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馬傳奇

獨家報導文:何念丹(知名旅美畫家)

《論語‧鄉黨篇》:馬廄失火,孔子從朝廷回來,說:「傷了人嗎?」沒有問到馬。這就是孔子的人道主義。
古時候周朝天子可享用六匹馬拉車,諸侯規定用四匹馬,士大夫只能兩匹馬。孔子去洛陽遊學所用馬車,是魯昭公賜贈:車一乘,馬兩匹,車伕一名。這些都有禮制規定。

智者以馬論事

公元前四九七年齊景公送了伎樂美女八十人,文馬三十乘給魯定公。因為是給國君的,所以一乘是四匹馬, 三十乘總共一百二十匹馬。
孔子的弟子子貢說「駟不及舌」,四匹馬所拉的馬車稱作「駟」,意思就是一言既出,四馬難追。《論語‧季氏篇》: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用四千匹馬來形容齊景公非常富有,可是他死的時候,老百姓卻不覺得他有甚麼好的德性可以稱頌。孔子對於上古時代聖人主政的社會很嚮往,他說:「那個時候有馬的人借給別人騎,今天沒有這種人了。」
孔子稱讚魯國的一位大夫孟側(字之反)很謙虛,不誇耀自己的功勞。孔子說:「孟之反不喜歡誇功,軍隊敗退的時候,他留在末尾斷後。將進城門時,用鞭子打自己的馬說:『不是我敢留在後面, 是馬匹不肯往前走。』」

龍驤將軍傳奇

宋徽宗喜歡御馬房一匹心愛的小馬,稱作「小烏」。有一天宋徽宗宣召管馬的人將小烏牽到御房來。管馬的人去牽馬,馬卻一步都不肯走,用鞭子抽打牠,也一樣不肯走,只是一味的踢跳嗚嗚叫。
管馬的人無法,只好向宋徽宗報告,並且加了一句:「這匹馬大概想要封官。」 宋徽宗回答說:「猴子被人封官受人供奉,何況是全身雪白的小烏呢。」就立刻賜「龍驤將軍」的官銜給小烏,賜官之後這匹馬才順服地被套上鞍轡給牽到宮中來。所以馬也被尊稱「龍驤將軍」。

希臘神話中的馬

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代表光明,真理。他是弓箭之神,詩歌之神,也是音樂之神。
他每天駕著駟馬黃金車,手持白鳥權杖,翱翔天地。神話中的海神波塞頓是天神宙斯的兄弟,他負責管理廣闊無邊的海洋。他手持三叉戟,駕駛四馬戰車,巡遊海上。波塞頓也是馬的守護神,能造馬,賜給人類第一匹馬。他愛上五穀女神,曾經化身為一匹駿馬,如影隨形陪伴著她。
神話中的天后希拉,原是宙斯的妹妹,後來兄妹成配為夫妻。希拉專權善妒,喜歡駕著黃金做的馬車巡視天上人間,身邊都伴隨著孔雀。
希臘神話中神也必須靠馬拉車作為交通工具。中國的神大都是騰雲駕霧,方便多了。

武則天馴馬

唐朝武則天從小就愛騎馬,她十五歲時在宮中為唐太宗李世民馴服烈馬, 引為傳奇故事。
武則天陪侍唐太宗時,只是十五歲小小的武才人。有一天李世民想要騎馬,問宮中管理馬廄的太監可有新到好馬?太監回答:「有一批土蕃剛進貢來的千里馬,都已經馴服,唯有一匹『獅子驄』性烈難馴。」
李世民命太監牽馬來看,果然是高頭大馬,四蹄不停踢踏,確實是一匹桀驁不馴的烈馬。李世民對大家宣佈:「誰能馴此烈馬,賞銀百兩,絹繡十匹。」
內侍們無人敢應,只有身邊的武才人願意一試。
李世民不相信她能馴馬,要她先說說用什麼辦法馴馬? 武才人說:「請皇上賜妾三樣東西:鐵鞭,鐵鎚和匕首。」李世民不瞭解,問她:「要此三樣東西何用? 」
武才人說:「我先用鐵鞭抽牠,牠若不服從,再用鐵鎚打牠的頭。如再不馴服,我就用匕首割牠的喉嚨。」李世民聽了心中暗驚,沒料到武則天會那麼殘忍。後來歷史的發展, 證明武則天為了達到目的,可以心狠手辣,無所不用其極。

佛陀說馬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與比丘說良馬,用良馬喻人。
他說:「世上的良馬可以分成四種:第一品的良馬見到鞭子的影子,便能揣摩騎師的心意,或快或慢,或左或右,與騎師有默契。第二品的良馬要鞭杖觸到毛尾,才知道配合騎師左右快慢的要求。第三品的良馬要鞭杖觸及皮肉, 有點疼痛了,才會去配合騎師的要求。第四品的良馬要以錐刺身,徹膚傷骨,然後才驚覺。駕馭馬的人用的力道又狠又重,馬才知道要奮力奔跑。這四種馬都是良馬,因為最後都知道要努力往前奔跑。」
佛陀說完良馬,接著比喻人的覺性:第一等人聽到有人老,病,死,便知人生苦短,心中產生了尋求有意義及有價值的生命觀和態度。第二等人要親眼見到有人老,病,死,才會心生覺悟。第三等人要親人老,病,死,才痛悟人生如早晨的露水。第四等人要自己老,病,死,才會大徹大悟。更多的人至死不悟,迷糊過了一生。
釋迦牟尼佛即將進入涅槃的時候,很多弟子圍繞在他四周。佛陀向弟子們作最後的遺教,其中有一教示:「你們要節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不要讓六根追逐六塵,以免放逸墮落。好像管理兇悍的惡馬,一定要用轡制,不然,將會把人牽墜入陷坑之中。惡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不能不謹慎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