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台灣的「信心」沒漲

獨家報導文:楊明

果電視台新聞記者在台北街頭隨機採訪路人︰「你覺得近十年來什麼東西沒有漲價?」不論記者遇到的是路人甲乙丙丁戊……得到的答案大概都是薪水。但是當記者拿著同一支麥克風,對著同一架攝影機,在中國大陸任一座城市街頭隨機採訪路人同樣的問題,得到的答案卻可能是攝影機、電視機、公車票、電話費、郵資、瓶裝水、雞蛋等各種各樣形式性質領域不一的答案,讓人不免疑惑這些絞盡腦汁尋思答案的路人是採訪單位安排的「托兒」(從旁誘人受騙上當的人)?還是想在電視螢光幕上曝光想瘋了的人。

有這樣的懷疑並不奇怪,大陸一向擅於創造樣板,大眾傳媒上出現的標準答案更應該正面得體。所以上海舉辦世博時,記者採訪參觀者,眾人紛紛表示秩序良好文明有禮,沒人插隊沒人亂丟垃圾云云,我幾乎以為自己跑錯了會場,和他們參觀的不是同一場世博,忍不住和大陸友人說可惜記者沒訪問到我,朋友驚詫我的天真,說訪問到你也是剪掉不播,媒體說沒人插隊就沒人插隊。

雖然上述的預設確實存在,但是卻不能依樣套在物價採訪上,根據我的觀察大陸民眾對於生活物價的看法是複雜而樂觀的,十幾年前買一台電視機要數個月薪水,現在卻只要半個月薪水,不單如此,往前推溯三十年,有錢還不一定就能買到,為了買塊包餃子的豬肉大排長龍的記憶至今猶在。

事實上,這些年大陸什麼都漲,最廣為人知的當然是房價,以深圳為例漲了七、八倍,還不只是房價,葡萄、蘋果也漲了好幾倍,只不過小小一串葡萄,沒人看在眼裡。經過上個世紀中國大陸長期給世界留下落後的印象,在民族自尊心的驅使下,大陸飛升的物價,看在有房階級(過去工作單位有配房)眼中,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與國際接軌,甚至是邁向現代化的進程。

所以,關鍵不在物價漲不漲,也不在漲多少,而是心態。大陸人對前景樂觀有信心,台灣人則否,姑且不論前者是否虛有其表?後者又是否過度憂慮?心態卻著實影響著一個地區的經濟,缺乏信心不願消費,將使經濟萎縮,這是極其簡單的經濟理論,大陸不能單靠樂觀成長,台灣也很難在信心不足的態勢下有讓人滿意的表現。

今天大陸的信心如果只是來自強大的消費力,自然難以持續,但是在中國證明不但能下潛海底,也有能力探索太空時,別人如果繼續緊扣住落後的印象不肯放手,也只是扮鴕鳥。

二十一世紀台灣什麼沒漲?如果有人問我,我會說:信心。信心缺乏讓台灣陷於集體焦慮,我們需要的不是抗憂鬱藥物,那又是西方世界假醫療科技之名強銷給東方的另類毒品,東方人自有古老的哲學面對人生,我們需要的只是提振信心。台灣人有智慧、有能量、夠努力,不怕沒有好表現,只要再多一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