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永佳 | 圖: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提供 | 獨家報導1145期(9月份)
只聞樓梯響了多年,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終於在近年逐漸開花、收成,產業市值規模已達九千億元,可望創造台灣另一兆元產業。但,帶領產業邁向國際佈局、進軍中國市場、及跨領域人力缺口卻頗大,相關領域人才,請出列!
近十年來,台灣生技產業公司家數大幅增長,市值、營收等指標都成長了十倍以上,產業發展創造了就業,研發、生產、專利、法規、行銷各領域的人力需求也大幅暴增。根據今年台灣生技月籌備委員會七月整理統計,目前生技相關產業,總計釋出超過兩千個職缺。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黃博輝表示,生技產業已經成為台灣主流產業,人才又是產業的根本。但遺憾的是,常聽到學校相關系所抱怨學生不好找工作,廠商卻又反應公司找不到合適人才,關鍵不在於沒人才,而是學用落差,這問題有待學界、業界及政府共同努力來填平鴻溝。
十年磨一劍 瞬間爆發
生技月籌備會主任委員李鍾熙則指出,台灣生技發展是「十年磨一劍」,生技醫藥研發持續傳出臨床實驗成果,加上資本市場活絡,生技產業市值規模已達九千億元,很快將破兆元大關,可望創造台灣另一兆元產業,台灣已經成為全球生醫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全球生技醫藥產業市場概況觀察,全球醫藥品市場在二○一二年的產值已達到九千六百二十一億美元規模,預估二○一七年將可超過一‧二兆美元。
從資本面看台灣生技公司市值,到目前為止,上市櫃公司總市值已超過新台幣六千八百億元,加上在興櫃市場的四十多家生技公司總市值接近一千八百億元,合計已達八千六百億元新台幣。
從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看,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大概三千億美元,大概是藥品市場的三分之一,預估二○一五年將可達三千六百億元,平均年成長率是百分之六‧五。
最後看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總產值,到目前為止總計有八十三家上市上櫃公司,二○一二年其創造產值一千三百億元,但是總市值卻高達六千七百億元,顯示雖然還有很多尚未有營收仍在燒錢的公司,它的市值卻已經是很高了,統計已有十六家公司,市值超過一百億。
觀察近期國際趨勢,黃博輝認為目前個人化醫療正夯,帶動個人的疾病、遺傳狀況檢測、健康管理、早期醫療風潮,並結合雲端科技快速整合個人健康資訊及檢測結果。「台灣在檢測這塊是強項,以前例如懷孕時的檢測要到很晚期才能進行,現今不然,新技術促使個人可以在懷孕第一、二個月,就可以平價、使用方便的試劑做檢測!」黃博輝舉例。
生技業與ICT(資訊與通信科技)產業的結合,亦是近年的大題目,國際大型企業如GOOGLE投入個人健康管理、NIKE發展個人穿戴式檢測裝置等,在不久的將來,可見到更多台灣ICT產業的投入。
醫療器材再創高峰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生技產業的強項之一──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
國內醫材產業二○一二年產值七百六十億元,去年產值達八百一十四億元,預計今年產值可達八百七十億元,至二○一五年則可達九百二十七億元。為使產值再創高峰,衛福部藥署醫妝組副組長許蒨文指出,衛福部將推動五家醫院,包含台大醫院、萬芳醫院、長庚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全球知名醫材廠商簽署臨床合作計畫。
許蒨文說,衛福部鼓勵國人研發高端醫材,但醫材銷外還需經過跨國臨床試驗,國內相關專業人員卻相對不足,食藥署因此推動醫材臨床試驗種子人員,去年就派出十人,前往美國、日本學習醫材臨床試驗相關專業,替未來的醫材外銷鋪路。
目前已輔導並核准臨床試驗的國產高階醫材,包括微整形使用的長效型美容皮下填充物、燒灼腫瘤的超音波聚焦技術、睡眠呼吸中止治療裝置,還有兩相軟骨修復植體醫材。
食藥署科長林欣慧說,兩相軟骨修復植體醫材屬於創新產品,可應用於中高齡者的關節退化、關節缺血性壞死,或一般運動傷害導致的關節軟骨缺損,從而減少手術次數,讓病人不必忍受二度手術的痛苦,如果研發成功,可搶攻全球第一個上市機會。
國際化、中國市場人才是主流
產業如此,那相關領域的人才需求,究竟走向何方?
前瞻未來三年生技醫療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104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點出人才需求方向:因應ECFA簽訂後的產業國際化走向,研發、生產、行銷、法規、業務人才的需求將增加;追求生技醫藥法規與國際先進國家標準的協合化,將使得生產、品保/品管人才的需求增加。
在全球分工及政策法規發展趨勢下,產品愈加朝特色化及高階產品發展,研發技術與產品銷售高階經營管理人才益加重要;各企業為了進行技術、產品、品牌授權等策略聯盟,強化國際市場佈局的形成,需求熟知相關技術/產品專利、法規,具談判、國際市場開拓及國際化管理經驗能力的人才。
為了前進中國市場,看到中國大陸基層醫院設備的汰舊換新,及大型醫院對高階生醫產品及設備的需求商機增加,因此產品研發人才、及熟悉市場的行銷推廣人才,將作為市場先鋒;加上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人民對醫療保健之重視逐步提升,具備足以評估、規劃產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能耐的中高階經營及研發管理人才,及瞭解中國大陸市場的行銷、通路、法規人才,有頗大發展機會。
所以,別再擔心念生技沒有出路,學子在校園中不宜只專注充實本科知識,最好同步培養跨領域的能力,例如同時修習法律、專利法,可往生技法律發展;電腦強者,可朝生物資訊發展;涉獵企管、行銷者,未來可朝醫療行銷發展……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坐在實驗室中擔任尖端研發工作,如此路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