歲的他,奠定技能後,深感越來越競爭的社會中專業證照有其必要性,於是若干年的努力為他拿下多張證照,這時,專業能力的不可取代性已成為他的下一個目標。上帝是公平的,一步一腳印,踏實穩健的紮下根基,讓李政芳得到了曾在二戰中建造大和戰艦的日本前三大重工業的工作機會,開啟了人生的第一個海外舞台。

善用計畫

自小不停地為自己空白人生努力揮下一筆一毫的李政芳,即便到了三十過五的年紀仍舊沒為婚姻做打算,始因還是源自失去父親的不安全感,唯有事業有成才敢建立家庭。但人生的計畫何時能趕上變化?就在前往日本工作的前夕,卻偶遇了他生命中的伴侶。

他,沉默寡言,卻遇上活潑大方的她;兩個半月後,保守不婚的李政芳帶著新婚妻子攜著兩個皮箱遠赴東京,開始了下一階段的冒險人生。

一條辛苦的捷徑

每日清晨五點起床,自習一小時日文,準時六點半拿著太太備好的便當跨出大門,匯流進無數深色西裝中,安守本分的成為眾多日本社會下的一隻工蜂。李政芳知道,身在異鄉所面臨的辛苦將是過去的數倍,但這一切隱忍只為得到一張名為機會的車票,以便日後可以從容的搭上前往成功的列車。

高速高壓的日本社會讓他快速習得更高階的專業與效率,日本上班族的生存之道也讓他學會更加圓融的待人接物;而異國的人情冷暖,卻是他與太太相互扶持、鼓勵進而婚姻幸福的基石。

處變不驚面對危機

兩年後因公司策略的失誤,巨大的虧損影響了李政芳的單位,龐大的工作量令他勞累,但更勞心的是職場的不確定性使他產生前所未有的不安。每日總是帶著愁容回家,更恐慌的是清晨跨出大門的那雙腳有著無比的沉重,而這一切都看在妻子的眼裡。「生命的真諦該是開心而充實。」這是李政芳的太太在他疲憊回家時,迎接他的第一句話。這句話讓他接受妻子的建議,放棄東京,重新思考方向。

回台灣後,從未待業的他每天只允許自己四小時睡眠,一日不敢懈怠的尋找工作,他除了對前途的惶恐,更多的是對妻子的歉疚。有天他太太笑著告訴他:「你的人生還很長遠,總是會有疲憊的時候。我是你的歸巢,供你休憩;我是你的摯友,陪你寬心;我是你的伴侶,與你患難。生命中有許多不可預期的危機需要更多耐心和智慧來扭轉,千萬不可操之過急於眼前的小利而錯失長遠發展的良機。」這段話造就了四個月後的另一個舞台。

自信的理由

拿到北京寄來面試的機票後,李政芳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半個月後,帶著妻子和四箱行李回到日本卻落腳在另一個城市。命運是一根魔術棒,一點即可下地獄,再一點可能又上天堂。短短四個月的衝擊,讓他更多珍惜婚姻與努力得來的一切。

神戶工作的三年裡,紮實的工夫不僅事業更上一層,隨著舞台的擴大,更成為空中飛人往返於多國,這讓李政芳的身上多出一分自信的光彩。步入不惑之年的他以驚人的速度在日本與台灣置下房產,用以回報妻子五年間不離不棄,相扶相持,讓他能安心的全力衝刺事業。

隨著事業的進展,日益加重的工作量,家庭與事業隨時都可能失去平衡。為此,李政芳與妻子擬定人生階段性目標,安排旅行,彼此努力做到同在屋簷下,相互鼓勵而不互相牽絆。

無國界的能力

多年的跨國工作經驗所培養出全球化的思維,在現今無國界的市場環境下,更加速磨練出無國界的工作能力。李政芳不但擁有良好的適應力,還能敏銳的嗅出市場的前瞻性和快速的執行力。他認為高科技催化下的世界變化速度極快,若沒有勇於挑戰的膽識,將會錯失許多機會,但若沒有紮實的專業底蘊為先,亦無法承受任何的挑戰,唯有準備好完整的工作能力和辛勤踏實的工作態度,才能面對未來一波波的考驗和後起之秀的競爭。

就在公司以高昇要求調職之際,李政芳不得不和太太再度重新討論人生未來的方向。也許工作之於生活是溫飽這樣唯物主義的存在,當所有的物質底層兼顧之後,工作也是生命的價值呈現所在。妻子鼓勵他以職場為人生的舞台,將自己發揮到最大值,活得無悔而且痛快。於是放棄神戶奠定好的基礎和安穩的生活,再一次的舉家遷往北京。

強者的勳章

中國大陸是共產的社會,璀璨的文化在歷經文革的撕裂後,成長到今天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其強勢的先進硬體和人文不足的軟體,對生長在台灣、發展於日本的李政芳來說,兩岸教育的不同背景下,費時費力的硬仗每日在他的職場上演。高處不勝寒,他成了那位寂寞的強者。

職場以來二十多年的耕耘,在中國大陸辛勤的開墾出一畝畝良田,其中的辛苦與辛酸,豈是筆墨所能言!他說人性都是共通的,厚黑學也許在中國大陸可以看得淋漓,但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千萬不要失去。對於不同文化的做事風格,他採取就事論事,對公司以大局著想,對下屬不著眼個人情緒。培養人才,提供進修,殷切給于經驗分享和建議,時時關心同事,終於花了三年的時間在一盤散沙的中國職場中,建立少有向心力的團體,默默工作,不譁眾、不取寵,一切以實力說話。

悲觀的良藥

結婚七年多來,李政芳的家庭因工作之故跨國跨市搬了九次。忙於事業的他始終專心對外,放心把家交給太太打點,他們分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頻繁的出差使夫妻倆聚少離多,他們卻能多次飛到一國相聚當作新婚,或在機場道別期待再見之時。凡事不往悲觀去看待,是多年變動的生活中共同體驗出的人生哲學。

人生最大的成就

李政芳認為,四十到五十歲的中年階段,是男人一生中最精華且幸福的歲月。二十歲,青澀而莽撞,一無所有;三十歲,建立家庭、忙碌事業;四十歲,有房、有車、有妻、有子;五十歲,智慧通達、金錢有餘、精力猶在;六十歲過後,便要接受老年生活的開始。

在他四十四歲的現階段,時時反問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躋身世界前百大企業的部門總監?或白手起家努力奮鬥掙下兩棟房子?還是上班前看著太太安穩的睡臉,回家有太太的迎接?這個嚴謹的男人笑了,他知道這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給予家人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