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中共「大教改」

文:單驥 教授|圖:編輯部

共國務院於7月24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重要政策,在此政策下,它已嚴格地限制大陸中、小學生參加課外補習教育,力促幼兒園教育、中、小學教育的正常化,以確實達成減少家長焦慮情緒及學生課業負擔的「雙減」目標。另於該政策下,亦訂出「一年內有效減輕、三年內成效顯著」的「責任追究機制」以責成各級政府及學校落實執行。

臺灣相關媒體對此一新聞顯少報導,或是在報導時,多側重在股價的變動,如《經濟日報》於2021年7月27日以〈北京嚴監管 陸港股重挫〉為題,報導:「大陸官方嚴管網路類股及教育類股的衝擊下,陸港股市昨(26)日大跌,香港恒生指數更大跌1,129點,跌幅高達4.1%。」

事實上,受影響的不只是在香港上市的大陸教育類股,以美國為例,「好未來」、「高途集團」的股價跌幅均超過70%,為此,納斯達克中概股亦跟著下跌8%以上。

就此一政策來說,它在「短期間」內對香港及美國的股市有相當影響。此外,若從兩岸競爭力彼此消長的觀點來看,它的影響更不容忽視。這是因為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近日親自撰文表示:「臺灣受少子化及國際化影響逐漸加大,本土科技人才荒開始出現,人才不足勢必影響國家的科技發展。」他亦表示:「高中教育政策與大學入學考試政策的制定者,應妥慎因應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的規畫及銜接,兩者不可偏廢。」

蔡董事長的憂心是,臺灣不論在高中或是大專階段,人才在數理訓練上的不足,而此勢將影響臺灣的科技發展。

相對而言,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體系,每年畢業逾830萬人,其理工科系的畢業生大多都能順利就業,而頂尖院校的畢業生,也常被華為、小米等一流企業吸收。相對而言,文科生就業普遍困難。《商周》亦以「『抱歉是文科生』在中國更嚴重!畢業求職排名,哪些系連前50都排不上?」為題報導。因此,整個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中,理工科系的比重大且特別吃香,也支持其「製造業強國」的國家發展目標。

在現今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的引導下,其向下對高、初中以降的國民義務教育都已產生了深遠、走偏鋒、且具不良連鎖性影響:現今中國大陸補習教育盛行下,不但補習班業者獲利甚豐,且可海外上市,實乃世界罕見。這也是現今中國大陸進行「大教改」的主要背景。

為深入瞭解中共此次影響深遠的「大教改」,吾人實有必要掌握其具體政策重點,為此,現引述並扼要整理此一逾六千字共計30點的重大教育政策改革重點如下:

  1. 統籌做好面向三至六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幼兒園)不得向學齡前兒童展開線上培訓。
  2. 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此外,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課餘時間,(應)開展適宜的體育鍛鍊和文藝活動,且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講新課。
  3. 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4. 課後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提供。另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行為,直至撤銷教師資格。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5. 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加快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
  6. 利用國家和各地教育教學資源平台以及優質學校網絡平台,免費提供並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促進教育資源公平。

由上述的政策說明可知,在習近平主持的國家教育政策下,是要積極地避免「揠苗助長」並已「走火入𩴣」般的補習教育、且亦避免家長在補習教育投入上的競武,而激化社會不公;學生在逃離補習教育的桎梏後,方能有強健的體能,用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常以「懸樑刺股」、或「鑿壁引光」來形容當時(沒有補習班時代下)讀書人刻苦自勵的精神。現今,在受儒家文化影響下的亞洲各國,其補習教育確有愈演愈烈之勢,日本尚有學生上補習班用以進入另一個更好補習班的例子。

相對的,現今中國正以「反其道而行」的方式,不但力挽補習教育氾濫的狂瀾,且更正面迎戰補教界的龐大利益。這樣的強硬做法,或只有現今中國方能做得到,若真能成功,這將會是義務教育界的中國新模式。

現今,就臺灣而言,如蔡明介董事長擔心者,不是補習教育過多,而是現今臺灣學生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上,不論是質與量均呈不足的危機,且其實已影響臺灣的科技競爭力。

若此一情況不能得到改善,屆時,臺灣在高科技的發展上,是否真要被迫在大陸另設研發據點,向中國大陸「攬才」呢?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