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制服女王出頭天 廖佳琳打造創意亮點更驚豔

廖佳琳 女士

獨家報導文:張淯 | 圖:彭級鋒 攝影

從伊莉莎白.雅頓、寶格麗、國泰世華到西華飯店,不同的領域,卻有著同樣的共通點──他們身上的制服都來自「卓蓉」。在台灣高級訂製制服市場深耕二十年,創下無數第一與唯一。

蓉,不僅以堅持為每位顧客量身訂製的原則、可「一衣兩穿」的實用哲學,征服從化妝品、金融、飯店、航空公司等不同產業,更憑藉著各種創意設計在國外獲獎無數。

難度高、利潤薄的高級訂製制服市場

少有人知的是,帶領卓蓉創造這無數驚奇的創辦人,卻是一個非本科出身,到目前為止連打版、縫扣子都不會的門外漢。

「或許也因為非科班出身,所以才有進入訂製制服的『愚膽』。」廖佳琳說道。
會這樣說,是因為台灣高級訂製制服的市場,每年約莫才十億台幣,但因為工序多、售後服務期長,是屬於「難度高、利潤薄」的領域。

廖佳琳解釋,由於團體制服的數量從數十位到數千位不等,年齡從二十幾歲到五十幾歲都有,身材更涵蓋窈窕少女到中廣體型婦女,要設計出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制服,談何容易!

加上每個人的制服,依據季節變化,少說都有十幾件組合,要讓上衣、背心和褲子、裙子在整體感中,還可以互相搭配出新意,都讓訂製制服的難度變高。卓蓉不但辦到了,更每每超出顧客的期待。

客製化服務,打造企業門面

一九八五年,在國賓飯店任職公關的廖佳琳,因主辦一場大型時裝秀時,為伸展台上的高級訂製服所震撼,於是告訴自己:「有一天一定要當上服裝設計師。」一九九一年,因為來自桑麗卡(Sonia Rykiel)的訂單,她開始成立工作室承接制服訂製。

因為創業的起點,就是對質感與美感最刁鑽的化妝品業,讓卓蓉一開始就設立了最高標──堅持為每位顧客量身訂製,並透過布料、剪裁、設計的變化,呼應顧客的品牌印象。

因此,在創業三年內,卓蓉就在全台百貨公司一樓的化妝品專櫃攻下七成市場,二〇〇〇年後,卓蓉更因陸續拿到花旗銀行、世華銀行的訂單,成功切入金融市場,世華銀的制服還被新聞界評比為金融界最為漂亮的制服。

廖佳琳分析,二〇〇〇年後因金融服務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對第一線服務人員的「門面」自然更加重視。富邦甚至是以員工走秀方式,開放行員票選,進行比稿。自然,最後雀屏中選的,總是卓蓉。

穿過卓蓉制服的女性上班族分享,一般身材的人可能感受不大,但只要是生過小孩,或身材有所變化的人,就能清楚感受卓蓉的制服對身材的修飾性。

廖佳琳強調,訂製制服的最大優勢,本來就在於「客製化」。所以,即使創業之初,正值廖佳琳懷第一胎,從跑業務、和工廠溝通到出貨,凡事都需自己來,廖佳琳仍堅持親自為每個顧客量身。

客製化的另一要點,則是呼應客戶的企業形象,這一點,除了設計上的創意,往往也須讓成本墊高不少。廖佳琳舉例,除了透過服裝顏色呼應企業商標,卓蓉也曾將企業的商標設計崁在斯華洛司奇水晶釦裡。

卓蓉的品質,有時候則隱藏在看不到的地方。廖佳琳舉例,有一次客戶執意選用純棉襯衫布,因為心裡很清楚純棉材質洗一次就要燙一次,最後仍決定私下貼錢要求布商做最高級的防皺處理,雖然這樣一來,每一碼布的成本就增加了十五%。而某次因為承接業務時,剛好碰到承辦人員懷孕,卓蓉也主動幫所有孕婦的制服製作防電磁波的內裡。

「很多細節,也許客戶不見得能有所感受,但只要讓客戶在花錢時,也能買到信譽與安心,這些堅持就足夠了。」廖佳琳說道。

從客戶需求,尋找創意火花

「更何況,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往往能從客戶的需求中,找到不同的創意火花,這也是卓蓉最大的收穫。」

廖佳琳舉例,有一次客戶為促銷新的香水,她靈機一動想到把制服設計成像香水一樣的包裝,讓客戶不但創下亮麗業績,台灣分公司的經理還因此被總公司表揚。

為了因應顧客下班後,對於不同場合的需求,廖佳琳也以「一衣兩穿」的設計哲學,讓上班族透過一些配件的穿搭,就能穿出不同風情,不管赴宴、逛街都能得體得宜。
而卓蓉二〇〇七年拿下臺灣區女裝創意冠軍的設計,就是一件裙襬方格花樣的布塊拆卸後,可以變成提袋的剪裁設計,二〇一一年,在羅馬榮獲世界洋服競賽女裝金首獎的女裝,則是第一層裙襬可以拆卸下來,當成衣領或披肩的設計。

更多的獲獎記錄,還包含二〇〇九年在奧地利薩爾茨堡舉辦的世界洋服動態創意評比,二〇一一年在羅馬榮獲世界洋服競賽女裝金首獎,更是廖佳琳繼二〇〇九年的首獎後,連續在這個兩年一屆、被譽為全球西服界最高榮譽的大賽拿下首獎。

從危機,創造企業翻身的轉機

但卓蓉並不是沒遭遇過困境,廖佳琳回憶,曾有一年農曆春節前夕,因為一筆來自銀行的四千人共兩萬五千件的訂單,讓她陷入天人交戰,一來是因扣除春節年假後,不到兩個半月的交件期非常緊迫,二來,當時不但她自己已懷胎七個多月,連廠務、品管也將在接近交件時臨盆。加上如果不接,又擔心會得罪大企業,未來接單不易。

因此,廖佳琳又是挺著大肚子,連日到該企業全省五百個據點,為員工量身,再馬不停蹄地聯繫廠務,連夜趕工趕出貨。

「那時候我母親看我頂著肚子,跪在地上幫客人量尺寸,都勸我這是何苦呢?」廖佳琳笑著說道。

尤其,那次那次的交貨期最後仍延遲,被少數同業拿來大作文章,也讓向來重視卓蓉商譽的廖佳琳感到難過。

不過,完成這次不可能的任務,也為卓蓉贏得客戶的讚賞,在銀行業站穩腳步,並逐漸拓展到其他領域。

自創品牌,根留台灣

創業於紡織業開始走下坡的時代,到如今成衣產業幾已全數外移,卓蓉卻從一開始到現在,堅持從布料研發到製造都要MIT,主要是基於對台灣的一份愛。

廖佳琳分享,從她開始創業,每年都有人喊不景氣,但卓蓉仍一手撐起三十多家小型代工廠,讓布料染製,乃至打版、製成等過程的技藝,得以繼續保持下去。

廖佳琳說,卓蓉現在合作的最年經的師傅也已四十多歲。斷層的原因是辛苦,也沒有人推廣。因此到職業學校交流演講時,廖佳琳常對校方說:「有學生我可以免費教導。」就是希望讓年輕人看到遠景。

廖佳琳提到曾經有一位十九歲的年輕人,工作是維修汽車,從小活得很辛苦。讀到她由外行成為達人的創業故事後特地打電話告訴她,自己又覺得對人生充滿信心了。廖佳琳說:「他覺得我激勵了他;但是他也激勵了我。」

廖佳琳認為,台灣在紡織和成衣方面的經驗與創意,其實是很寶貴的,只可惜一堆服裝財團不肯投入,只以代理到國外品牌就滿足了。

透過自創品牌「廖佳琳時尚工場」,收納更多的服裝設計人才,吸引更多族群與消費者,讓服裝產業得以根留台灣,是廖佳琳接下來最大的理想。

「我希望能站穩臺灣、放眼世界。」廖佳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