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議題假交流 還是真議題真行銷

scoop文:李紹鋒(兆量投資董事、財富管理達人) | 獨家報導1149期(1+2+3月份)

銷界前輩常和新人分享一個挖寶藏的故事,說有一個人手中有個藏寶圖,當他千辛萬苦的找到藏寶地點,挖了半天後,發現根本是場騙局,已經挖了那麼久都沒看到寶藏,最後他氣呼呼的離開。但實際上,他只要再挖個五公分,就會挖到寶了,就差那五公分,前功盡棄。
這位行銷前輩要和新人分享的可能是「再努力一點就有收獲」。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很常見。大家都差那麼「一點」,這並不完全是因為不努力的關係。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等公車等了半小時還沒到,於是放棄不等了,招了計乘車,一上車,剛好抬頭看窗外,公車來了。
問題是,為何總「差那麼一點」呢?
在行銷上,我們會發現,有的業務高手,每個月業績可以十幾二十萬甚至上百萬,其它業務卻連基本業績也無法達成,每月收入捉襟見肘。但其實,兩者面對的客戶群是一樣的,並沒有被差別待遇,重點只是業務高手,會「多問一點」。
好比說今天有個小姐進來店裡看東西,邊看邊猶豫。最後準備轉身就走,此時店內業務過去介紹:「這產品真的很好,小姐要不要試試看?」這小姐的回答是:「我先生不同意我買。」
假定店裡有三個業務員,他們遇到這情形分別會如何處置呢?
業務甲說:「喔!妳先生反對你買,那好吧,歡迎下次再來!」
甲做不成生意,因為他被拒絕,就放棄了。
業務乙說:「妳先生反對,幹嘛聽他的呢?不要理他,這產品真的很好,妳用過就知道。」
乙更糟,不但做不成生意,並且這小姐以後都不想來這家店光顧。因為乙直接否定客戶,並和客戶形成「對立關係」。
只有丙的回答不一樣。
丙對小姐說:「了解,妳是很重視家庭的人,我很欣賞。那能不能冒昧請教,妳本身對這產品印象如何,我只想做為參考,我覺得妳的意見對我來說,很重要!」
接下來發展,就有兩種可能。第一,這位小姐表達「她自己」對產品的看法,說著說著,她覺得其實這產品還不錯,於是業務再和她介紹一下,她就買了。第二,這位小姐真的是因為先生的意見,而不想買。那麼業務可以以開放心態請教這位小姐的看法,或者沒成交,但小姐覺得這家店服務不錯。
不論何者,業務丙的生意機會都大增。
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小姐不買東西,講的理由是「她先生」不讓她買。在行銷學上,這是個假議題,也就是她拋出一件事,好像是個煙霧彈般,遮蔽了真正的問題。
當假議題出現了,甲業務和乙業務都被牽著走,於是產品銷售不出去。相反地,丙業務不被假議題迷惑,他直搗核心,也就是消費者「自己真正的意見」。此時,他就有了商機。

破解假議題

為什麼有假議題呢?這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文化,類似孫子兵法中的「聲東擊西」。以行銷學來說,就是「守門員」效應。
一件事情可能有ABCD四個面相,但消息放出的管道,或者消息傳達的管道,刻意地「好心」幫民眾做了「篩選」。大家都聽過為了防止兒童看到色情網站,電腦有守門員軟體,至於什麼該守什麼該放的標準是誰訂的?答案是大人訂的。
但若守門員效應發生在消費者身上,那標準是誰訂的呢?假議題的情況很常見,例如政府放出消息來說,要在某個地方蓋甚麼科學園區,引起民眾正反兩面的討論。但這個其實可能只是個假消息,連八字都還沒一撇的內部提案。政府實際的目的,是要在和科技業大廠談判時,手中握有較多籌碼。
而在媒體至上的時代,民眾每天接受到的消息,有許多也都是假議題。好比說,有個選舉,藍黨提出某政見要蓋公路,綠黨提出政見要廢核電廠。立場偏藍黨的媒體,會提出假議題,問民眾要追求建設還是要經濟倒退十年?立場偏綠黨的媒體,也會提出假議題,問民眾是否擔心子孫沒有未來?這樣的情形是否會提早發生?
當問題已經預設好「選項」時,民眾就已經被不同立場媒體牽著走,就好像台灣長久以來,跟著美國的觀點走,認為美國是「好人」,俄國和中東國家是「壞人」,任何的國際新聞,被長期這樣預設立場教育教導下的民眾,看新聞的觀點,也就變得都很「美國化」。
很少有人會跳脫問題,問為何只能選A或是選B,難道只有這兩種解答嗎?
更常見的假議題,出現在商業廣告上。
為何背某個品牌包包,就比較有品味?是誰告訴你的?有科學數據嗎?並沒有,其實都是廣告廠商告訴你的。
為何買手機一定要買最新款的,否則就落伍?原本沒有那些功能,你不是照樣活得好好的?同樣也是廣告商教育你的。
這類的假議題,搭配上台灣民眾的一個特性,變得更加嚴重,就是從眾心理。台灣人很喜歡一窩蜂,彷彿大家對自己都很沒自信。
問你「為何去買某某產品」,是因為你有需要嗎?不,是因為「大家都去買」(所以有人願意花錢去製造假的銷售排行榜)。問你「為何你不願買某某產品」,是因為你覺得不好嗎?也不是,是因為「沒有其它人買」。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內在小孩」。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聲音,但因為害怕和大眾意見不同,就逐漸隱藏真相。
回到我們銷售的領域,當一個客戶,以假議題回答你時,那不是她真正的聲音,那只是「大眾化」的聲音。只有當業務員,願意用積極性傾聽的方式,關心到客戶心裡那個內在小孩,才能聽到真實的聲音。
所謂積極式傾聽,一不要你說謊,二不必一定要有三寸不爛之舌。你只要做好兩件事,第一,拋開假議題,回歸到真正議題,第二,再針對「真正議題」為客戶做解答。
所謂積極式傾聽,包含摘要整理和複誦。特別是複誦,就是你真正聽進客戶講的話,和她站在同一個「溝通平台」,此時對話進入真議題,也進入同理心的對談,這樣溝通才有意義。客戶不一定要買產品,但銷售者和買方都有權利知曉,產品真正的訊息。
下次再有行銷前輩告訴你有關挖寶藏的故事,你就知道,為何總差那麼「一點點」。只有剝掉雞蛋堅硬的外殼,才能看到真正好吃的內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