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理財、留心業界訊息 吳家揚四十二歲退休

獨家報導文:何世芳 | 圖:周元楷 攝影

諸多中壯年電子業從業者面臨被逼退,苦惱不知到哪尋求事業第二春,但曾在DRAM產業任職的吳家揚,卻在四十二歲時毅然退休,並享有同儕豔羨的財務自由,靠的便是運用專業知識理財。

子業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電子股更是台灣股市的核心,但近年來,電子新貴幾乎已成歷史名詞,對年輕求職者的吸引力逐年遞減。更令人唏噓的是,每逢裁員、無薪假浪潮來襲,電子業無不首當其衝,加上遲遲無法擺脫薄利化宿命,生產線大舉外移,愈來愈多中、壯年從業者自願或被迫離職。
大多數從電子業離職的中、壯年上班族,並非過著優渥的退休生活,仍得辛苦為稻粱謀,甚至就此貧病交迫;僅有少數在職場時便戮力鑽研理財知識、技術者,方能如吳家揚般,安享財務自由、衣食無憂的時光。

少壯不理財,老大徒傷悲

今年四十五歲的吳家揚,三年前步出DRAM廠華亞科後,迄今雖未再有正職工作。但靠著理財所累積的財富,一家三口依然可年年出國旅遊,太太更決定專心攻讀碩士學位。他感嘆的說,不少同學、同儕在離開電子業後,即使昔日收入豐厚,但因不知守成、疏於理財,存款僅能支應一、兩年家用,更不乏有人抑鬱而終!
「從大學一年級起,我便投入股市,迄今未曾間斷。」吳家揚坦承,當年正值台股從兩千多點飆漲至一萬兩千多點,買賣股票成為全民運動。剛從嘉義到台北讀書的他,也努力積攢了十萬元當股本;幾個月後,股本激增至數十萬元,「即使遭遇『郭婉容事件』重擊,獲利大幅縮減,但終究未曾虧損。」
在吳家揚看來,大學生、研究生倘若家計允許,與其將課餘時間用來打工,還不如用來「投資自己」,如研究並投入股市;其差別在於,打工雖可將時間換成金錢,但無法增益日後賺錢的能力,研究並投入股市雖可能徒然無功,甚至可能虧損,卻可換來一生受用的寶貴經驗。
退伍後,吳家揚一如多數台大化工研究所的同學們,進入炙手可熱的DRAM相關產業,先後曾於中美晶、世界先進、茂德、華亞科等大廠擔任工程師。不過,當他成為DRAM相關產業一員後,便警覺其實際狀況與媒體報導差距甚遠;因此,工作之餘,他仍繼續累積財經知識與投資經驗,以備不時之需。

第一線工程師應未雨綢繆

在十三年半的職涯,吳家揚歷經DRAM相關產業的巔峰與衰落,從業者從無限風光到進退維谷;DRAM類股自天堂墜入地獄,若干企業甚至被迫下市,讓不少股民損失慘重、肝腸寸斷,但卻是用心觀察趨勢且在產業第一線的他,快速累積資產的提款機。
「在電子業,雖然從業者可聽聞到諸多第一手資訊,或看見產業趨勢的徵兆,但願意鑽研理財知識者,比例卻不高。」吳家揚分析,昔日電子業欣欣向榮時,大多數從業者光靠分紅、配股,便可荷包滿滿,壓根不願意從事得盈虧自負的理財,「就算投資,幾乎也只認購自家公司在增資時發行的股票。」
吳家揚略帶感慨的說,電子業從業者泰半以上是工程師,他們長年埋頭苦幹,甚至犧牲睡眠、假日,只想著如何突破技術關卡,不甚關心與己無關的事務;因為過於單純,對企業主的言論深信不疑,還以為產業前景長興不衰,從未思索、準備中年轉業,或藉理財「高築牆、廣積糧」,為職場變異未雨綢繆。
雖在DRAM相關產業擔任工程師,吳家揚卻時時留心財報,更時時注意職場氣氛、訊息;因此,雖然DRAM類股起伏跌宕,有部分個股價格一落千丈,但也有個股從谷底飆升,他總能趨吉避凶、抓準趨勢,適時加碼或停損,快速還清房貸,在四十歲前便已臻至財務自由。

電子業老闆常虛張聲勢

「除了專注本業,電子業工程師應找尋機會,結識公司財務、會計部門同事,與他們廣泛交流意見。」吳家揚表示,工程師眼界所及,僅是企業、產業的一小環節,而財務、會計人員較清楚公司經營全貌,「注意不同部門主管之間的對話,更能提早掌握產業趨勢與脈動。」
至於企業主的發言,即使是企業內部談話,吳家揚直言,參考價值頗低;因為正直的電子業老闆並不多,在業績、前景看好時加油添醋,即使業績直直落、訂單持續衰退,他們依然信口開河、虛張聲勢,但其多半心口不一,甚至早已私下降低持股或轉移事業重心。
「我有位昔日在茂德服務多年的朋友,因為誤信高層的精神喊話,幾乎傾家蕩產。」吳家揚透露,這位友人對茂德股票情有獨鍾,在茂德股價超過一百五十元時,身價曾達五千萬元;因為曾嘗過甜頭,之後茂德股價狂跌,友人不斷加碼,等到心灰意冷、決定出脫股票時,其股價已低於○‧五元,「最後,反倒賠了一千多萬元。」
吳家揚指出,電子業已今非昔比,從業者很難靠薪資、分紅致富,加上景氣循環週期短、產業競爭力大,中、壯年從業者若無法躋身管理階層,離職機率遠高於其他產業,但轉業、創業成功機率頗低;若不趁年輕時,學習理財或其他專業,等到產業景氣反轉時,日子將相當難熬。

114510001多聯絡同學與同業,交換訊息

大多數工程師疏於理財,理由不外乎沒有時間、理財太難。吳家揚認為,根據他的經驗,撇除特別忙碌的時節,每天至少可擠出一小時研讀財經新聞、書籍,太忙只是懶惰的藉口;而身處電子業,還可接收其他投資者難以得知的訊息,更有機會靠理財發達、翻身。
「除了財務、會計同事的意見,與中、高階主管的對話;同學與同業友人的動態,也都是投資的重要資訊。」吳家揚解釋,電子業工程師幾乎皆畢業自理工系所,當有諸多同學、學長姊、學弟妹,還有諸多前同事,在其他電子廠任職,應不定期與他們聯繫,「除了為跳槽鋪路,他們忙碌與否、抱怨多寡,也可視為審視其任職公司股票價值的重要指標。」
吳家揚舉例說明,在台積電工作的同學、前同事,長年皆頗為忙碌,但因為薪資、福利俱佳,對公司罕有抱怨,代表其訂單相當穩定,應可逢低買進其股票;但在其對手企業當工程師的朋友,則相對閒散許多,其股票投資價值即偏低。
受雇於電子大廠的上班族,吳家揚奉勸,應找機會建立在協力廠商的人脈,掌握投資先機;再以台積電為例,即使業績突破歷史新高,由於其股本超過兩千億元,股價上漲空間相當有限,但其上市櫃的協力廠商都將雨露均霑,且股本較小,股價有可能一飛衝天。

訊息非明牌,須慎思明辨

然而,吳家揚提醒後進,雖然近水樓台先得月,但若不釐清訊息真偽、時效,反而當局者迷,極容易踏入資本市場陷阱,輕則勞神傷財,重則萬劫不復;畢竟,工程師即使知道自家或同業研發出獨步業界的技術,在投資其股票前也得慎思明辨,「有時,從技術到商品化耗時甚久,甚至無法商品化,或被其他技術超越;有時,利多早已反映在股價上,進場反而得不償失。」
「財務、會計人員雖對財報數字瞭若指掌,不見得有能力洞悉前景,中、高階主管較常遭企業主斥責,有時得逆向思考他們的抱怨。」吳家揚更強調,即使從上述訊息,找到可投資的標的,也得視其股價是否已偏高或過高,切忌輕率投資,「影響股價漲跌的因素極多,務必勤做功課,而非只想從訊息中發現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