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海關稽查員必麒麟 自稱領過「皇帝俸祿」

文:吾近梓|圖:編輯部

次知道必麒麟(William A. Pickering, 1840-1907)其人其事,是1995年前後讀到臺原出版社的《發現老臺灣》。這書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必麒麟本人。他與當時的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Le Gendre, 1830-1899),都是在《天津條約》臺灣開港後不久來臺,留下大量紀錄的西方人。若不是最近話題又起,大概不會去比對他與李仙得記述的差別。其實這兩人對同一事件的記錄(如1867年在羅妹號“Rover”船難後尋船尋人的過程,與及原住民如何互動,乃至原住民的意見表達等)差異頗大,如何看待這兩位西方人是一回事,原住民當時的意見和狀態,同意或不同意了什麼?則是另一件重要卻常被忽略的事。原住民在歷史上的話語權,總是由少數「他者」的文字記錄主導而定調。

不過,本文的重點要回到必麒麟身上,他特殊的身份和經歷,對於瞭解臺灣開港後經濟發展和島內衝突,有重要的線索。必麒麟是英國諾丁罕人,十六歲起成為英屬東印度公司船隊的水手。1862年轉職到福州海關,熱衷當地語言,會用四分之一的所得拜師學中文(他提到是從四書五經學起)。又過了兩年,在他二十四歲時被派駐到打狗(高雄)成為海關的稽查員,所以他自稱是領「皇帝的俸祿」的人。

到了1867年,必麒麟換了工作,主管怡記洋行(Messrs Elles & Co.)臺灣府分公司,受僱於漢人,不再為吃皇帝俸祿。洋行提供優渥的待遇和僕人馬匹,鼓勵他深入內地,探查可以擴展貿易的資源。所以他常深入漢人和「野蠻人的部落」旅行探險,瞭解各地的語言。根據他的自述,「必麒麟」這名字是待在南岬期間,一位「滿清大將軍」賜予,要他印在名片上。他依英文名字的發音拼出三個中文,他說名字並沒有特別的意思,但提醒讀者「麒麟是一種神聖而神秘的靈獸」,因為官員認為他帶給大家幸運,所以是真正的麒麟。他的記事,總和李仙得或後來各國領事調性大異其趣。

在駐臺的七年(1864-1870)中,他經常是官方與洋人,洋人與原住民、漢人之間的溝通媒介。當他代表海關時,經常面對洋行和外商;當他為洋行工作,打交道對象變成官員和漢人/原住民。但這種奇特的經歷,剛好可以從他身上可以看到貿易如何由貿易如何由福爾摩沙南部逐漸往北擴展。他的洋行業務中最重要的標的物是樟腦。1868年的「樟腦戰爭」的起因及其後的《樟腦條約》,都直接和他有關。

荷蘭統治時掌握了島上的樟腦。當時世界各國前來福爾摩沙貿易的主要動機也是為了取得樟腦。在天津條約開港通商以前,福爾摩沙仍是世界樟腦的主要產地,業務幾乎由英國商人壟斷,但到了開港前,清廷將樟腦收回官辦,英國持續交涉。當時樟腦的主要用途為醫藥和驅蟲,對於治療風濕、霍亂、皮膚病都是特別寶貴的藥材。必麒麟任職怡記洋行時,公司決定要發展樟腦的貨源,因此他曾與李仙得及後來成為美國駐淡水代理領事的英國茶葉商人約翰·陶德(John Dodd, 1838-1907)一同在北部桃園及中部後龍、大甲等地探險,找尋石油、樟腦和其他礦藏資源。在南岬事件之後,怡記洋行選擇在梧棲設置倉庫經營樟腦生意,但清政府的地方官員聯合地方勢力不放棄樟腦專賣的巨大益利,為怡記的代理人定罪,必麒麟調度了一艘大船將大量的樟腦運出梧棲,但其後船上樟腦被清軍沒收,梧棲的洋行人員包含必麒麟在內受到官員和地方勢力攻擊,幾週之內演變成打狗和淡水的外國公司亦遭破壞,形成島內對抗外國人的情勢。1868年十月,英國艦隊進攻打狗,佔領安平,水師將領自殺,澎湖亦有餉船遭英艦扣留,島內人心惶惶,清廷被迫簽約賠償,終結樟腦官方專賣。

由於樟腦的產地因為氣候和地形的條件,集中在臺灣的中部和北部,透過樟腦,也比較能看到當時島上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動線逐漸由南往北移。1868年的樟腦戰爭之後,樟腦後續被開發出更多的工業和軍事用途,雖然簽訂了條約,但是樟腦所引出的各種官商和民間糾紛不斷,必麒麟也最後因為樟腦業務心力交瘁,甚至建議公司放棄樟腦業務,在1870年後離開臺灣。然而一直到他回到歐洲,貿易的訟訴和賠償仍在進行。從荷蘭時期一直到清末,樟腦不但引起了島上的貿易戰爭,不斷榨取土地和環境,獲利者一直是少數集團。日本對臺灣的樟腦念念不忘,終於在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之後,成為其殖民地的重要物產。由於樟腦的用途已開發成最早的可塑性樹脂,大量應用在生產膠卷、攝影底片,染料和生活用品上,日本也在下一階段主導了全球的樟腦生產和價格。

樟腦成為島內各族群,及各國外商覬覦的對象,原住民是最主要的受害者。樟樹的砍伐愈往山林發展,便愈入侵原住民的住地和獵場。1870年前後,除了樟腦的影響,在國際市場崛起的福爾摩沙茶(Formosa tea)也逐漸改變了臺灣的地貌。1860年代末期的淡水英國海關報告上曾提到:國際市場對臺茶需求劇增以前,漢人侵犯「番」界的進度很慢,所侵犯的土地也很小,現今新竹以北和宜蘭的部分地區,還不易見到漢人犯邊的情形,但開港通商之後,樟腦和茶葉都成了侵犯「番」界的前鋒。

必騏麟離開臺灣後不久,受英國官員邀請前往海峽殖民地(現今之新加坡) 擔任首任華民護衛司,接下來的十年,忙於斡旋調停華人黑幫的械鬥與火拚,也負責掃蕩非法的人口交易,但最後受到黑邦的攻擊重傷,不得不退休返回英國。回顧他在亞洲的發展,在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後來到亞洲,遊走臺灣成為「樟腦戰爭」的當事人,臺灣對他來說似乎並不是一個傷心地,但他遇到不少說一套做一套,行不由徑的中國官員,讓他的職涯吃足苦頭,他總是在回憶裡感念與他曾經互動密切的「野蠻人」(他提到和瑯嶠十八社大股頭結為兄弟!)。這位曾經領「皇帝的俸祿」的英國商人,不知是否曾經想過,樟腦戰爭不管誰輸誰贏,原住民都因此失去家園。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