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醫復興關鍵

scoop文:吳長新(衛福部傳統醫學整合民間療法委員會催生人) | 採訪整理: 張淯 | 獨家報導1150期(4+5+6月份)

21世紀的醫療科技大幅超越往昔,為何百歲高壽卻仍然是媒體大肆報導的新聞?
追根究底,百歲或許不是重點,能否像這些人瑞一樣自然老化、沒有病痛,才是讓多數人嚮往的境界。足見,現代人捨本逐末,太依賴科技健康,反而忽略養生保健。
筆者鑽研中華傳統醫學40餘年,期間曾遠赴日、韓、美、加等地進行學術交流,眼見中華傳統醫學日益被重視,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尤其是1974年在韓國出席「國際針灸學者會議」,不僅開幕前一晚,主辦單位連夜將大會資料的「漢醫」改為「東洋醫學」,大會當天日本團長更直言:「針灸在中國播種、在韓國開花,在日本結果,歡迎到日本來學針灸。」經過這次會議,更激勵筆者投入傳承、發揚中華文化的決心。
這幾年,眼看亞洲各國吹起一片「韓流」,尤其《大長今》一劇,一般人或許只醉心於劇中細膩的情節和韓國醫食傳統的鋪陳考究,筆者卻看到韓國將中華傳統醫食同源的根基,據以為用的企圖。
甚至,揚言豆腐是韓國人發明的,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認定「端午節」是為韓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應是我等致力於傳統文化推廣者,深感慚愧與痛心的。
更令人憂心的,莫過於臺灣從上到下,始終未能將傳統醫學民間療法納入正統醫療體系,沒能呼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呼籲提振傳統醫學,並「持照行醫」的潮流,不僅無益於傳承,對民眾的安全更是一大隱憂。
筆者一向以來,都非常敬佩且推崇西醫的傳承精神,許多人認為西醫能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醫學」,靠的是「科學驗證」,但筆者卻認為,西醫的「傳承」、「著書立說」及在課堂上毫不保留傳授給莘莘學子的開放性態度,才是西醫能集合眾人力量,與時俱進的關鍵。
中國古來,已有曹操斬華陀的悲劇。會發生這類憾事,主要是華陀縱有很好的外科醫術,卻沒有公開傳承,才導致曹操的疑懼。這不僅讓當代錯失一個名醫,更讓華陀精湛的外科醫術因此失傳。
1988年兩岸開放交流以來,筆者因應邀北京中醫學院擔任客座教授,眼見大陸醫學界在針灸、推拿的交流與進展,更對臺灣的停滯感到憂心。
幸而,在筆者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奔走下,臺灣終於在2012年立法通過,將傳統醫療納入衛福部管轄下。
接下來,能否讓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武術、風水、古老技藝,以及傳統衣食戲曲風俗節慶等,也能有很好的資源與平台,也是你我責無旁貸的任務。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