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老人驚魂記 給他更尊嚴的一天

獨家報導文:張淯 | 圖:取採至網路

電影《小鬼當家》講的是一個八歲小孩,聖誕節不小心被留在家裡,只好學著獨立生活、獨自逛超市,甚至智取兩個小偷的故事。二十幾年前,當誰的小兒子?看完電影,擔心的對他說:「爸爸,你會不會有一天也不小心把我留在家裡?」他牽緊小兒子的手,安撫的說,絕不會有那一天。

「老鬼當家,還比不上一個小鬼!」試想著一個情景,當老人一早起床,不小心踩碎了掉在床邊的老花眼鏡,走進浴室想上個廁所,因為忘了把四腳柺杖帶進浴室,他幾乎花了半世紀的時間,才抓著洗臉台從馬桶上離開。
回到客廳,這半年來最常待的椅子上,發現少了老花眼鏡,他連電視遙控器的字都看不清楚,胡亂轉了幾台,連看電視的興致也沒了。發呆間,門口的鐵門傳來巨大的碰撞聲,他幾乎是閉著氣張耳聽了很久,才知道應該是鄰居的小孩在門口玩鬧造成。
回過神來,他發現在浴室的一陣忙亂和剛才的緊張,竟讓他滿身大汗。想換件衣服免得感冒,努力把袖子從幾乎沒有知覺的左手抽出,才想到脫掉已經這麼困難,等一下又要怎麼把衣服穿回來?只好中途作罷。
直到肚皮提醒已到午餐時間,才知道老婆幫他安排好了一切,在大同電鍋裡放了一人份的飯菜,也在外鍋放了水,就等他一個動作,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吃,誰知他按了開關,卻忘了插上電源。
獨自在家不到五小時,他發現自己連一個八歲小孩都不如,不要說逛超市,連穿上襪子都得靠人幫忙,更不用說住家附近的超市,徒步二十分鐘的路程,對於現在的他來說,仍然稍嫌吃力。
不用小偷上門,門外一個聲響就已經夠風聲鶴唳。不用說動手設陷阱抓賊,現在家裡的每個角落,對他來說都暗藏陷阱。
他飢腸轆轆,但更感挫敗。拿起電話,除了通訊錄裡的每個字都模糊不清,更讓他遲疑的是,老婆只不過是離開一天去辦點事,也和媳婦講好下午接完孫子放學,就到家裡陪他。現在只是遇到一些小狀況就請人幫忙,鬧得人盡皆知,只會凸顯自己是個沒用的老人,增加孩子的負擔而已。
想到這裡,他求援的意願也消失殆盡。

情緒驟變,協助重建

這樣的故事,是許多中風病患的縮影。
過去有句俗語:「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除了因中風來得突然,如果沒有把握黃金治療六小時,導致失能的比例很高。一個人從健步如飛,到連基本生活都無法自理,對病患本人和家人的生活與心理層面,都會帶來莫大的衝擊。
尤其,左右腦不但各司其職,也會互相影響。一般認為,左腦中風時,將影響語言、邏輯與表達,則以上功能會受影響,也容易導致對側,亦即右側的肢體障礙;右腦則負責感官、空間認知與情緒,及左側的肢體。
但依據精神醫學研究,原本左右腦有互相抑制的作用,負責調控與社交相關情緒,如尷尬、自尊、罪惡感和愛的左腦,和容易負向化、調控恐懼、憤怒、哀傷的右腦,會在相互抑制中達成平衡。中風後,不是讓負面情緒籠罩、變得憂鬱不安,就是過度自尊自大或情感豐富。
依據統計,有將近百分之三〇到四〇的中風患者會有憂鬱的問題。多數家屬會發現,中風病人在性格上會有極大的改變,原本的硬漢變得脆弱,溫婉的主婦變得暴躁易怒,除了是身體病痛與挫敗感造成,不能忽略可能是腦部功能受損造成。
所以對於中風病患,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同理心,才能找出方法,幫助他們在身心各方面加以重建。
美國哈佛大學腦神經科學家吉爾‧泰勒(Jill Bolte Taylor),在分享自己嚴重中風後重建的自傳書《奇蹟》中就指出,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受創的神經元雖然無法恢復,但復健的作用,是訓練其他的神經元,來擔任原來已死去的神經元的工作。
這本書在中國大陸的譯名《左腦中風,右腦開悟》,或許是吉爾‧泰勒這八年重建之路的更好註解——因為左腦中風,讓她大量釋放出受壓抑的右腦功能,透過右腦來重建一個新的自我,活出更健全的第二人生。
不過,吉爾能復健成功,受惠於她本身就是個腦神經科學家。對於一般中風病患,連是否能主動,或在鼓勵與提醒下,持續且密集地進行肢體復健,都是個問題,遑論對大腦的開發。114401401

陪伴,特效藥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二〇一四年全台六十五歲以上,因中風或其他因素導致的失能人口就有七十四萬,在照護機構和政府長照服務只足夠負擔約百分之七的失能人口,其餘又只有百分之二十八能申請到外籍看護照料,等於有百分之六十五是由家人自行照顧。
其中,照護機構因管理失當,而發生意外,或虐待病人的新聞層出不窮。而有幸能申請到外籍看護的家庭,因外籍看護只能打理起居,卻無法和病患有更多互動與交流,常導致病患錯過前半年的復健黃金期,讓肢體或腦部出現退化。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自行在家休養的患者,或許多半還是幸運的,除了因為代表至少有一個家人可以擔任照顧者,或本身失能狀況並不太嚴重,只要透過輔具和照護系統,就能代替家人照顧好病患。
更重要的是,能擁有家人的陪伴,對於中風病患,甚至任何上了年紀的長者,都是很重要的支持。
高齡化嚴重的日本,從強調三代同堂的「世代住宅」,到現在的「多世代複合住宅」或「共居住宅」,就是透過家庭與社區的力量,讓老齡人口能夠「在家安養,在地老化」。
日本甚至已有日間照護中心,「向兒童借力量」,應徵兒童照護員,陪伴罹患失智症的老人家,幫他們按摩,陪他們遊戲,就是因為深知,足夠的社會支援系統,對於老齡人口的重要性。
而在台灣,在民間照護機構僅能服務百分之四的失能人口,各級政府提供的長照服務只能負擔百分之三。雖然,產業投入、人員培訓到社區支援系統的建立,都還不足。但其實,光是透過各種輔具,和各種居家可進行的復健工具,就能幫助輕度與中度失能的長者,在擁有自尊的情況下,得到較好的生活品質,並持續復健。
畢竟,每個父母都曾像《小鬼當家》裡的那對家長,在發現小孩落單在家裡時,焦急的,拚了命的用任何方式,都要飛回家,陪在小孩身邊。
陪伴,其實才是中風病患能不能快速康復,重拾活力的心靈特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