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風雨一甲子 SGS深耕台灣市場

獨家報導文:何世芳 | 圖:周元楷

在台灣,SGS(台灣檢驗科技)認證已成為「品質保證」、「安全可靠」的代名詞。六十餘年來,SGS一直是台灣經濟成長的幕後英雄,並靠著不斷轉型、創新,成為國內檢驗產業的龍頭,讓其他同業望塵莫及。

台灣,設立據點超過半世紀的外商,屈指可數;其業務範圍與所有台灣民眾息息相關,且參與引領潮流遞移的外商,除了瑞士商SGS(台灣檢驗科技)台灣分公司,很難找出第二家。SGS在台灣的發展史,並非單單一家外商的奮鬥史,也可視為台灣經濟史、產業史的重要切面。
在三聚氫胺、塑化劑等食品安全事件後,SGS更被民眾視為最公正的「第三者」,成為「品質保證」、「安全可靠」的代名詞。其實,SGS成立已超過一百年,早已是全球最大、最具權威的檢驗集團;台灣分公司總裁楊崑山更身兼SGS東亞區營運長,轄管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分公司。

深度參與台灣經濟發展

一九四九年,SGS台灣分公司第一任總裁魯愛格(Edgar H. Reux),接獲總公司派任令,命他前往上海設立新據點;沒想到,當他休完一個月的長假後,中國已山河變色,只得轉戰台灣。於是一九五二年,他以遠東公證公司台灣分公司之名,為SGS在台灣設立據點。
五○年代,台灣罕有涉外經驗者,SGS挺身而出,扮演美軍與台灣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與雙方皆可信任的公正第三者,使美國農產品如麵粉、奶油、黃豆油等等,得以源源不絕的輸入台灣,加速台灣民眾飲食西化。114410801 進入六○年代後,台灣逐步擴大農產品出口,並發展民生產業與基礎建設。與台灣政府建立合作默契的SGS,成為政府對外採購的最佳幫手,經由SGS的檢驗、鑑定、測試和驗證,免於吃虧或上當。
七○年代的台灣,雖然國際處境惡劣,但卻是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十年。發展石化業,更是台灣經濟振衰起敝的關鍵之一。台灣雖非產油國,卻一度躍居「石化王國」,在石化業萌芽、生根、茁壯的過程中,SGS皆一路陪伴,提供上游、下游、製程的相關服務,近來更輔助石化業業者,發展特用化學、環保化學產品。

114410701提升MIT形象

八○年代,台灣蛻變為新興工業國家,外銷極為暢旺,尤其是紡織品、玩具、家具等消費性產品,與家電產品等輕工業產品,為台灣賺進可觀外匯。此時,「Made in Taiwan」尚未是品質保證,國外買主來台灣選購貨品時,就只認定SGS檢驗合格的商品。
九○年代,「Made in Taiwan」從品質低劣的同義詞,蛻變為令消費者信賴的品牌,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愈來愈多台灣企業獲得ISO認證,不僅產品品質獲得肯定,企業管理也與先進國家標準齊步。而ISO認證最重要的推手之一,便是SGS。
一九七五年,退伍才三天的楊崑山便到SGS報到、任職,擔任最基層的海事檢驗員,負責鐵礦砂裝卸取樣公證。二十五年後,他獲拔擢為SGS台灣分公司總裁,也是首位台灣籍總裁。十四年來,在他的帶領下,SGS台灣分公司不僅積極拓展新業務,也更加本土化。
目前,SGS台灣分公司的營業種類可分為五大類,包括環境服務、工業服務、自然資源服務、國際驗證服務、消費品檢測服務。更針對不同產品的檢測,陸續成立十餘間實驗室,如環境實驗室、食品實驗室、電子通訊實驗室、綜合化學實驗室、材料暨工程實驗室等,為台灣規模最大、設備最齊全的民營實驗室,在亞洲亦可排上前幾名。

SGS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我剛進入SGS時,還常聽前輩們談起,昔日農夫駕著牛車、運送甘蔗,前來高雄港驗貨,SGS員工則騎著自行車,穿梭於各個碼頭。」楊崑山指出,SGS台灣分公司創立時,僅有一個人、一座天秤與一台打字機。當他加入時,則成長至兩百多人。時至今日,SGS台灣分公司員工數已超過兩千六百人,服務範圍「上天下地、包山包海」,與諸多產業的製程、民眾生活大小事,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令楊崑山驕傲的是,SGS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堪稱捍衛消費者信心的堅實盾牌。日前,SGS日內瓦總部派員前來台灣分公司視察,楊崑山還招待他們到九份一遊,一行人所經的每家餐廳、陶瓷店,都張貼「SGS認證合格」的貼紙,令SGS總部視察專員甚感驚奇,也讓楊崑山揚眉吐氣。
在他人眼中,SGS台灣分公司成長一帆風順。但楊崑山強調,隨著時代潮流變化,SGS也歷經多次改革、轉型,才得以日益茁壯,而非淪為趨勢洪流的波臣。SGS原本以檢驗大宗物資為主,但在八○年代,由於產品構造、製程愈來愈複雜,各國相關法規也愈來愈謹嚴,SGS於是毅然成立實驗室。
「當時許多朋友問我,SGS真要成立實驗室嗎?」楊崑山回憶道,SGS成立實驗室之初,遭受內部極大阻力,加上實驗室連續數年虧損,異議更多、雜音更大。但事後證明,倘若晚幾年才設置實驗室,SGS在檢驗產業的領先優勢,恐將喪失殆盡。

114410802IQP是成長推動引擎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SGS實驗室,當屬食品實驗室。楊崑山說明,約在六年前,SGS將兩個實驗室的食品部門整併,成立食品實驗室,當塑化劑事件爆發後,進一步添購儀器、訓練人員,並不斷開發檢驗方法,不但業績蒸蒸日上,成員更從不到五十人,擴增至兩百人。
而推動ISO認證,也讓SGS業務範圍更上層樓,服務領域從有形的檢驗商品,擴及無形的企業管理。楊崑山表示,SGS與中央標準局共同引進ISO 9000認證,並培訓第一批種子稽核員,陸續引進多個ISO認證,不僅使台灣企業產品品質普受國際肯定,亦是SGS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SGS得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動力,楊崑山透露,當屬自二○○四年,在內部施行名為「知識管理方案」的IQP(Integrated Quality Program)。所謂IQP,即SGS員工執行業務遭受困難時,透過內部網路、智慧型手機群組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結果上呈,做為修改工作流程的建議。
「IQP可幫員工省時、省力,有些提案可讓昔日得花十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縮短至一小時,甚至十分鐘,且準確率大幅提高。」楊崑山透露,十年來,SGS已通過三千兩百多個IQP,讓作業流程更加細緻且快速,而他視察越南SGS分公司時,也引介台灣分公司的IQP制度,佳評如潮,「IQP更是挖掘人才的最佳方法;提出疑問與解決方案的同仁,都會優先獲得拔擢!」

學習SGS勇於改革精神

「歷經一甲子,SGS在台灣仍屹立不搖,當歸功於不斷勇於創新、改革。」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分析,SGS陪伴台灣經濟走過風風雨雨,但中國、韓國剛簽訂FTA,又將是台灣經濟即將面對的一大難關,但大多數台商卻冷漠以對,令人倍感憂心。
「唯有SGS的創新、改革精神,才能持續保持國際競爭力!」王志剛如此的期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