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經濟正在復甦 服務業轉型正是時候

文:蘇穩中|圖:編輯部

灣五月中旬遭受英國變種病毒株襲擊,政府不只罕見提升防疫戒備至第三級警戒,也再次推出紓困2.0方案,擴充去年上半年的紓困措施。由於5月以來疫情持續升溫,國內產業運作受到影響,勞工階層也因此受到波及,尤其紓困2.0其中之一的勞工紓困貸款推出後,破百萬勞工搶破頭申請,證實基層勞工在這波疫情中受害尤深。

在各界的呼籲中,行政院也順應民意進一步提出紓困4.0精進方案,將勞工紓困貸款從寬、從速審核,也適度緩解民意壓力。不過,蘇貞昌上任閣揆後始終標榜的「有政府、會做事」理念,也在這波疫情中受到嚴峻考驗,近期因年底公投案在即,更繼年初後再傳出「倒蘇」聲浪,再再示警蔡政府如何具體在後疫情時代復甦經濟,乃顯得當務之急。

不可否認的,去年一整年當全球受疫情衝擊導致經濟表現失常,反觀臺灣因奠基於「SARS」經驗的防疫措施,讓國內免受疾病重大衝擊,經濟也無急劇往下波動,重要指標諸如臺股指數上萬點超過1,278天、貿易外銷訂單連續十二個月正成長。據統計,美中貿易衝突在因勢利導下,回臺投資金額已突破1.2兆元。

更重要的是,2020年我們的經濟成長率達3.11%,在已開發國家中屬唯一正成長,更罕見超越中國經濟,由於臺灣去年防疫成果斐然、經濟也正向成長,特別是半導體產業不僅成為護國神山,也支撐全球數位經濟發展的基石,今年以來全球晶片的缺貨潮下,更突顯臺灣在半導體產業鏈的關鍵地位。

去年疫情也讓政府首度實施紓困方案,共約1,367萬人得到政府紓困的協助,占總人口比例近六成。臺灣經濟表現不俗,也因政府振興方案確實推動,而對經濟有加乘效果,整體而言,臺灣各方面表現皆對世界產生的衝擊不亞於疫情,今年初至5月以來的國際輿論報導,皆導向臺灣經濟傲人成就。

不過,今年第二季隨著新一波疫情衝擊,政府實施第三級警戒將屆兩個月,影響層面著實已比去年更廣泛全面,尤其中小企業受衝擊尤大,也反映出基層勞工被迫放無薪假人數創下新高。不只如此,油費近來節節上漲,不少餐飲服務業者店家紛紛調漲售價弭平成本,導致整體物價上漲。

我們看到,超過半數美國人口已接種兩劑疫苗,英國也在七月份取消社交距離、居家工作命令和強制民眾戴口罩等相關規定,並稱「人們未來必須學會把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當流感一樣地共存,自行判斷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

當世界主要國家因疫苗覆蓋率達一定規模而解封,臺灣政府也因疫情趨緩,逐漸走向開放之路。近來疫苗已逐批到貨,政府也已擴增2,100億紓困預算,針對受疫情衝擊的餐飲服務業及個人,不過政府仍需用心傾聽民意,在後疫情時代提出更具體的部署,別讓有需要的民眾看得到,卻拿不到。

像是很多餐飲服務業商家,在疫情時期生意銳減,導致水電費對他們造成不小負擔,台電雖已不收取夏月電費,但並不包含水電費全免,這部分政府應再展現苦民所苦。臺灣是進出口貿易大國,此際,中央銀行也樂觀評估臺灣出口、投資表現不受疫情影響,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至5.75%,更顯示只要政府適度治理,經濟動能將能大量湧現。

疫情期間受創嚴重的中小企業、中下基層民眾,需要政府投入更多關注,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曾說過,在最壞的年代,我國有最好的經濟成果,此經濟成長的果實應與勞工分享,讓勞工看得到、吃得到及領得到。

雖受疫情影響,臺灣仍具有產業優勢與機會,除了是全球供應鏈調整的必要夥伴外,也具有多元化的中小企業,產業供應鏈相對完整。此外,筆電、手機組裝業者對本土企業大量採購關鍵零件,培育出有活力的半導體、光電、關鍵零件產業以及運籌系統。

此時,正是服務業轉型契機!筆者期許,政府針對服務業有具體升級方案。服務業的發展策略,應讓服務業科技化、國際化,具體將服務業導入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能量,朝「可輸出式服務業」方向來推動,提升服務業的國際能見度,促進服務貿易的出口,其次,也可讓傳統產業特色化,透過科技、美學加值,來提升傳統產業的價值。

全球化趨勢下,以高雄產業為例,高雄產業結構明顯變遷有三點,首先,製造業大幅萎縮,以2017年就業人口為基礎,製造業及工業僅占35%,服務業則占了60%,轉為服務業主導,高雄低薪問題集中在高薪服務業(金融、研發、資通訊傳播及醫療)數目偏低有關,服務業隨製造業衰退,連帶影響金融保險業銷售額「負」成長。

高雄只是臺灣整體服務業衰退的一隅,政府應該積極針對服務業轉型,建立符合業界實際需求的數位經濟法規環境、以及培養服務業數位經濟時代的人才,尤其是跨領域人才,再透過服務業轉型甚至輸出服務全亞洲,也將國際消費者帶入臺灣。本文認為,政府投資服務業轉型,藉由發展ICT數位發展高薪服務業,也可能促使相關的金融保險、專業服務、倉儲物流等可望跟著轉型,成為新型態服務業供應鏈。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