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穿戴科技 創造未來

獨家報導文:禾童 | 圖:各大廠商提供

今年科技業最熱門話題無非是智慧型穿戴式裝置,這從日本Sony、韓國三星等手機大廠都大膽邁出第一步,搶在蘋果之前推出穿戴式裝置可見一斑。然而在平衡商業考量與應用下,穿戴式科技功能多半侷限於傳統角色,因此在專家眼中,它目前仍停留在一種「科技話題」上,相對地崛起力道也不如當年智慧型手機iPhone來得強。但它的後續開發潛力無窮,終極目標是把手機功能全部涵蓋,消滅手機。

遍亞洲的「都教授」金秀賢邊騎著腳踏車,邊看手環,就知道收到了簡訊,這是他代言三星GALAXY 5 搭配的穿戴式科技Gear 的廣告,「三星是第一家推出穿戴式科技產品的手機大廠,而蘋果也將在第三季推出iWatch,穿戴式科技已成各大手機廠今年最重要的戰爭。」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勝帆指出。

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勝帆
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勝帆

今年第一場科技盛會美國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展」 (CES)上,穿戴式科技(wearable technology)完全搶走了筆電、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風采,成為鎂光燈的焦點,現場關注目光的程度,一如當年觸控面板、智慧型手機剛崛起時;媒體更用「後智慧型手機時代的新寵兒」、「全面引爆商機」來形容。
楊勝帆說,「其實這只是反映科技業對智慧型手機只能再高成長兩年的焦慮,市場需要新的焦點。」他也指出:「已經有大廠推出穿戴式科技,但退貨率高得驚人,其背後原因才是值得探討的地方。」
今年手機大廠所推出的穿戴式科技,大多集中在手環,日本科技大廠SONY也將在第三季前後推出智慧型手環SWR10,楊勝帆分析,因為穿戴式科技目前應用範圍很窄,去年只有一家小廠JAWBONE推出的智慧型手環獲得成功,因而大廠反而把希望寄託在手環的應用上。
所謂的Jawbone UP手環,主要提供健康監測的功能,例如記錄一整天的運動和睡眠狀態並加以分析,算出最適當起床時間和小憩時間,還有小睡和閒置提醒功能。Jawbone UP手環會依據消費者平常的睡眠狀態,最佳化小睡時間長度,時間一到手環就會震動提醒;官方說明指出,在睡眠週期的最佳時間鬧鐘才會喚醒你,類似計算出個人的淺睡時間,再予以喚醒,不會打斷消費者的深度睡眠,也就是不會讓你突然被驚醒,有些使用者號稱:「醒來之後也不會想再睡回籠覺。」
此外Jawbone UP手環還具備「閒置提醒功能」,當使用者一段時間沒有活動時,UP手環會震動提醒該起身動一動,對許多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宅男、網咖內的癡迷份子,可說是非常受用的功能,手環亦可搭配App,一偵測到手環後就會自動開始同步,把健康資料輸出管理。

114203201智慧型手錶 打頭陣

若從今年CES展上的穿戴式產品來看,可以反映出各家廠商的想法。首推每隻銷售二百四十九美元的Pebble Steel ,它是該公司第二代產品,能把簡訊、電話、發送E MAIL、行事曆全部戴在手上,同時支援蘋果的IOS與Google的Andriod 系統,擁有極便利、直覺的操作介面;更重要的是Pebble擁有許多APP應用程式,想成為智慧手錶裡面的iPhone。
它也跨領域和德國賓士汽車合作,推出車用智慧型手錶,讓駕駛從手錶的訊號就能獲得車子所要提醒的事項,當車主離開車子後,也可透過Pebble了解車況。多種功能讓Pebble Steel被市場看好其潛力,但各手機大廠也將在今年陸續推出智慧型手錶,讓人擔心Pebble Steel 的地位不保。
一般科技迷認為,三星已搭配galaxy S5銷售的GEAR對Pebble將產生一定的威脅,GEAR除擁有Pebble大部分功能外,它還能接受語音訊息。Pebble Steel的黑白顯示幕,雖同時適用於光照和黑暗環境,但Gear的顯示螢幕則以較高等級的OLED來強調豐富色彩,明顯優於Pebble Steel,勢必影響其銷售成績。
來勢洶洶的蘋果iWatch,則是被專家認為成為穿戴式科技產品霸主地位的明星,是一可兼作電腦、收發報機、地圖設備或者電視的手錶。甚至動一下,就能啟動Siri,Pebble的缺點是有太多個按鍵,要啟動任何指令都需要至少兩個手指來按按鍵。楊勝帆一語道破蘋果iWatch的核心概念就是多賣一點APP的企圖。
其他還有Archos推出的SmartWhatch、韓國的LG也將推出Lifeband Touch、SONY推出智慧手環SmartBand SWR10等等,連Germin也要推VIVOFIT。價格從二百四十九美元到五十美元不等,今年可算是智慧型穿戴科技大戰元年,至於,最後誰能勝出,還無人能斷。

智慧型眼鏡 潛力高

相較於智慧型手錶、手環,Google推出的智慧型眼鏡Google Glass 的創新程度就明顯要來得較高級,例如可以用視覺的方式收讀朋友的訊息、留言,然後用語音回覆對方,整個過程就呈現在你的眼前。
走在路上亦可以啟用Google地圖作導航,到需要轉彎處,眼鏡螢幕上便會出現導航箭頭指示方向。而朋友也可藉由Google地圖的平台,分享自己的所在地,透過Google眼鏡,使用者可以藉由導航與朋友見面。
Google眼鏡可以上網,可以用語音控制收發email,還可以照相,照完後以語音指令,將照片上傳到自己相簿。但在這麼小的眼鏡框上要放下晶片、電池、電路板、鏡頭,本身就有其侷限性與缺點。例如使用者反應指出,使用Google眼鏡上網一陣子後,太陽穴的位置會發燙,「因為通訊晶片就藏在鏡框中的那個位置。」114203202
除了晶片過熱狀況外,還有它電力續航力也有待突破,目前大概連續使用兩個半小時後就出現電力不足情形,雖然它待機久,但實際使用時續航力就是不夠長。楊勝帆表示,Google 眼鏡還有一些人因工程的問題沒解決,「我們平常都習慣自然目視,但Google要刻意往上看,違反人類一般的眼球行為,目前比較適合少數專業人士使用。」但就像任何一種新嘗試的產品一樣,都需要漸進式改良,才能讓人覺得「好用」,也是下一代產品改進的方向。
為了協助穿戴式科技廠商開發軟體,聯發科也推膠囊包,打算在六月份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大出風頭,各大媒體也紛紛引頸期待,台廠能在這場穿戴式科技革命中占領一些地位,只是各個專家的看法都大不相同。
楊勝帆認為,因為這些產品本身零組件就很少,組裝廠、零組件廠的發揮空間不大,若要靠硬體賺錢,還得考慮到大陸廠商破壞市場的能力。
以家中常見的無線路由器為例,台灣一台只要一兩千元,大陸硬把你賣到五百元一台。因為客戶數多,每一台賺一點就能生產了。像過去面板廠就是最好的案例,台廠下一步該怎麼辦?「所以靠硬體賺錢是很辛苦的,反之,能夠讓穿戴式科技普及的,反而是背後的軟體支援。」楊勝帆分析道。

114203002穿戴式科技 新瓶裝舊酒

楊勝帆直指,使用什麼APP,就讓該裝置變成什麼樣的穿戴式科技,而這樣的裝置即可視為一種感測器、電池、螢幕整合的小型裝置,但是真正賦予裝置靈魂的,還是它所執行的是什麼樣應用。
「去年Jawbone UP 的功能與市場反應佳,引起科技大廠的注意,因為大家都在苦思穿戴式科技,到底能有什麼超級革命性應用,但實際上至今還找不到。」楊勝帆再以運動鞋大廠NIKE為例,去年推出一款可以偵測跳躍高度的球鞋,現在已默默的不再行銷,因為應用範圍受到侷限,加上市場反應不佳。
回顧剛推出的幾款智慧型手環,所具備的功能,可以發現都是生活上需求性較高的產品,如可測量使用者血壓、心跳、睡眠功能的產品,原本是醫療科技過去應用在臨床上;防止老人走失的GPS定位手環,原先應用於保全;至於測試走了幾步路與記錄運動資訊,則是職業運動選手針對體能研究的基本測試。在專家眼中,目前新推出的穿戴式行動手環,只不過是把這些舊技術,整合在新的手環上,將老概念加諸於新硬體,例如更省電、更亮的螢幕等。
此外把手機的功能整合到智慧型手錶上,豈非挑戰手機基本價值?把原來一部分手機功能,分配給智慧型手錶,那麼一個人出門要帶的裝置越來越多,一支手機、一個智慧型手錶、一台平板電腦,因此,智慧型手錶勢必要走出傳統的手機應用,積極向外尋求跨領域、創新、便利的應用,才能為它搶得一席之地。
相較之下,Google Glass 目前是硬體跟不上軟體,但潛力卻勝過一般智慧型手環;而眼鏡和手環都在「剝奪」手機的功能,最理想的狀態之下,是讓手機消失嗎?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就是存在於廣大使用者與研發人員之間的技術與習慣的共同地帶。
楊勝帆認為,今年度最具指標性的將會是蘋果的iWatch 銷售量,他表示,蘋果一年可以賣掉一、兩億支手機,裡面有二十%的死忠粉絲,若這些粉絲接受iWatch,今年至少可以賣掉五百萬支,賣出去的後續反應,才是各大手機廠商、軟體應用商,甚至Google 都關注的焦點,也將為往後穿戴式科技的改良與設計提供一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