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收藏 奇貨可居

曾志成無意中收藏的石灣陶名家曾力的樂女系列

scoop文:吳德亮 | 圖:吳德亮 提供 | 獨家報導1149期(1+2+3月份)

收藏不必一窩蜂,也不一定要跟著流行走,有時特別「另類」或看來十分「冷門」的收藏,由於收的人少、懂的人更少,有計畫地投入鑽研、找出其中門道,反而奇貨可居,獲利空間無可限量。

大的七厘米吸管輕輕翻動著杯中湧起的泡沫,晶瑩剔透的一顆顆耀眼珍珠在乳白色的汁液中閃爍,彷彿星子們徘徊在拂曉的天空不忍離去。細啜一口,蔓延在周遭的濃濃奶香與悠悠茶香同時溢滿喉間、直衝腦門,清涼的嚼勁與舒暢的口感令人再三回味,甚至為之瘋狂。

翰林茶館總裁涂宗和的鋼管雅痞自行車

這就是源於臺灣、並迅速風靡對岸與全球的珍珠奶茶,也使得原創發明人涂宗和,從一個騎樓下討生活的街頭畫家,成了今天擁有近60家大型直營「翰林茶館」,地點囊括全臺各大直轄市精華地段、科學園區,還有在全臺各大百貨公司迅速攀升第一的「翰林茶棧」;以及直營與加盟並行的Tea Bar閃亮品牌「嚮茶」,更遍及國內200家,加上海外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東西岸;與對岸上海、廣州、南京、天津、福州、青島、澳門等各大城市高達八十家以上,將最具「臺灣味」的茶飲禪風傳遍全球。

翰林茶館涂宗和董事長不愛名車,卻獨鐘個性化的鋼管自行車
翰林茶館涂宗和董事長不愛名車,卻獨鐘個性化的鋼管自行車

不過,今天意氣風發、身價絕對超過11位數的涂宗和董事長,卻不愛追逐賓利、法拉利或藍寶堅尼等名車,反而瘋狂收藏個性化的鋼管自行車,約莫20多輛,每輛都價值不菲。
後來有幸收到涂宗和贊助的輕盈鋼管腳踏車,仔細端詳之,包括義大利COLNAGO鋼管梅花柱型的車架、細框銀色手編輪組、白色中空坐墊、三十六速變檔⋯⋯等。他自己評為「雅痞感十足」的個性車,由於藝術性頗高,不僅可以「有質感地」運動,也能做為收藏。
涂宗和說他每天都能騎個6、70公里,還特別向國外直接下單進口一輛加長型的吉普車,以便可以同時搭載多輛自行車出遊。進得他的屋內,原本玻璃櫃內滿滿的茶壺茶器變少了,取代的是車椅、變速器、握把、踏板、輪圈等琳瑯滿目的自行車配件,甚至還「愛屋及烏」地贊助了一個大型車隊。
涂宗和說,閒暇時常有車友到家中泡茶,專業車友往往會打開筆記型電腦,瀏覽義大利、法國、德國等自行車專業網站,逐一搜尋講解,讓他對各種品牌的歷史、特色,甚至打造、噴漆等著名師傅或工匠都如數家珍,也會在購物網站尋寶,因此談起藝術性頗高的鋼管自行車收藏,涂老大可一點兒都不含糊。

涂宗和說好的鋼管車架通常是經典品牌,高藝術性更可以做為傳家寶
涂宗和說好的鋼管車架通常是經典品牌,高藝術性更可以做為傳家寶

涂宗和說現代人不斷追求速度與輕量化,自行車材質也從最早的鋼管、鋁合金,到今天成為高級車架主流的碳纖維。問他為何捨碳纖維而就鋼管?他解釋說:好的碳纖車架固然兼具輕量化、結構強與舒適性等3大優點,也最適合公路競賽。不過碳纖維車架通常有一定使用年限,在相同條件下,耐用度就不如鋼管了。而隨著近年鉻鉬鋼的問世,優異的延展性與強度可抽成甚薄的車架,不僅更具輕量化;表面塗裝技術的進步,也使得鋼管不再容易被鏽蝕。而好的鋼管車架通常是經典品牌,騎乘的感覺就像緊貼路面一樣紮實,高藝術性更可以做為傳家寶,當然是收藏的不二之選囉。
涂宗和說,2013年10月,臺灣總共有120個車隊,每年大小比賽約7、80場,當時有家廠商宣布放棄所贊助的車隊,車友求助於他,涂宗和不改霸氣當下應允,還以企業經營的手法再整合一些小車隊,「翰林動力車隊」於焉誕生。短短一年多就擁有136位選手,加上7、80位車友,運用品牌行銷手法,無論規模或參賽成績都迅速竄升,很快就在全國車隊中坐二望一。他說每年約需花費200萬,全部為私人贊助,而非公司出資,以「陽光、健康、生活品味」為企業形象大大加分,也算是收藏的另類成就了。

兩個音樂家瘋狂收藏古典鋼管自行車

國家交響樂團的首席長號宋光清最愛古典鋼管自行車
國家交響樂團的首席長號宋光清最愛古典鋼管自行車

一位是國家交響樂團的首席長號宋光清,一位是臺灣管樂協會的理事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教授林俊慶,兩人都是國內頗負盛名的音樂家,沒有大量收集相關樂器,反而每天流連ebay購物網站,搜尋全球70至80年代的古典老鋼管自行車,包括幾個歷史悠久的歐洲大品牌COLANGO、CINELLI、GIOS、BIANCHI、DE ROSA、MASI F.MOSER,無論車架、配件、手編鋼輪,甚至一整輛成車等,只要看對了眼,幾乎都不放過,儘管事後的運送、報關等手續,甚或到貨後的整理與修復等,都挺費時費力。
偏愛古典鋼管車,至今已收藏許多品牌、數十輛鋼管車的宋光清說,他瘋狂迷上鋼管車的時間其實很短,約莫在6年前,由於工作與婚姻陷入低潮,而開始騎自行車作為抒解,跟大多數的朋友一樣,從市面最常見的鋁合金車騎到碳纖維車,摸索1、2年後才從專業友人的「座車」上發現鋼管之美。從此勤做功課,不斷上網找資料、大量閱讀,從設計理念、精緻做工等,深入發掘古典車優雅的質感,以有限的收入不斷累積,最高紀錄曾擁有老鋼管自行車40多輛。

宋光清擁有的稀有長號樂器
宋光清擁有的稀有長號樂器

為了收藏古典鋼管車,宋光清特別找了有地下室的房子,用來放心愛的樂器、車架,以及排排佇立的古典車,甚至滿架子的車衣、國內外自行車專業雜誌等。首次踏入他的地下室就讓人瞠目結舌:包括美國早已解散的7-11超商車隊競賽車;摩托羅拉鼎盛時期的古典車,還包含車衣、水壺、車帽、雜誌、計時器等全部收羅;還有德國電信車隊的競賽車,以及1989年出廠、前後輪一大一小的「公路計時車」等,每一輛都有著不凡的歷史、每一輛都有他費盡心思不斷蒐羅或競標的故事。
宋光清說,剛開始玩「車」,主要著重於運動性,不斷深入後才以藝術性與紀念性為主,鋼管車與生俱來的特色,不斷經由技術極佳的老師傅,美化成一輛輛「原汁原味」的手工鋼管車,而許多老師傅至今不是已過世,就是退休,每輛都是獨一無二的絕版車,每一輛都有不同的個性與品味,多了更深層的意義,更具收藏價值。
原本四處收集老唱盤、老音箱,受到宋光清「感染」才一頭栽入古典鋼管車,林俊慶補充說,拍賣網站上,隨便一隻老鋼管車架就折合臺幣7、8萬以上,加上輕量化的配件也所費不貲,但並不表示每款鋼管車架都會保值或增值,秘訣在於:曾有的比賽戰績、代表的時代或歷史意義、工法的精緻度、完好的車況與品相、稀有的產量或限量款與紀念款等;掌握以上原則,收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堪稱孤品的鋦補陶瓷名器收藏—曾志成

從歲月中一一甦醒的鋦補茶碗都是獨一無二的珍藏孤品
從歲月中一一甦醒的鋦補茶碗都是獨一無二的珍藏孤品

彷彿還帶著殘茶的淚珠,從歲月中一一甦醒;大大小小的陶壺、茶海、瓷杯、瓷罐、花器等堆滿了偌大的木桌與櫥櫃,從外觀來看,年代應該涵蓋了明清、民初到現代,而每個茶器都有或大或小、縱橫蜿蜒的裂痕,一根根鋦釘則羅列或散落其上,年代久遠的鐵釘早已鏽蝕變黑,銅釘或銀釘也多有明顯的氧化現象,看來較新的陶壺則以K金的閃爍如星座般耀眼排列。
儘管尚未造冊細數,主人曾志成告訴我,他收藏的鋦補名器至少有200多件,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可說彌足珍貴。我想起多年前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寶璺藏神—鋦瓷展》,由收藏家潘建中與張耀元兩人提供的展品,也差不多是同樣的件數,兩岸媒體還定位為藝品收藏的「潛力股」,令人印象深刻。
曾志成說大學畢業後做過幾年記者,卻因為愛茶成痴,回到臺南老家創辦藝境茶莊,與擔任茶藝教師的愛妻游淑真共同打拼,除了臺灣老茶、普洱茶等茶品,也代理兩岸壺藝家的作品,結合古典文學與茶文化,在府城頗負盛名。
其實早在物質不甚豐厚的年代,兩岸民間都有所謂的「鋦瓷匠」,專門為人修補破損的陶瓷器,閩南語稱為「補硘仔」。鋦匠最早曾出現在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老行當至少已傳承千年以上。假如眼力夠好,在兩年前來臺展出的會「動」版清明上河圖,也能驚鴻一瞥發現,只是絕大多數的現代人無法體會罷了。
名作家亮軒曾談過,鋦補技藝早年非常普遍,沿街挑擔叫喚作小生意,幼年時也常見鋦匠在家門口坐著小櫈補碗。日本卻無此行業,使得日據時期許多在臺的日本人,故意打破碗盤請鋦匠補好,視為珍品。而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等國也有這樣的技藝,不限於中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陶瓷品自中國而出,技術應該也是中國傳過去的。
而號稱「關外鬼才」、名字已作為中國鋦瓷技藝申報非遺名錄的王老邪,近年來年年受邀來臺傳習鋦補技藝,使得臺灣近年也吹起了一陣鋦補風。不過他也表示,至今鋦補過的陶瓷器不下千百,卻始終堅持使用銅釘,理由是銅釘會隨著茶器的熱漲冷縮而跟著收放,使得鋦補後的陶瓷器不致隨著歲月或氣候變遷,或冷熱水頻繁使用等因素而有再漏水之虞,而現代人喜歡的金釘或銀釘就無此特性了。
「鋦」字在《辭海》的解釋為「鋦子,一種兩端彎曲的釘子,用以接補有裂縫的物品」。大陸的《新華字典》則定義為:「用銅鐵等製成的兩頭有鉤可以連合器物裂縫的東西,稱鋦子」。至於鋦釘,除了特殊較大的梅花釘外,臺灣大多稱為騎馬釘,對岸則多以螞蝗釘稱之。

曾志成與茶藝教師游淑真雙雙沈醉在鋦補陶瓷器的世界
曾志成與茶藝教師游淑真雙雙沈醉在鋦補陶瓷器的世界

今年開春甫接任臺南市茶藝促進會會長的曾志成說,3、4年前,在三峽老街驚艷鋦補後的茶壺,因而開始廣為徵求收集。此外,自家茶莊所售出的茶器,運送過程中不慎破損或有瑕疵遭到退回,他也不忍丟棄,經由友人推介認識國內著名的蔡佩君師傅後,就都送往臺東太麻里請求鋦補,甚至不惜遠赴對岸尋訪名師動手。因此手中的藏品,從明清到近代臺灣名家如蔡曉芳、章格銘、江有庭等都有,儘管所費不貲,每補一枚K金鋦釘要價600至千元不等,有時鋦補的工資還遠超過原本陶器的價格,依然樂在其中,多年下來才累積了豐富的收藏,甚至連早年的玻璃膨酐與花瓶都在他的珍藏之列。
難能可貴的是,陶器或其他青瓷中不乏多件成套者,曾志成居然也能完整收羅,例如6個罕見的「折腹碗」,除了青花圖案不一,各自還有獨一無二的裂痕與鋦釘,令人大開眼界。曾君取出一個明末留下的大花瓶,在有如絲丘緞稜般肌膚的粉彩表面,滿佈的鋦釘居然包含了鐵釘、銅釘、銀釘與金釘,顯然百年內破損不下3、4次,歷經清代、民初及近代不同主人與不同工匠、不同鋦材的修補,各個年代的鋦釘以不可置信的優美弧度連接,緊密咬合,黝黑稍大的鐵釘更像存放數十年的芽茶那樣沈重,卻任由歲月進行熱情的撫慰。而歷代主人的不離不棄,尤讓人深深感動。
店內有1組中國石灣陶名家曾力的樂女系列作品共6尊,或彈奏琵琶或吹笛或吹蕭,儘管體型不小、表情各異卻都栩栩如生,令人驚艷。問起來歷卻更叫人跌破眼鏡:原來20年前在淡水逛街,僅一面之緣的店家居然開口商借10萬元,在當時算是大數目了;曾志成當下卻立即應允,事後店家又要求以樂女系列抵債,他也毫不猶豫收下,著實讓太座嘀咕了好一陣子。直至最近不經意翻看某拍賣雜誌,才知今天已超過數倍天價,他笑說或許「天公疼憨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