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總兵陳化成將軍之調查研究

文: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圖:王宏男博士提供

化成一位被兩岸四地視為愛國將軍的歷史人物,十六歲從伍水師戰功彪炳、屢獲重任,不幸壯烈犧牲。為了紀念他,在新北市有一條「化成路」,在金門位於金城東門靈隱寺(靈濟古寺)又稱觀音亭,有一塊匾額題有「慈雲廣被」,在上海有紀念館,在廈門故居被列為第一批涉臺文物古蹟。

本文實地走訪金門當地考察陳將軍,並使用文獻探討與田野調查方式,試著將陳將軍守禦金門鎮豐功偉業,透過歷史及文字將零碎的片段拼湊出真相。回答陳將軍在金門擔任總兵官任期?駐守在金門時間?以及對金門海疆產生影響或貢獻?

首先,查閱金門當地各種書籍及文獻,有關陳化成在金門當地研究甚為罕見,僅林金榮(2019)一篇刊載於《金門日報》副刊,關於〈清朝金門鎮總兵官陳化成事蹟〉;以及林焜熿(1960)於《金門志》僅三段,有紀錄的文字不到350字;以及小金門人張孟剛與市川勘(2015)《清代金門鎮總兵署總兵官考略》有三頁文字記載,除三篇在金門當地研究外。陳支平、徐泓(2009),《閩南文化百科全書》也有二段陳化成故居與生平描述。馮曉(2018),在《陳化成傳》最為詳細。

陳化成像(資料來源:陳支平、徐泓[2009〕,《閩南文化百科全書》,中國大陸:福建人民出版社,頁42。)

綜合各家說法得知,陳化成字業章、號蓮峰,同安縣丙州人,因家貧十六歲隨伯母赴臺謀生,育有五子。從伍水師期間,驍勇善戰、仕途順遂。道光二十二年(1842)爆發中、英鴉片戰爭,對抗英軍不敵堅船利砲,五月防守寶山不幸死於上海吳淞口,享年 六十六 歲,諡「忠愍」,建祠祭祀。除此之外,陳將軍與金門關係有必要說明。

陳化成於清道光時期任職於金門總兵官之芻議:共七年三次。依據林金榮(2019)與張孟剛、市川勘(2015)在陳化成擔任金門總兵官任職時間極為一致,在陳化成最後一次調往金門擔任總兵官於第六年後,也就是道光十年(1830年)隨即調任江南提督,二者在時間的研究上不謀而合。陳於金門擔任總兵官計七年三次,第一次為道光三年(1823年)、第二次道光七年(1827年)、第三次道光九年(1829年)。

第一次為道光三年(1823年)接替正白旗漢軍名保任金門鎮總兵,離開金門鎮接替陳氏為道光六年(1826)邵永福;第二次為道光七年(1827年)接替邵回任金門總兵,第二次離開金門鎮接替陳的為武定太;第三次為道光九年(1829年)又回鍋任金門鎮總兵,到道光十年(1830)由吳州人竇振彪接替陳氏任金門鎮總兵,而陳氏則在道光十年(1830)受拔擢為福建水師提督,駐守廈門。在閩浙總督郭廷楨的支持下,多次擊退來犯英國艦隊。接下來,來看看此次調查研究發現。

一、陳將軍在金門擔任總兵官任期?第六十任金門鎮總兵官

除前述文獻發現陳化成在金門七年並三次抵金擔任總兵官外,根據金門縣文化局在金城鎮總兵府陳列資料指出,陳為金門鎮第五十任總兵官,與張孟剛與市川勘(2015)研究有誤。經本文研究發現應為第六十任較為正確,從歷任的80位金門鎮總兵官中,發現在道光(1821-1850)期間計有14位曾任職金門鎮之總兵官,陳氏除了陳化成外,尚有第六十任陳步云(瑞安人)與第七十任陳顯生,值得說明的是陳顯生與陳化成同樣是來自福建同安。

進一步研究發現,清朝金門鎮派任總兵官數,超過十位依序分別是乾隆24位、雍正16位、道光14位與嘉慶11位。為何康熙在位最長,派任總兵官數僅五位?主因是順治元年(1644)清朝入關,並於翌年南下江南後,遭遇最大敵人鄭成功。清人從弓馬天下,入關前沒有水師,導致對鄭成功沒辦法。鄭成功也憑藉著水路,一度攻抵南京,造成清廷重大威脅。於是在康熙十九年(1680)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率軍收復福建沿海島嶼廈門及金門二島後,方於金門設置總兵鎮。若以康熙十九年(1680)往後計算,應為42年五位總兵官較為正確。因此乾隆在位59年派任總兵官數24位相較其他朝代人數最多。

 

表 1-1 清朝金門鎮總兵官各時期人數統計(1662-1874,共計80位)

項目 康熙朝

(1662-1722)

雍正朝(1723-1735) 乾隆朝(1736-1795) 嘉慶朝(1796-1820) 道光朝

(1821-1850)

咸豐朝(1851-1861) 同治朝(1862-1874)
在位 60年 12年 59年 24年 29年 10年 12年
人數 5位 16位 24位 11位 14位 7位 3位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陳化成在金門擔任總兵官時間多長?與前述七年有異,實際上約三至五年左右

前述得知1823至1830年為陳化成擔任金門總兵官時間,其中邵永福與武定太曾在期間調任,前者邵永福於道光七年(1827)接任金門鎮總兵官,同年又署海壇鎮總兵官,請參考附件,為陳氏第二次接任金門鎮總兵官;後者武定太於道光八年(1828)署理金門總兵,於1830年卸職改由陳化成接任,為陳氏第三次接任金門鎮總兵官。邵永福在金擔任半年、武定太約二年,推測陳化成在金擔任總兵官時間約三至五年左右。

陳化成將軍於金城後浦觀音亭進扁位置(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顯應」二字位在乾隆癸酉孟秋立「慈航普渡」,右手邊箭頭處。)

進一步研究發現,陳化成於道光十年(1830)離開金門,由竇振彪接替陳金門鎮總兵職務,值得一提的是竇氏為道光期間任職金門最長的一位總兵官超過五年,於道光十五年(1835)由陳步芸接替竇氏,又於道光十九年(1839),陳步芸因左足傷發,奉旨開缺回籍調理,由竇氏接替第二次回任金門鎮總兵官,相較陳化成在金門停留時間久,竇氏為道光十年(1830)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其中四年為陳步云(1835-1839),也就是說竇氏將近七年時間在金擔任總兵官,比陳化成多了二至三年。

與此同時,位在金門縣金城鎮後浦大街,靈隱寺(靈濟古寺)又稱「觀音亭」,該寺肇建於唐德宗元二十年(804),幾經焚燬後又重新修建,尚存陳化成將軍匾額,於道光五年(1825)題二字「顯應」,為陳化成將軍第二次蒞金任總兵官職務,亦為目前島上僅存陳將軍留下來文物,位在圖 3-1 進寺廟大門右上側處。

陳化成將軍於觀音亭道光乙酉貴秋進匾(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左圖為「顯應」二字,於道光乙酉〔1825〕貴秋吉旦,由於左圖左下字不明顯,特別拍了一張右圖較為明顯,顯示「金門鎮總兵官陳化成敬立」。)

三、對金門海疆產生影響或貢獻?「保商靖盜」為陳將軍三次任職金門鎮總兵官對金門海疆貢獻

前述金門鎮概況,得知嘉慶朝與道光朝受「洋盜」蜂起的刺激,對中外貿易愈發恐慌,致使朝廷於1809-1831年先後頒佈《華夷交易章程》、《防範夷人章程八條》等詔令,嚴格限制中外交往。陳化成(1823-1830)在鎮守金門邊防擔任總兵官工作即執行「保商靖盜」的海岸警察,相當於今日戊手料羅港海岸巡防隊,與當時嘉慶皇帝詔令高度相關,總兵巡防工作即為鴉片戰爭爆發前清道光時期的主要海上任務,等同於今日海巡緝私抓捕工作。劉怡(2014)亦有類似看法,在當時承平時期,疆土海域無戰事,海岸沿線巡防、封鎖與安定,避免異族入侵為其要務。

至此,一直到道光二十年(1840)英國在美法兩國支持下侵略中國發動鴉片戰爭,以堅船利砲炸開中國國門,不說與當時突飛猛進的西方船相比,清朝中期的船,就是與明朝時期的船相比,也都處於退步狀態,加上官僚腐朽低效,又戰船年久失修失去戰力,水師徹底潰敗後,才求和簽訂不平等條約。

在金門當地目前存留的記載,以石碑之碑文最為詳盡,特別是宮廟與祠堂。值得一提的是道光四年(1824)及嘉慶十四年(1809)昭忠祠這二塊石碑,依稀見到偽寇盜匪足跡。圖 1-4之右圖石碑為清嘉慶十四年(1809)金門縣總兵許松年與僚屬等所立。許氏履任目睹荒塚乏人照料,白骨露野,遂興惻隱之心。詢問該地天后廟住持,得曉荒塚白骨多是班戍之兵沒於王事者;彼生前義勇之氣禦災捍患,勤死定國,實萬眾共衿其志。因與僚屬倡建昭忠祠,安奉暴露荒郊的無主忠魂。原碑、祠在昔日後浦渡頭,毗連天后廟;以上諸地,今已滄海桑田,地景夷為金城國中校地。於1986年建碑林,彙集陳列,其概況如前述。碑文收錄於「金門縣志」之「人民志祠祀」。

清金門昭忠祠修建(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兩座石碑現位於金門縣文化局,左圖清道光四年〔1824〕修建、右圖嘉慶十四年〔1809〕創建昭忠祠。)

最後,清朝末年歷史人物顯少有一位,倍受兩岸三地推崇並設路、建廟祭祀者,惟陳化成將軍。陳將軍的英勇事蹟,誓死衛國碧血丹心,催人淚下故事,並未因歲月走過而被世人淡忘,藉由研究發現可試圖勾勒陳將軍駐守金門鎮,擔任總兵官那段鎏金歲月,破除時間、任期與影響的疑義,透過相關文獻與田野調查探索匾額,更可清楚描述這段史實。

在研究過程中如陳將軍子嗣問題,林焜熿(1960)與馮曉(2018)看法顯有不同,僅留有二子廷芳與廷棻,則林焜熿認為有五子,分別是廷芳、廷棻、廷芸、廷蔚與廷荃,如前述。金門後浦人林焜熿(1793-1855),同安歲貢生,人稱「竹畦先生」,編纂《金門志》,後由其子林豪續纂完成。二者對於陳將軍子孫爭議留給後進無限遐想,廷芸、廷蔚與廷荃是否為義子?成為待解之謎,建議後續應可朝此方向結合兩岸四地(上海、廈門、臺灣、金門)研究。(本文於2021年12月21日同時發表於廈門大學, 2021年第一屆民族英雄陳化成論壇)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