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協議」的風險與大選衝擊

獨家報導文:陳淞山﹙前考試院保訓委員、專欄作家﹚

英九總統在「黃金十年,國家願景」最後一場記者會拋出沒有時間表的「兩岸和平協議」主張,並設定「國家是否需要、民意是否高度支持及在國會監督下進行」為三大前提要件,試圖在大選前營造唯有馬總統連任才能穩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的政治氛圍,並減緩北京當局想要開啟政治談判以及促統的政治壓力。

兩岸和平協議的概念,其實早在1995年1月30日的「江八點」便加以推出,2005年4月29日「連胡會」雙方發布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便主張「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其後,2008年12月31日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胡六點」主張「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基本上,這個已經放入國民黨政綱的兩岸和平協議主張,到目前為止都只是停留在「國共共識」的階段,縱使馬英九擔任總統三年多來也沒有正式搬上檯面,但卻是北京當局想在國民黨還在執政的階段能付諸實行的對台戰略目標,是框住台灣,讓台灣不因為換黨執政而推倒重來或拒不承認的「一中框架」。

如今,馬總統以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作為未來黃金十年的國家願景,或許是為了爭取北京當局支持他連任所不得不釋放出來的政治訊息,但同時也潛藏著台灣未來被統一的風險已經迅速上升。

「兩岸和平協議」 隱藏著統一企圖

從北京當局的思維來看,兩岸和平協議是要與「結束敵對狀態」掛在一起的議題,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教授在2009年11月所發表的「台灣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風險管理」論文便提到:北京真正的企圖,是想透過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迫使台灣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因為只有「一個國家」內部的戰爭才叫「內戰」,承認「內戰」沒有結束,要一起來商量「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就是以承認「一個中國」作為前提。也就是說「胡四點」、「胡六點」及「江八點」都提到的「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1995年的「江八點」講得更明白,「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是要「逐步實現和平統一」。

同時,陳明通的文章也提到,胡錦濤自知其任期有限,也瞭解在其任期內無法「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因此在「胡六點」中將「和平協議」定位為「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因為承認「國家尚未統一」就是以「最終要統一」作為前提;換言之,北京企圖透過「和平協議」把台灣框在「統一」的架構下,也就是要台灣承認「統一」是雙方未來唯一的選項。

馬提「兩岸和平協議」主張 能拒絕一個中國原則?

因此,馬總統所提出兩岸和平協議主張到底會不會與他曾經提過的「正式結束敵對狀態」掛勾在一起便顯得相當重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台灣如果在這樣的前提下簽署和平協議便會如陳明通教授所擔心的情況,將會產生如下五大風險:

一、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二、承認自己是「內戰」中失敗的一方;

三、該「和平協議」是一種「國內約定」,不是國際法所規範的對象,在國際層面效力有限,無法獲得國際法的保障;

四、洽簽「兩岸和平協議」後,台灣與中國未來如果發生武力衝突,將被定位為中國內戰的延續,屬於中國內部事務,外人無權加以干涉。

五、面對在中國內戰獲勝,且經過多年努力已在國際社會取得正統性與正當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台灣如果繼續保有軍隊及武力,勢將被定位為中國境內的「武裝叛亂團體」。

難怪,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對此表示,兩岸間的戰爭已結束60年,如今若要簽和平協議,等於承認戰爭狀態的持續,「這是北京最想要的!」他強調,若台灣承認目前仍處於戰爭狀態,對台灣而言,拿主權去討價還價,「談贏了沒賺到,談輸了白白損失,完全划不來。」林濁水一針見血的一席話,的確點出了馬總統兩岸和平協議的政治痛腳。台灣為什麼要簽和平協議?是因為要中共放棄武力犯台的政治恫嚇,還是要中共撤飛彈呢?中共倘若要攻打台灣,簽不簽和平協議都一樣,更何況撤飛彈只是一個「假議題」,以中共的國防科技與交通條件,撤對台的飛彈不用幾日就可回復原狀佈置完成,撤不撤只有心理層面安撫民心的意義,根本沒有真正和平的價值與結果!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表示,馬總統提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是有一個中國的前提,加上又有十年的時間表要處理這種具高度爭議的問題,讓原本對總統感到不安的民眾會更加不安,將會造成台灣社會更加分裂、對立,要非常小心處理。

選前拋出高度爭議政策 馬實踐父願望「化獨漸統」?

既然如此,為什麼馬英九總統會在大選僅剩下兩個多月的情形下提出如此高度爭議與風險的兩岸和平協議主張呢?根據最近大多數的民調結果均顯示出馬總統在兩岸議題上獲得比蔡英文相當程度領先的滿意度與信任度,而蔡英文因為否定且不接受九二共識的存在,在兩岸議題上明顯處於劣勢的局面,儘管她在國慶日前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主張獲得近七成的支持度,但整體民調結果仍然暫居下風約落後6%~10%,目前選情對馬英九而言是聲勢一片大好,馬英九又何必在此時拋出兩岸和平協議的震撼彈,讓自己面臨更大的「親中」質疑與批評呢?顯然,馬總統絕對是有其他不為人知的政治圖謀正在醞釀布局,這絕對不只是為拉抬選情的「騙票」規劃,也不是單純只為抵銷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政治論述的效果與影響力。

仔細推測其因,馬總統已經在為連任後的開啟兩岸政治談判新局勢展開政治佈局,他認為他連任總統的機會已經非常高,所以,才會如此有自信心的推出和平協議的政治風向球來測試民意的支持度,做為他連任總統後的重大施政判斷依據,他真的想在他任內實現他父親馬鶴凌的「化獨漸統」遺願,做為一個「促成兩岸統一」有重大歷史貢獻的政治領導人!

問題是,台灣大多數民眾是想維持現狀,兩岸關係繼續交流發展便可,他們在心理上是害怕統一的結果。倘若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是要與終止敵對狀態掛勾在一起,則是變成和平協議是向「統一」過渡的框架,是確立「統一」是兩岸未來唯一的選項,那麼台灣大多數百姓真的能接受這種「統一前奏曲」的和平協議嗎?馬英九總統原本已經勝券在握的選情是否會因為和平協議的變奏曲而再生波瀾,甚至因此而產生民眾的質疑與不信任,而把選票轉投給蔡英文或宋楚瑜?這是未來台灣總統大選的重大議題與可變因素,值得再深入觀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