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盡鉛華醉心油畫 楊林享受生命的自在(張淯)

獨家報導文:社長 張淯|攝影:張銘謙、呂家慶

從耀眼奪目的明星藝人,到潛心繪畫的藝術創作者,
昔日「玉女掌門人」楊林放下演藝事業,成為創作藝術的播種者。
手執畫筆九年,楊林在繪畫中找到自在、快樂與知足,
她深信,只要接觸畫布,自信與活力的果實,會攻克重重挑戰。

前一場藝術賞析獨茶會開幕典禮上,鎂光燈綿密簇擁著久未露面的楊林,只見她笑盈盈地和藝術家們點頭致意,仿若幾年前,電視螢幕上最佳女主角的珍貴鏡頭回顧。

即使五年沒有露面,條紋的休閒上衣搭配帆布舒適長褲的裝扮,仍然使這位昔日紅透半邊天的玉女歌手極為亮眼,不時還散發出一股脫俗的氣息。

只畫了淡妝,一顰一笑多了嫵媚,千嬌百媚在幾個短短的動作中充分的展現,不時透露出優雅的氣質。
魅力十足的她,記者看不出年紀,歲月在她臉上似乎使不上力,也刻不下痕跡。

再次和她見面,還是折服於她的高貴典雅,近幾年來沉浸在繪畫世界,記者充分感覺到她的專業、修養與內涵。

一般人對於楊林的印象,多停留在她風光的演藝事業;然而她也是一位創作七年不輟的創作畫家,二○○三年首次個展引起畫壇矚目,她的作品更成為收藏家爭相收藏的珍品。

一頭栽進藝術領域後,像海棉一樣不斷吸收,她在繪畫世界開創一片新天地,即使一路走來有甘有苦,她卻甘願沉浸在自己的畫布中,定心深耕,甘之如飴。

拿起畫筆工具,一筆一筆地修改,都是楊林擺脫雜念、回歸單純喜悅的良方。


放下 身段

一九九九年夏天,楊林面臨到人生低潮的瓶頸而無所適從,無論演藝事業,或是感情生活,她總覺得在生活中找不到重點,徬徨而無助。

她寧願選擇當一個「生命」很豐富的人,而不是一個只是「生命」上很富裕的人,讓當紅的她體會空前的惶恐。

某天的清晨,她順手翻閱一堆雜亂堆棄在牆腳已久的報紙,無意間看見報紙廣告欄中刊登了一則「元陵畫室」的招生廣告。

長久以來,一直對美的事物抱持著強烈的愛好與感動,她學習繪畫的念頭油然而生,彷彿她見到未來無限的願景,從此開啟她人生另一個轉折點。

然而,選擇在孤獨的繪畫世界深耕收成,卻是基於好勝的個性。於是,她抱著姑且一試好玩的心情到畫室報名,從繪畫的基礎訓練開始。

從鉛筆靜物、石膏炭筆、人物素描、粉彩、水彩、油畫創作等,各種材質技巧的運用,到最後決定在家裡挪出一間屬於自己的小畫室,她認真踏實地開始她繪畫的創作。

啟蒙老師陳元山,甚至為她開了創作班,鼓勵她大膽揮灑創意和色彩。他的教學與隨興方式,更是吸引楊林學畫的重要關鍵。

陳元山從來不限制楊林的創作,讓楊林在沒有壓力下,天馬行空大膽的多方嘗試。

楊林告訴記者,想起陳元山所說:「一張好畫就是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這樣的創作方式,同時也治療了她不夠自信和拘謹壓抑的個性。

老師的肯定,使楊林堅信,只要全力以赴,世上沒有事情做不到,「到今天,每當畫不出來時,就會想到陳元山所說的『永遠不要放棄』。」她說。

演藝事業上不斷挑戰深度角色、高難度的演唱技巧,在繪畫世界裡,楊林一樣不讓自己放鬆。當時的她,即使行程滿檔,晚上通告結束後,她還是會扛著畫具,到老師的工作室報到。

拿起畫筆工具,一筆一筆地修改,都是楊林擺脫雜念、回歸單純喜悅的良方。

毛遂 自薦

二○○四年,楊林偶然看到指導老師陶文岳的個人畫冊,並深受吸引。她當下向陶文岳表達學習意願。
「妳?不可能吧!」陶文岳認為楊林只是隨便說說。這麼一說,反倒挑起楊林堅決想學的企圖心,「我可以幫老師提水桶,洗畫筆、搬畫布⋯⋯」楊林說。

總是搭著大眾運輸的交通工具,由台北到基隆畫室的陶文岳,心想:「路途這麼遙遠,又不開車,總不可能真的跟著前往吧!」

沒想到,玉女明星楊林竟然主動要求開車載陶文岳前往位於基隆的畫室。

於是,她憑著一股衝勁,再次毛遂自薦。到了陶文岳的畫室,楊林總是在一旁觀看,陶文岳如何構圖、如何調色,水髒了,力氣小的楊林會幫忙更換,也會幫忙洗筆。

皇天不負苦心人,陶文岳看到楊林的熱忱、卻又充滿虛心向學的態度,知道楊林是認真的,便笑瞇瞇地說,「妳從這禮拜開始,有空就可以來上課。」

陶文岳被楊林的真誠所感動,在見過她的作品之後,開始啟發性的上課方式,著重於交談方式的陶文岳,有時也會臨摹示範。

潛心 作畫

在楊林心中,創作最大的快樂在於享受「面對畫布的感覺」。不論草稿素描、正式構圖,或拿起畫筆工具一筆一筆地修改,都是擺脫雜念、回歸單純喜悅的良方。

面對畫布時的楊林,一定會先低頭禱告。尤其,在構圖階段,更接近宗教儀式般的專注。

「開始畫之前,我會一直盯著那張白紙,直到一瞬間,我能看到完成的畫面,那時我就不講話,拿著筆一直畫、一直畫,畫到連飯都忘了吃。」她睜大眼睛比劃著說。

一個人創作的她,簡單的食物,幾片麵包、一瓶礦泉水,就能讓她溫飽,而換上沾滿顏料的衣服進行創作,和混雜著顏料永遠洗不淨的手指甲,生活的簡單,這樣的自在,是她過去未曾擁有過的快樂和滿足。
所以,此刻的楊林不能忍受任何打擾,關掉電話、拔去傳真,頓時她和外界暫時斷了聯繫,畫到連水都忘了喝,她才猛然驚覺已經畫六個小時了。

繪畫對她而言,最大的改變是了解自己,也學會獨處、克服孤獨和享受的心境,當廢寢忘食創作完成一張畫之後,她感覺自己充滿了自信與愉悅的心情。

「人生沒有挑戰,就會開始老化。所以我會不停、不停地接受挑戰。」她說。

自在 快樂

除了閱讀《聖經》,創作幾乎占滿她生活的全部,一頭栽進繪畫領域,她真正享受生命的自在,只要不創作,反而有種說不出空虛的失落感。

自幼因為父母老師嚴厲管教方式的壓力下,讓她變成謹言慎行壓抑的個性。

從事演藝工作期間,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言干擾,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加顯得小心翼翼而放不開。
楊林發現,沒有他人的劇本、待錄的歌曲,生命中還是有許多值得完成的目標,而繪畫就是一個她能完全掌控的自由世界。

她能夠拋開以往心理和行為的設限,無論是繪畫用色、或在創作構圖上,她可以自由自在大膽的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早期,陶文岳指導楊林在不同材質畫上作畫,圖為楊林創作的陶版畫。

創作的領域裡,她找尋到被壓抑已久心靈釋放宣洩的出口。仿若在茫茫大海中抓住浮木,不斷創作讓楊林重燃鬥志。

「能為一個目標去努力,然後成就了就很高興,」她笑著形容,「我樂於當一個平凡人,很自在、很知足,也很快樂。」

樹立 風格

翻閱楊林的作品,記者感覺她的畫作,和舞台表現一樣充滿氣勢。
楊林的創作,以數字為出發點做為基本創作的符號,用色大膽,憑著敏銳的直覺,根據生活的經驗,再結合時尚的元素,她已經樹立自己的風格。

從一九九九年習畫,到二○○三年首度開個展,認清螢幕上表演的現實面,她決定離開奮鬥廿三年的演藝工作,一切的決定沒有絲毫的不捨。

堅持不回影劇圈,現在就讀神學院,專心在教會服務,在她的內心深處感受到的,是無比的平安喜樂和自在。

館長賴麗純形容楊林的畫作充滿現代感,是可造之才,更是未來的藝術界明星。指導老師陶文岳則稱許她的進步幅度很快,甚至已經超越十年功力。

另一位指導老師蔡志榮則認為,楊林已經種下了觀念藝術的種子,觀念意識型態早已植入她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