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op文:社長 張淯 | 獨家報導1147期(11月份)

月早秋,當全球仍為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創下的紀錄震撼,馬雲即將帶著華爾街募集的大批銀彈空降好萊塢的消息,再度震驚全球。
畢竟,上市首日市值就衝破兩千三百一十四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因一舉超越網路零售龍頭Amazon,和社群網站Facebook,才被譽為是從「美國夢」到「中國夢」的典範轉移。
如今,連美國最足以傲視全球市場的電影工業,都將被馬雲攻陷,如何不教美國老大哥坐立難安?

全球第一大

同一時間,台北頂級飯店的貴賓室裡,因為來自美國兩位傑出華裔企業家的蒞臨,及不吝帶來對美國、對兩岸三地的第一手觀察,也刺激了所有在場人士。
才下飛機,卻已整裝接受平面、影音同步專訪的美國商業地產開發實業家許總裁分享,在美國,即使從事最傳統的產業,也無法忽視新傳媒帶來的助力與威脅。過去幾年,新傳媒帶給集團的收益,更是超乎預期。
而在美國及兩岸三地的娛樂事業,已堂堂邁入第十五個年頭,對港、台與中國娛樂產業的消長,有最深刻體驗的黃總裁,更是將娛樂從紙媒導入數位平台的最早一批實驗者。
因為血脈相連,又有著客觀的戰略角度,讓他們深知,中國市場的驚人,絕不只在於人口紅利,而是她在各方面的成長,往往是跳躍性的。
即便是好萊塢自豪的電影工業,中國在連續六年以超過三○%的成長率,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加上線上影視用戶在兩年內將衝破七億人口,中國大陸成為全球第一大更是指日可待。
所以,除了馬雲,百度、優酷土豆、騰訊等視頻龍頭早已揮軍影視製作,大陸地產開發商大連萬達亦在前年併購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AMC,華誼兄弟也早在二○○八年就以合資共同製片的方式在好萊塢探路,今年更砸下一‧三億美元在美成立子公司,無一不是為了向好萊塢取經。
而中國「在線」觀看的爆炸性成長,加上中國電影在題材上的多元,除了將改寫好萊塢壟斷發行端,對全球電影多元發展的戕害,更讓中國大陸成為全球娛樂產業最大的實驗沃土。
莫怪乎,當美媒詢問馬雲對美國市場的佈局為何,馬雲的回應卻是:「阿里巴巴是來幫忙的,目的是幫助美國小企業到中國做生意。」

「截」貧「制」富

「中國的崛起,對海外華人是一大鼓勵。」身為在美第二代華人,許總裁道出許多海外華人的心聲,認為多數華人深知自己不會差過其他人,也不甘於只做二等公民,中國的富強代表著華人能在民族大熔爐的美國,甚至是全球市場,有更大的能見度與發言權。
另一方面,黃總裁卻心繫於,中國何時能有十個像阿里巴巴一樣的平台,讓這個民族多元性不下於美國、幅員與人口更甚於美國的國家,在轉型過程中也能像美國一樣幸運。
原因是,他心裡清楚,從美國金融海嘯在歐美引發的骨牌效應,和隨後突尼西亞的茉莉花政變,引發的一系列「阿拉伯之春」覺醒運動,這些現象的深層原因,都來自於民間「還富於民」的聲浪。
所以近幾年,黃總裁積極奔走兩岸三地,不為了自己的傳媒事業,而是如何透過影視大眾媒體的力量,推行「截貧制富」的計畫,營造一個對創業、對夢想友善的環境。
「一個鼓勵創業、鼓勵夢想的社會,也一定會是個和平且富足安定的社會。畢竟,比起辣椒噴霧與催淚瓦斯,讓夢想得以生存,才是不讓人民走上街頭的更好方法。」黃總裁語重心長。
一樣是中國夢,幸運的是,因為身為媒體從業人員,得以透過不同領域菁英所站的角度,豐富了我們的視野,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

傳媒新拼圖

在《獨家報導》邁入第二十八個年頭前夕,因為這些奇特的因緣,讓這些來自不同產業、不同地域的人得以齊聚一堂,從回顧《獨家報導》創立的年代起始,讓來自兩岸娛樂業的變遷、在美第二代華人的奮鬥史,及在華文世界始終佔據特殊樞紐位置的台灣媒體史,交織成一塊屬於華文媒體的新拼圖。
從二○一二年,以一己之力製作了大型選秀節目「亞洲天團爭霸戰」,企圖將綜藝的基因,導入實驗中的數位媒體平台,摸索新傳媒的形式。
即使,當時很多人質疑,平面媒體事業還岌岌可危,怎麼還分心去開展其他事業?「連走路還走不穩,就妄想要飛!」更是許多知己前輩,出口與未出口的忠言。
但因為在短短十餘年的媒體生涯中,眼見眾多媒體王國有如建立在流沙之上一樣,基石逐漸被淘空;國內數位平台的先驅,受限於法令與市場限制,幾乎終止了實驗的腳步;被點名「三、五年內必將消失的產業」,從出版、紙本媒體到電視台……
「何不將這些元素混血,從中找出台灣在數位匯流時代的位置?」的靈光一閃,是當時力排眾議也要跨足電視製作的主因。
最近,看到馬雲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及當初第一次聽到互聯網時,連鍵盤按鍵都還不太敢敲,「那時電腦在中國很貴,我不想弄壞它。」馬雲說。但當他在全球網際網路上輸入Beer,發現數千筆資訊竟然沒有一筆來自中國的訊息,偌大的中國,竟然在網路上是缺席的,給了他莫大震撼,也讓他決心投入阿里巴巴的創立。
馬雲的這段經歷,對筆者帶來很大的鼓舞與刺激,因為在媒體生涯中,眼見台灣在文化、教育,甚至網路科技等領域逐漸流失的優勢,深知我們已經沒有空再觀望,再等待。
如今,筆者有幸僭於眾多媒體前輩之前,接下擁有二十八年歷史的《獨家報導》,並幸運的擁有這麼多有志之士的支持與幫助。接下來,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台灣過去數十年來,由自由、多元文化餵養的文化創意基底,化成文創和娛樂產業的養分,將是我們最大的挑戰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