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憑什麼紅?一起竊盜案讓她身價飆漲!

製作人:張淯 社長|文:徐偉珍|圖:編輯部|責任編輯:陳煥鈞|核稿編輯:石雨鑫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首達文西的著名畫作,也是世界上被惡搞最多次的世界名畫,不但歷代以來,有許多藝術家在《蒙娜麗莎》的基礎之下,進行仿作與再創作,在近代更是由於科技發達,使得《蒙娜麗莎》被PS合成各種角色與惡搞漫畫,在GOOGLE圖片搜尋《蒙娜麗莎》時,往往會有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神奇構圖,甚至搞怪動畫,都讓人忍俊不禁。

或許現代人對《蒙娜麗莎》的情感都是來自科技所帶來的視覺搞笑效果,但《蒙娜麗莎》真正有名的事件來自於其1911年的失竊案,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會告訴您這則震驚社會的名畫失竊案始末,並由林柏男律師為我們解答相關的法律問題。

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生於1452年4月15日的義大利,是公證人和農婦所生的私生子。「文西」是他家鄉的小鎮。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畫家身分外,他還熱中於建築、交通、雕刻、工程、音樂、工藝設計、舞台設計、數學、地質學、植物學、解剖學、動力學、寫作及各個領域的發明,可以說是講究博學的文藝復興時代最經典的「天才」代表。除了《蒙娜麗莎》之外,達文西著名的作品還有「天使報喜」、「岩窟聖母」、「吉內佛拉.班其」、「聖母子、聖安娜和施洗者約翰」等等。《蒙娜麗莎》這幅畫的作者「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於1452年4月15日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翡冷翠郊外,文西村的安奇亞諾。是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大部分的人對達文西作品的第一印象就是《蒙娜麗莎》。她於1911年被竊,1914年被尋獲,2013年為尋獲的一百周年,當時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了紀念《蒙娜麗莎》重現百年,特別舉行「蒙娜麗莎500年-烏菲茲美術館珍藏之達文西傳奇」展覽,可見這幅畫的重要性。

李奧納多‧達文西。

取名緣由義文翻譯

《蒙娜麗莎》的義大利語標題是La Gioconda是來自達文西於1625年的一封信,信中說他畫了Gioconda的半身像,義大利語中「gioconda」的意思是「輕鬆的,無憂無慮的」,因此「gioconda」也可以指「無憂無慮的婦人」,並不見得是人名。蒙娜麗莎這幅畫的名稱,是在達文西去世31年後,由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發表《藝苑名人傳》中的英文「Mona Lisa」音譯過來的。蒙娜在義大利語中翻譯為「我的女士」,通常放在女性的名字前,相當於英語中的「Madam」。所以,蒙娜麗莎的意思是「麗莎夫人」。此外,這幅畫在口耳相傳時也有許多其他的名稱,如「某個佛羅倫斯女士」、「帶著紗巾的情婦」、「喬孔達」等。

《蒙娜麗莎》的構圖是一幅畫至手部的半身肖像畫,改變了以往畫胸像的方式,以往畫胸像普遍被人們認為是最能顯示人物特性的表達方式,既可以留足夠的空間強調人物的面部細節,又可以藉由服飾等象徵人物的身分地位。但到了達文西的時候,他認為肖像畫要完全呈現出主人翁的人格特質,必須要將人物的手給畫出來,因為一個人的手勢可以將潛藏的人格特質表現出來,因此他創立了將肖像畫畫至手部的半身像構圖,這不僅影響了日後其他肖像畫家的構圖觀念,到如今的照相攝影也都採用達文西的觀念。

高雄市立美術館2013年舉辦ˋ《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特展海報。

美麗女子揭開面紗

有人曾經將這幅《蒙娜麗莎》與達文西自畫像做合成,發現《蒙娜麗莎》的五官比例與達文西自畫像的五官比例完全吻合,因此關於《蒙娜麗莎》其實是達文西自畫像的傳言不逕而走,筆者在深入研究後發現,達文西對生母的思念,加上達文西至死都將《蒙娜麗莎》帶在身邊的行為來看,可以推論,或許《蒙娜麗莎》正是達文西畫出對母親的思念,但因不知道母親的長相,而以自己的臉為範本。
然而《蒙娜麗莎》究竟是誰,並沒有一個百分之百確切的答案,但最多人認同的身分是佛羅倫斯富有的絲綢商和政府要員弗朗西斯科·戴爾·吉奧亢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當時他的家族在當地的政治界也是有權有勢的人物,而歷史上也確實有這樣一個人,因此《蒙娜麗莎》最常被認為是Giocondo夫人,被翻譯為「喬孔達夫人」。

驚天失竊一夕成名

《蒙娜麗莎》被竊事件發生於1911年8月20-21日,沒有人知道她詳細被竊盜的時間,因為就在8月21日早晨羅浮宮開門時,美術館內上上下下、從保全到職員,都沒有任何人知道《蒙娜麗莎》已經悄悄地「被失蹤」了,直到參觀民眾發現,《蒙娜麗莎》沒有出現在展品中,向工作人員詢問,工作人員一開始也不以為意,認為是被攝影師借去拍攝,直到經過好幾個小時以後,羅浮宮才發現《蒙娜麗莎》真的不見了!這才驚覺大事不妙,巴黎市警察局幾乎全員出動,調查此失竊案,羅浮宮還特意閉館一星期,以配合警方調查。

1913年,《蒙娜麗莎》在烏菲茲美術館展出。

巴黎市警察局逐一盤點、記錄了羅浮宮職員的指紋,並一一檢視對照,企圖找到盜匪,但是依然找不到失竊線索。頓時《蒙娜麗莎》的失竊案,轟動了整個法國巴黎,加上是羅浮宮的失竊品,各大報紙都以頭條報導此則新聞,也震驚了整個西方社會,《蒙娜麗莎》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她的價值一夕之間被世界上的人們所重視,竟然使得羅浮宮藏品「三千粉黛無顏色」。

1914年1月4日,《蒙娜麗莎》重回巴黎羅浮宮。

《蒙娜麗莎》成為羅浮宮弱水三千的那一瓢飲,即使原本懸掛《蒙娜麗莎》展品的位置已「空空如也」,只剩下四個鐵釘,但每天仍有不少人對著空缺的《蒙娜麗莎》表示哀傷,甚至有人送上鮮花以「憑弔」佳人的消失。民眾對於消失的《蒙娜麗莎》充滿無限的想像,認為將蒙娜麗莎盜走的一定是專業的犯罪集團,從美國財團到德國皇帝都被懷疑過,也出現有些人「太想紅」,自動「承認」自己是小偷,事後被證明為烏龍一場。

警方問案友誼決裂

《蒙娜麗莎》的失竊不僅讓許多人傷心、讓巴黎警方頭大、還讓藝術史上兩位偉大的人物友誼從此破裂,那就是法國詩人、劇作家兼藝術評論家紀堯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1918)與西方重要畫派立體主義大師巴勃羅·魯伊斯·畢卡索(西班牙語: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
阿波利奈爾與畢卡索原本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因為阿波利奈爾宣稱曾向偷走《蒙娜麗莎》的「小偷」購買過贓物。「小偷」與警察玩捉迷藏,他除了一邊聯繫報社、譏諷巴黎警察放假消息之外,還一邊逃跑,而阿波利奈爾就無辜的被當成國際犯罪集團的同夥被警方帶去應訊。話說阿波利奈爾想找「好哥兒們」畢卡索求助,但畢卡索也曾經跟這位「小偷」買過東西,怕被牽連,他被警察帶到警局配合偵訊時,竟然聲稱自己不認識阿波利奈爾。

傳聞當時義大利出生的阿波利奈爾還沒有加入法國國籍,而畢卡索則是西班牙人,這兩位身強力壯的年輕外國人,因為都不想被《蒙娜麗莎》失竊案牽連,一個想找幫手,一個想撇清關係,卻偏偏又是感情深厚的朋友,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在警察局嚎啕大哭起來。但事後兩人都不承認發生過這件事情,只有畢卡索在十幾年後接受訪談時,才說自己在《蒙娜麗莎》失竊案中對不起阿波利奈爾。

愛國小偷自投羅網

1913年11月29日,真正的小偷化名為李奧納多(Leonardo,達文西的姓氏)寄信給佛羅倫斯畫商蓋里(Alfredo Geri),表示自己手上有《蒙娜麗莎》的真跡。信上並指出由於畫家達文西是義大利人,所以《蒙娜麗莎》也應該屬於義大利的財產,希望能夠讓《蒙娜麗莎》物歸原地。畫商蓋里邀請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館長波吉(Giovanni Poggi) 一同前往求證是否為《蒙娜麗莎》的真品。

畢卡索與《蒙娜麗莎》合照。

當蓋里與波吉來到自稱「李奧納多」居住的廉價旅館Albergo Tripoli-Italia驗畫時,發現世界名作竟然就藏在「李奧納多」床底皮箱的夾層內。兩人在當時便確認是達文西真跡後,便不動聲色的說要進一步鑑定,並馬上報警處理。巴黎警方才得以逮捕真正的小偷皮魯吉亞(Vincenzo Peruggia)。
皮魯吉亞是義大利人,他是羅浮宮所聘用的臨時工,並不是什麼高明的犯罪集團首領,他穿著白色的工作人員制服進入博物館,在羅浮宮負責安裝及更換畫框,並未引起任何人懷疑。就連巴黎警方在驗羅浮宮全體員工指紋的時候,也少驗了他的指紋。

失而復得舉國歡騰

有趣的是,皮魯吉亞被捕後,他說自己偷《蒙娜麗莎》的原因,是因為他是一位愛國者,希望將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所搶掠的寶物歸還義大利。但其實此畫並非是掠奪品,而是數百年前法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 I)的珍貴收藏。皮魯吉亞因為這番慷慨激昂的言論,在判刑七個月的坐牢期間,收到不少慰問信及禮物,被義大利人認為是愛國英雄,更讓《蒙娜麗莎》豔名遠播!

當時報紙刊登《蒙娜麗莎》被盜事件。
當時的社會上的《蒙娜麗莎》失竊諷刺圖。
報紙刊登佩魯賈被捕後招供的「將《蒙娜麗莎》偷走的步驟。

據說,皮魯吉亞當時居住的廉價旅館Albergo Tripoli-Italia與達文西畫《蒙娜麗莎》的模特兒Gioconda的住所非常接近呢!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當《蒙娜麗莎》確定被尋獲時,不但羅浮宮與巴黎警方鬆了一口氣,尤其當消息傳到義大利時,更是舉國歡騰,連在義大利議會的兩位正在互毆對方的議員,聽到《蒙娜麗莎》被找到了,竟然情不自禁的互相擁吻起來。《蒙娜麗莎》可真是位化干戈為玉帛的美麗天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