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物篇-《獨家報導》社長張淯 奮起與逆襲 從一個善念開始

獨家報導文:張鐙勻|攝影: 彭級鋒、張凱鈞

回顧接手《獨家報導》至今,張淯說:「我寧可拿前半生擁有的一切,換取一個可以向世人傳達正面訊息、正面能量的平台,哪怕只有一句話,一個訊息,能多影響一個人,我認為,這就值得了。」

果問《獨家集團》的員工,用一句話來形容對社長的印象,十有八九都會說:「強女人。」這句話,絕對不誇張。比如過去曾有不少人以關心、甚至跳腳的方式溫馨提醒她:「社長,為什麼總是找不到妳?妳的電話為何一直打不通?」接著抱怨逐漸變成:「社長,妳有睡覺嗎?」再到最後以長長的嘆息問說:「社長,妳~累了嗎?」

恨不得一天有36小時的她,一天可能睡不到3小時。而就是這個帶領《獨家集團》脫胎換骨的「奇女子」張淯,用她堅強的意志力,才能咬牙走過最艱難的6年。

6年來,她憑著獨到的眼光,以及不被框架設限尋求各種突破,讓《獨家報導》在媒體一片縮編之際,卻還能大舉招兵買馬,不斷擴大集團版圖。沒有她,就沒有今日的《獨家報導》。

然而,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讓她拼盡全力,在《獨家報導》風雨飄搖之際,堅持扶起這個瀕臨生死的老媒體?

接下經營重擔 不獲家人與好友諒解

「其實會接下《獨家報導》,只是遵從我內心的那個善念而已。」談起當初接下《獨家報導》這顆燙手山芋的始末,張淯如此表示。

而這個善念很單純的就是,只要是她能力所及之處,她都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人。因此在當時的發行人林家男,希望時任副社長的張淯接手集團的經營權時,她沒有多想,就一口答應下來,沒想到卻是一連串噩夢的開始。

財務始終是《獨家報導》的沉疴,張淯接任發行人兼社長之後,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還清前經營團隊積累的負債。這筆負債讓她幾乎傾家蕩產,讓家人非常不諒解,為何要砸下血本救獨家。
不只如此,身邊好友質疑的聲音,更是不絕於耳。

「當初接下《獨家報導》時,各方不斷勸退我,害一個人,就是讓他去辦雜誌、辦報紙。」而這些話三不五時會由不同對象,在她耳邊不斷複誦。

所幸這些「好意」的勸解,並沒有擊退她的信心。在她接手後不到2年的時間,《獨家報導》不僅活了下來,像《獨家房地產》、《獨家照護誌》等主題特刊,以及《台灣獨家傳媒》、《獨家報導周刊雜誌社》、《超級名人堂》、《名人堂國際娛樂》、《獨家出版社》、《獨家國際總裁學院》、《獨家影城》、《獨家兩岸新聞報》、《獨家地方報》、《獨家新聞報》,也大張旗鼓搶攻不同通路,吸引到不同族群的眼球。

在不被市場看好的時候,張淯曾經詢問一位不願具名的「天使投資者」,為何願意幫《獨家報導》一把?他只淡淡地說:「這麼好的雜誌,這麼用心的團隊,不能讓它消失!因為批評的媒體已經太多了,而願意去挖掘更多對眾人有益的資訊、報導社會良善美好一面的媒體卻不多。」
這句鼓勵的話,對張淯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來的正是時候。

不自我設限的川普「擴張式思考」

6年來,《獨家報導》於2012年以一己之力製作了大型選秀節目「亞洲天團爭霸戰」,企圖將綜藝的基因,導入實驗中的數位媒體平台,摸索新傳媒的形式;再到2015年以獨家孵化器為概念,建立不同的創新平台,期望能為青年世代圓夢。這過程中的每一步,她走的小心翼翼,卻也堅定不移。

「很多人質疑我,為什麼不先專注本業,在平面媒體事業仍岌岌可危之際,還分心去開展其他事業?但我知道,痛點也是機會點,我必須不斷在變革中轉換思維,找出合適自己的方式,才能在數位的大浪中生存下來。」對於集團的擘劃,張淯心中自有一套乾坤。

經過幾年來的試錯,張淯發現,跳脫紙本與出刊頻率的限制後,《獨家報導》可以做到的事,更多也更廣。而就是因為她一貫秉持「絕不自我設限」的做法,才能帶領《獨家報導》,不斷在各個領域開疆拓土。
就如同強人川普的擴張式思考:「在思考過程中,不斷發現,還能再包括、補充什麼。」、「看見還有什麼是可能做得到的事情,並讓它成真。」尤其如果再加入全球觀點,更會帶來遠見和無數的創意。

川普數次瀕臨公司破產,卻又屢屢起死回生,靠的就是這些策略,張淯帶領的《獨家報導》,亦是如此。
儘管這一路走來的辛苦實在不足與外人道,然而「堅持是邁向夢想唯一的路」的信念,深刻印在她的心中,就算再難再苦,她也不允許自己往後退。「我很慶幸,如今的《獨家報導》已經跳脫傳統媒體的思維,可以用嶄新的面貌迎接『三十而立』。」

現在,張淯很慶幸自己當初的一個善念,接下《獨家報導》。「我寧可拿前半生擁有的一切,換取一個可以向世人傳達正面訊息、正面能量的平台,哪怕只有一句話,一個訊息,能多影響一個人。」
時間的短暫或永恆,從來不是由他人定義;30年,對《獨家報導》而言,只是一個創造永恆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