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軍宅的假想敵 北臺灣作戰劇本

文:吳崑玉|圖:編輯部

光演習已經展開,國軍昨夜演練了反斬首行動、雲豹裝甲車馳援淡水河防線、與爭奪中華電信機房等劇本,令老軍宅想起多年前與朋友聊過的共軍北臺灣作戰劇本,此僅是老軍宅的憑空想像,不涉國防機密,合先敘明。

首先是作戰原則。共軍的首要目標可能不是斬首,而是攻佔機場與港口,炸爛大臺北地區的通信與電力結構,造成大規模混亂。所以,第一波導彈攻擊除了軍事目標外,總統府、行政院、中央辦公大樓、國防部、三軍總部、聯勤等指揮與後勤基地皆是目標。中華電信機房、基地臺、微波通信站、北投捷運機廠、南港高鐵機廠、臺北車站等通信、交通要點,亦為第一波攻擊目標。林口火力發電廠、高壓電力輸配電塔,同樣可以飛彈炸斷。一個現代都市如果沒有wi-fi等通信網路,沒有電力供應,勢必天下大亂,這也代表臺灣政府必須耗費更多人力物力去安頓都市居民,並阻斷各種支援到達前線。

對解放軍而言,他不需要佔領臺灣的電信設備,他們有足夠能力架設自己的基地台或移動式野戰通信設備。所以,炸爛機房遠比佔領更有效益。電力系統也是一樣,既然都開打了,誰管你都市居民死活?沒有電,就沒有電梯,增加高樓層狙擊或觀測者的麻煩,路上塞滿逃難群眾,頭痛的是臺灣政府。

當都市居民面對大規模混亂,怨言自然直接衝向政府。所以,留著民進黨政府當作天龍人怨恨標靶,再透過第五縱隊宣揚綠營無能又引發戰爭,製造島內政治對立。豈不比把綠營高層斬了,群龍無首,更易發揮政治顛覆的效益?!

在軍事上,首要目標是搶下臺北港與桃園機場,如此大部隊與主力戰車、火砲等重裝備才能快速上岸,取得戰力優勢。共軍可能會利用所有軍隊皆以「保護領導中心」為首要任務的慣性心理,派出旅級以上單位登陸淡水,沿河進攻內陸,或在關渡平原空降,在松山機場機降,讓臺軍以為共軍真的按自己所擬劇本前來斬首,四面八方調集部隊反擊。但其實這是佯攻。

共軍真正主力可能會放在林口台地、觀音山、關渡宮、北藝大一線,建立橋頭堡並直搗關渡師總部。控制觀音山制高點,就控制了臺北港。控制關渡宮與獅子頭一帶地形要點,就阻斷了由東往西的臺軍增援,保護住關渡大橋,使淡水河兩岸共軍得以連成一線。控制林口到觀音山一帶,就控制住林口火力發電廠,和湖口裝甲部隊前進臺北的孔道,高速公路、61號、機捷、高鐵全被截斷,部隊與物流人流都被卡死。往南,控制林口台地也可搭配另股部隊控制桃園機場,淨空起降區域,讓大型運輸機得以機降。

換言之,斬首行動不見得是照頭猛打,而是照著咽喉頸椎砍下去林口台地就是整個大臺北地區的咽喉。共軍最愛「圍點打援,阻援打點」,也不太可能派特戰精英進行本益比這麼低的軍事斬首,較合理的方案是重兵壓在林口咽喉。等台軍大部隊進去保衛首都,共軍封鎖林口一線,收緊口袋,便成關門打狗。

軍方其實應該多加注意林口至龜山地區的防務,從海邊到國三皆是。利用山地地形,構築若干抗炸耐打的永久性工事以為核心陣地,或進行反空降與城鎮戰演練,以為遲滯共軍之用。比起淡水河的首都保衛演練,老軍宅更在意林口-觀音山-獅子頭-關渡宮一線的防禦準備及後勤支援調度,這個L型區域,恐怕才是大臺北地區防務的重中之重。

從另個角度看,如果台軍守得住林口-觀音山一帶,臺北港、桃園機場都將難以使用,大臺北與中南部的物流人流也不會中斷。共軍即使有若干部隊上岸,但若無重裝備與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其戰力也難持續,輕裝部隊終將被殲。只要守住林口,北部戰區的這場仗,也就不太會輸。

也許,軍方的作戰計劃中,早把相關戰略戰術都思考在內,只是因為國防機密不宜公佈。老軍宅的紙上談兵,若有雷同,純屬巧合。當然,如果共軍攻臺,不會只在北區一地登陸,中部的臺中港與青泉崗,南部的高雄港與鳳山,或更南方的屏東,都有可能是其奪取橋頭堡,站穩腳跟的初期根據地,軍方也有各自因應的作戰計劃。

最後還是要強調,臺灣沒有那麼好打,否則西班牙人跟荷蘭人不會只躲在半島或小島上建個城堡,英國則直接放棄。只要臺灣人民不想被人武統,務實面對威脅,準備好作戰方案與作戰能力,臺灣就會是根誰也啃不動的硬骨頭。相反的,沒有打的本事,就沒有談的籌碼,軍事與外交,是國家安全的兩條腿,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