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在臉書審查言論?祖克柏應揭露目的捍衛民主

文:蘇穩中|圖:編輯部

自美國的社群媒體臉書在臺灣存活已超過十年,堪稱是歷史最悠久、存活率最高的社群媒體,由於其操作親近性、內容可讀性高及紅極一級的「開心農場」推波助瀾下,也將一度曾是國內最大的社群媒體「無名小站」、「痞客邦」等網站給一一擊潰,臉書更與時下最受年輕人喜愛的IG軟體做結合,臉書這個社群平臺始終站穩臺灣市場。

臉書在臺灣的言論市場重要性已經不言可喻,更是當前最重要的網路公共輿論場所,除了各類政治理念能透過臉書交流,政治人物也常經由臉書宣傳自己的形象,變成政治人物最常使用的社群工具,且臉書也非僅僅單向傳達政治人物理念,一般民眾也可藉由臉書向政治人物、或民意代表傳達訴求,甚至藉此向政府或民代施壓支持某特定政策的實施。

除了上述基本的「政治社會化」功能外,臉書也是一般平民得以抒發政治觀點的絕佳舞臺,有不少人透過臉書發跡,成為家喻戶曉的政治人物或名嘴網紅,也可說屢見不鮮,並非奇怪之事。大致上看,臺灣的臉書用戶足以用言論市場主導政治發展,例如轉發文字、梗圖等多元方式,形塑民眾的集體意識,政府當然不可能不重視。

重要的網路輿論平臺

臉書的言論五花八門,社群上的言論自由誠然也受到憲法百分百保障,不過近來臉書似乎有緊縮言論自由之趨勢,不少臉書使用者因為批評中國而被刪文、封鎖,類如486先生、豬頭皮、史書華等網紅都有相似經驗,他們也共同控訴臉書言論審查標準模糊,更質疑臉書可能為極權專制的中國服務,憂心臺灣使用者未來使用上,恐因考量中國因素而開始「自我審查」,導致批判中國言論銳減,對臺灣言論自由造成極大衝擊。

近日以香港反送中運動為背景的紀錄片《時代革命》,宣傳影片一度「被消失」,或臉書降低相關貼文觸及率的情況,更加深社會輿論疑慮,自從行政院長蘇貞昌明確宣示,言論自由保障是民主重要的一環,臉書言論審查不得逾越國內法後,政府似乎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經濟部、NCC等相關部會也展開修法研究。

由於臉書似有限縮言論自由情況,像是只要在臉書罵中國或是加密貨幣而被鎖住帳號,顯然臉書恐有諸多政治偏頗,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就認為,臉書透過基礎建設營運卻限制民眾言論與接收資訊,形成一個「國中之國」來影響民眾認知,即將成立的數位發展部應該有所作為,不管是針對假訊息上的防範,還有在臉書演算法上的公開透明,都是重要課題。

或有人會質疑這類猜測只是政治立場不同,沒有顯著科學證據,但根據臺灣最大BBS站PTT創始人、臺灣AI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的葉黃素計畫(Project Lutein)中,整合使用者願意提供的臉書下架資料可發現,依臺灣社會一般價值標準檢視,可公開檢閱內容的161則應可受社會公評,占被下架貼文98%,顯示平臺可能限縮了新聞與輿論討論的空間。該計畫結論指出,從審查下架貼文內之高頻詞中國、臺灣等觀察,政治敏感議題較易被審查下架。

言論審查入侵臉書?

臉書為何下架使用者在使用上出現的中國、臺灣等高頻詞,令人匪夷所思,難道中國式言論審查已經入侵臉書,更滲透入臺灣網路社群?知名律師林智群曾提到,臉書是美國公司,「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會一點中文,但審查言論的事情絕對不會是他來做,那他會找誰?懂中文的員工。世界上最多懂中文的人,是哪個國家的人呢?」林智群進一步說,臉書其實是中國人的場子,先前有中國網友翻牆來嗆聲,他放「64坦克人」照片,就被警告了。

而且,臺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目前仍離不開臉書,甚至要依賴臉書才能達成特定行銷目標,無非已將私人言論、商業行為交由臉書公司掌握生殺大權,一項數據顯示,臉書、Google已瓜分臺灣近70%的媒體廣告預算,而此一壟斷態勢,杜奕瑾就說,將影響新聞及內容產業的正常運作與發展。

臉書會形成商業巨獸?有學者就提到,臉書靠著「買不成便埋葬」(buy-or-bury)的策略:消滅市場上的競爭者、鞏固自己的壟斷地位,占有絕對優勢,除了濫用、出售客戶隱私換取利益,它也決定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出現、什麼樣的內容必須消失;以及用戶能看到什麼、看不到什麼,一切都操控在臉書手中。

臉書除掌握住國內近七成的媒體廣告發布權力與否,且臉書逐漸會審查並下架政治敏感議題,藝人豬頭皮甚至直言,臉書協助中國戕害臺灣言論自由,或者臉書為了要作中國生意,將「控制臺灣批評中國言論」當投名狀,向中國高層表明忠心。豬頭皮日前才因轉貼一則搞笑小粉紅漫畫,被臉書判定為「仇恨言論」而禁止發言一個月,他說猶如文字獄。

誰判臉友的禁言令?

對於越來越多人站出來控訴,臉書似開始不正常的言論審查,也讓人開始擔憂,臺灣最大社群媒體是否已沉淪為中國監控臺灣言論市場的凶器,姑且不論上述的藝人、律師所言之真偽,但臉書詭異行徑都已值得讓臺灣社會集體公評,畢竟臉書已是臺灣最重要的網路公共輿論場所。

臺灣的臉書分公司面對外界抨擊,應詳實說明審查目的,並應明確表態捍衛民主價值,且遵守臺灣法律充分保障言論自由的原則,且應主動揭露臉書公司與中國官方的各種資金往來,避免成為中國扼殺民主制度的幫凶;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推動的網路言論立法管理因爭議不斷,仍在紙上談兵,針對臉書疑似言論審查,政府也應主動詳查社群媒體濫權狀況,當成未來國會制定相關立法之重要參考。

輿論也提到,臉書享有如此大的權力與獲利,部分原因,乃是因為臺灣長期放任境外數位平臺享有各項市場與法規的優勢、卻完全不要求它負起應有的責任,對此政府應該拿出管制法律,NCC網站公布的「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草案架構,有要求服務提供業者公布審查程序,但並未說明草案內容研擬進度與工作期程。

立委鍾佳濱就說,不論是未來的數位發展部或NCC必須修法適度限制,要求平臺公開演算數據,並將「社群平臺審查程序透明化」列為重要目標,不能放任平臺自訂遊戲規則,否則就是放任它成為商業巨獸,若一旦氾濫將可能危害臺灣言論自由的市場環境。亦言之,臉書公司從言論自由國度美國發跡,已成臺灣最大的社群媒體平臺,面對中國應該挺直腰桿,無私捍衛無比珍貴的民主自由價值,且各類商業利益也不該犧牲掉任何言論自由原則。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