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對自己的否定

獨家報導文:江如珠

許在人生中跌一跤,會跌出一個未知的人生,跌出你我所不知道的新生路。總以為努力再努力,就會有成果,即使結果不如預期,心情沮喪挫敗,還是再堅持想辦法改善;終於有一天,我跌了一大跤……回頭驚覺……「難道……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那段時間工作很忙碌,心裡卻很茫然,下個月就要出差,該準備交代的事還沒安排妥當,承諾別人的事也還沒有做完,嚴重睡眠不足,全身肌肉開始痠痛,完全無視於身體發出的訊號:「Stop、停下來、休息。」在健身房內努力想把疲勞去掉,突然眼冒金星失去意識……,不知過了多久,迷濛中聽到:「你還好嗎?」「你聽得到我說話嗎?」回想當時,即使意志模糊,我還說:「不用了,我可以自己走」,是什麼時候開始,我開始有這個想法:「不應該麻煩別人、這樣不好」「我應該更堅強!」連醫院要通知家人,我都希望說加班,不要讓她們知道擔心,隔天回家媽媽若無其事的叫我吃飯。也許這就是我們家的相處模式,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會裝作若無其事! 為什麼「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一定要有個合理的理由? 除了生病、突發事件,才能讓人不起床不做什麼、安心睡覺而沒有罪惡感! 心中不由悲從中來,總以為是小的照顧老的,有能力的照顧弱的,哪知道我對生命是如此的「無知」,看著家人,讓我了解到,現在能給她們最好的就是「好好的、不偽裝的、真的沒事的站在她們面前」,不再有那種「對自己好是很自私」的想法,願意好好的善待自己,讓大家都安心!

對於外來的關心或擔心,是一帖良藥還是毒藥? 它會讓我們若無其事的壓抑、忍住傷痛、裝做沒事讓它過去; 但對於那些經歷的記憶,那些內心等待撫平與安慰的傷痛呢? 那些審判官般的自我控訴的聲音,什麼時候會消失呢?

轉念功課的創始人拜倫凱蒂,曾經做過一個關於「走出對自己的否定」案例;原句是:「別人覺得我不夠好,先問自己並回答這四句話,這是真的嗎? 你真的能確定嗎? 當你相信別人覺得我不夠好時,你會有什麼反應? 當你不相信「別人覺得我不夠好」時,你會過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做怎麼樣的人?」

下一步反向思考,反轉成「我覺得我不夠好」與「別人覺得我夠好」,然後請在生活中找出至少三個真實的例子,來支持你反轉後那個信念的真實性。

例如︰「你是如何挑剔、對待你自己的」;「你是如何批判你自己,覺得你自己不夠好?「你是如何對你的伴侶好、朋友好、家人好?」

去發現那些時刻,接受那些就是真實的你,走出對自己的否定,接受你身上所有美好的品性。我們很多人對自己都是否定的,但事實是,你是美好的,無論怎樣你都改變不了這事實,每一個反對或抵抗這個事實的念頭,都會讓你感到壓力與痛苦,而這些壓力就像身上的小鈴鐺,在對你說︰「親愛的,是檢查你對這個世界與你自己看法的時候了,因為這個世界是對的、沒有任何偏差。請你們不要相信我的話,要自己去檢驗它,你有最終的裁決權。」

當你回答問題時,你接通了你自己內在的力量,沒有誰比誰有更多的智慧,智慧是相等的。沒人不能回答這些問題,只是有時我們並不是那麼願意回答,但我們總可以下次再試試看。當情況變得很糟糕時,你會驚訝的發現,我們變得非常樂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