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筠的美麗人生

獨家報導文·:張淯|圖:大愛電視台 提供

舞台上,身穿帶刺舞衣的舞者,在綠色燈光和背後魅影的包圍下,透著一股詭譎。即使是不懂手語的人,在舞者精準的肢體語言下,也能感受那股張揚卻帶著不安的氣氛。

怡筠去年在慈濟《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的手語表演,扮演一個代表妄語、綺語、兩舌、惡口的精靈,所到之處無不引發爭端,製造社會混亂。這次表演,距離上一次在「五燈獎」拿下五度五關,已有十五年時間,從以往每次上台總能讓觀眾耳目一新的「百變女郎」,到現在洗盡鉛華,透過專長的手語舞蹈「無聲說法」,陳怡筠說,這一路的轉變全因有慈濟。

轉 變

巴掌大的小臉,一副水汪汪大眼,加上總是輕聲細氣的溫柔語氣,和陳怡筠談過話的人,總會不自覺卸下一身武裝,在她充滿理解與認同的語氣中,感覺到平靜,並升起一股歡喜心。

但陳怡筠卻說,過去的她其實是個滿容易有情緒的人,直到這幾年加入慈濟,時時反省自己,才慢慢有所調整。就在去年接到《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的邀約,雖然十幾年沒表演手語卻毫無生疏,更看到這個角色詮釋的是代表口業的精靈,讓她覺得會有這種因緣,一定是要她從中體會、檢視自己的態度,因此慨然答應演出。

陳怡筠笑著說,以前的自己容易有受害者心態,情緒一來就會口不擇言傷人。「對這一點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心靈伴侶霆哥了。」

陳怡筠回憶,兩人交往期間,有一次她和媽媽到南部旅遊好幾天,因為男友陳霆一通電話都沒打,讓陳怡筠氣得傳簡訊問他:「我如果消失兩、三天,你也不會知道吧?」誰知這個訊息竟然像石沉大海,沒有得到回音。

當陳怡筠回到台北,氣急敗壞的殺到陳霆跟前質問他為什麼沒回電也沒回簡訊時,陳霆竟然回答:「因為不想打擾你。」讓陳怡筠一氣之下提出分手。沒想到陳霆的回答也很絕,只回了一句:「那替我向妳媽媽說聲謝謝。」只因陳怡筠的母親,就是當初兩人的媒人,因為陪大女兒陳怡真拍戲時,常看到陳霆在等戲空檔看哲學書,想到和也愛看心靈成長書籍的二女兒頗為合適,而且兩人又同樣學舞蹈,因此介紹兩人認識。

陳怡筠說,後來她才知道,陳霆當時為了趕拍《日正當中》,已經兩、三天沒得睡,心已經軟了一半,加上陳霆後來解釋沒回簡訊是因為怕他不管怎麼回都會吵架而影響彼此心情,自己更無法專心演戲才會連簡訊都不敢回,陳霆更進一步問她,三天都沒我消息難道都不會擔心我是否出了什麼意外?如果換成是我,我會為妳著急、心疼是否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妳真的想我就直接來電啊,為什麼明明是關心卻用猜忌與憤怒情緒來表現自己的愛?當下讓陳怡筠心生頓悟,開始反思過往人生就如同陳霆所言,明明心地善良卻常因為情緒而造成誤會與困擾,於是虛心道歉又和陳霆重修舊好。

利他?利己?

陳怡筠說,雖然自己在二十歲時就不斷在思考人生該往何處去?於是花了不少錢到處上心靈成長及潛能激勵課程,但遇見陳霆跟著身體力行後才發現,原來說歸說,做歸做,除非真正的付出行動才能體會過去所學,「坦白說,一開始我是抱著夫唱婦隨的被動心態,後來越做越能感受到無所求付出的喜悅。」

不定期舉辦各種心靈健康講座的「種子健康學院」。

也因此陳怡筠和陳霆不僅在去年幾乎花了八到十個月時間,放下手邊的工作全心投入志工,參與慈濟《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外,陳怡筠更在今年六月前往慈濟美國總會參加《大愛之夜》義演,隨即又和陳霆在十月再次飛往北美參加慈濟美國總會及北加分會所舉辦的《福在人間》人文饗宴音樂會。

問陳怡筠為何願意如此付出?陳怡筠說,表面上看是在付出,但真正收穫最大的是自己。她說在十月的北美慈濟志工行中,看見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蹟,例如,到在洛杉磯時發現,原來在海外的慈濟人這麼少,一個人通常要當八個人用,而且地又大,路途更遙遠,為了要完成一件事,動不動開車來回就要好幾個小時。到了夜晚比白天更美麗,酒醉金迷的賭城拉斯維加斯,更令她感動,她看見有人高高興興從中國想到賭城一遊,中途卻發生車禍,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幸好當地慈濟人提供協助,每天輪班到醫院陪伴長達三個月,直到傷者康復出院返鄉。更有客死異鄉的台灣旅人,在當地師兄姐接獲通報後,義無反顧地提供協助處理後事,從助念到接獲台灣家屬要求協助進行招魂,而驚動賭場遊客,再到火化後由死者家屬將骨灰帶返台灣。

而一對來自上海八十幾歲的李伯伯和李媽媽,三年前兒子才將他們倆老從上海移民到拉斯維加斯,但兒子卻在一天出門工作時不幸往生,連最後一面也沒見到,哀傷之餘被當地慈濟人遇見,從此天天由慈濟人陪伴接引兩老到慈濟的環保站就近關懷照料,也藉由資源回收來和大家互動,沖淡對兒子的思念並勞動筋骨促進身體健康,陳怡筠還記得,當她和陳霆做完活動離開之際,李媽媽感動得抱著她痛哭,當下的她心裡浮現了一句話,「好在有慈濟人」。到了最後一站舊金山,更體驗到再富裕的國度依然有黑暗的角落,她看見了一個連當地比薩店都不願意外送進去的地方,據說是因為每送必搶。

在這個黑人社區的小學裡卻有一群默默付出的慈濟人,肇因於,有某位師姐在一次的關懷活動中,看見一位黑人小女孩伸手抓了一把生米往口中塞,師姐來不及制止並詢問小女孩為何要吃生的米,小女孩回答肚子餓,經過深入了解才得知,當地多數小孩都是靠著每周一到五上課時,學校提供的營養午餐來飽餐一頓,但周末放假後,多數家長都在外打拚且生活困頓,根本無暇照顧小孩的生活,所以週六日幾乎沒有東西可吃,師姐心疼之餘,辭掉高薪工作,全心投入關懷活動,每個周末都為小朋友準備周六日的糧食,因為這份愛心而衍生出《幸褔校園》計畫,目前《幸褔校園》計畫已經推廣至其他有需求的地區並廣受當地社區居民的好評與支持。

是夫妻、朋友、情人 事業夥伴、更是心靈伴侶

陳怡筠說,剛開始她對霆哥的口頭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到非常的好奇,明明發生一些令人不愉快或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霆哥卻還是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後來霆哥才解釋,他只是不斷提醒自己要學習洞察萬事萬物背後潛在的可能,因為有時候表面上看來是一件挫敗的事,但背後卻隱含著無限量成功的種子,所以無論事情是好是壞,他都願意接受當下的事實。」陳怡筠笑著說完,隨即又忍不住替陳霆解釋,「霆哥總是能把事情看得比較透徹些,不過那也是因為當時霆哥已開始接觸慈濟,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再從做中產生智慧。」

提起陳霆,陳怡筠總是滿口的好,難怪兩人會成為演藝圈裡,令人又嫉又羨的神仙眷侶。
曾經和陳霆有合作過的人都說,他們兩夫妻走路時總是手牽手,互動的方式一點都看不出來已經是曾經交往三年,結婚七年且育有一對兒女的夫妻,反倒像是一對剛剛交往情投意合的戀人。

從吵吵鬧鬧的冤家,到現在成為讀同樣的書,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一起勾勒幸福藍圖,然後逐夢踏實的心靈伴侶,不僅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開了一家「種子健康學院」,不定期舉辦「圓滿關係」心靈及兩性講座,分享健康飲食觀念,也教瑜珈、靜心冥想、有氧舞蹈等體適能運動,不僅一起在慈濟當志工,發願在全省先進行一百場身心靈蔬食演講。

陳怡筠分享,以前總覺得「志業」兩字聽來沉重,也太遙遠,「至少也該在事業穩定之後吧,以前總這麼想。」但現在,隨著兩夫妻將志業落實在生活裡,陳怡筠發現,志業不僅是「利他」而已,在物欲沉澱後,最先得利的其實是自己。

如果走進陳霆和陳怡筠的家,如果不是主人介紹,你很難相信,包括女兒的兒童圖書、玩具、安全座椅,起居室的和室椅、藤椅、隨處可見的書櫃,其實是陳霆從各地搜刮而來的二手家具。偶爾只能從幾台看來明顯有點「年紀」的家電,才洩漏主人惜福勤儉、愛物及力行節能減碳的「證據」。

「我們家女兒的溜滑梯、兒童腳踏車、除濕機,還是從各社區環保站回收回來後,霆哥特地再花好幾百塊整修好的。」陳怡筠神色自若的說著,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奇怪。

「很感謝慈濟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同時可以兼顧事業、家業和志業。」陳怡筠說著,臉上的笑意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