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力量 劉濟雨掌握心的方向

劉濟雨 先生

獨家報導文、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提供

是在馬來西亞創業成功的臺商企業家;從最初的九分事業一分慈善,慢慢轉變成九分慈善一分事業。2001年更把最後且唯一的一分事業捨掉,千餘坪廠房捐作慈濟幼教中心及義診中心等,自此嘈雜的機器聲,變成孩子的歡笑聲以及病苦者的感恩聲,他也成為「全職志工」。

相較於年輕時事業有成,生活周旋在享樂氛圍,而今年過半百,行動上呈現的是繁忙紛雜,心境卻常保輕盈自在,他的祕訣就在於「單純」,一心一志勇往直前, 人生路就會愈走愈寬廣。豔陽下,劉濟雨背著擴音喇叭,手握對講機對著四方呼叫。這天是2006年斯里蘭卡慈濟大愛村啟用,當時身兼慈濟新加坡分會、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的他,忙碌著典禮前的準備工作。

劉濟雨的慈善腳步不僅止於新、馬兩地。2004年南亞海嘯發生,他與台灣慈濟賑災醫療團會合前往斯里蘭卡。無論是勘災、研商援助事宜、參與斯國官方各項會議、聯繫新馬兩國志工後續支援……慈濟在當地的援助工作,都少不了他的足跡。

訪視的感動

濟雨——劉銘達,曾是個穿梭於商場、專營成衣外銷的生意人;1988年趕搭台灣企業赴東南亞投資的熱潮,來到馬來西亞馬六甲設廠。規模不小的製衣廠逐漸上軌道,工作之餘,生活就周旋在應酬、打高爾夫球及把玩名貴相機、四處拍照的享樂氛圍。「那時我認為,一個人努力經營事業,好不容易賺了點錢,如果不會好好享福,這種人不如死掉算了!我認為自己『福報現前』,所以能過著這樣幸福快樂的日子。」

1992年,太太簡淑霞回台灣時,在美髮院看到一份《慈濟道侶》半月刊,她被慈濟志工的慈善行為所感動,隔天即到慈濟台北分會把兩張病床的錢捐給慈濟醫院。返回馬來西亞後,她參與慈濟訪視工作後感受滿滿,也邀請先生加入,卻獲得他俏皮的拒絕:「我沒擋你做志工,你就要很感恩了。叫我犧牲週末,我不要!」

訪視過程中常可見殘障、長期臥床之個案,志工關懷時會拍照存檔,作為後續協助的評估。擅長攝影的劉銘達,看到太太帶回家的照片,總有意見:「這麼震撼的故事,怎麼從照片中都看不出來?」個性雞婆的他決定自己上場,一句「我來幫你拍」,就走進慈濟訪視行列。

發現自己的渺小

見劉銘達沉浸在個案記錄上,簡淑霞提出回花蓮慈濟的建議。劉銘達問了行程,「十天行程,每天早上三點半起床」的回答嚇壞了他。「開玩笑!我每天十一、二點才睡,叫我三點半起床,沒辦法。」

「一個企業家一年抽不出十天去做件有益的事情,那麼他就不算成功的企業家。」簡淑霞的話語激了他,於是劉濟雨於1993年11月來到台灣靜思精舍。和證嚴上人座談時,為了得到心服口服的回答,他常不管三七二十一舉手就發問;證嚴上人不慍不火、親切而善意的態度教他心服。「我本來以為自己年輕有為、少年得志;當下覺得除了錢以外,個人實在很渺小。」這一分頓悟,促使他提出皈依證嚴上人。

劉銘達獲得法號「濟雨」,回到馬來西亞後,因著一分單純的心念,劉濟雨偕同志工在馬六甲的周邊、甚至延伸到東馬十幾個點進行慈善工作——訪貧、照顧流浪漢、為醫院無人認領的往生者善後……日子總是馬不停蹄,但他不言悔、不言倦。

從跨國企業的董事長,因為慈濟因緣,改變了人生觀,甚至放下事業,劉濟雨的腳步,從未曾踏離過慈濟志工的範圍,來去間忘了何謂忙碌,時刻擦亮生命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