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鬆綁 第三方支付著眼兩岸電商

scoop文:張煌仁 | 圖:資料照片 | 獨家報導1146期(10月份)

通稱「第三方支付專法」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草案在千呼萬喚下,終於在行政院會中通過後送立法院。第三方支付上路後,不僅是消費者與小商家的一大福音,預計更將啟動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及不同平台的勢力盤整。

著近期中國阿里巴巴在美國IPO,加上現在「第三方支付專法」通過,國內第三方支付相關業者可說卸下了緊箍咒,走向一個新的里程碑。科技部長張善政也表示應加快立法腳步,爭取在年底前通過,使相關第三方業者能在未來快速發展與成長。

新的交易模式 讓電商更蓬勃

「第三方支付」對台灣人而言還算陌生,因為其模式打破了過去的交易思維,創造一個全新的交易模式。簡單的說;就是買賣雙方在交易的過程中,透過獨立第三方協助,負責向買賣雙方收款及付款。舉例來說,當A跟B買東西時,A先將錢匯到第三方帳戶,確定入帳後,B賣家出貨,等A買家收到貨,第三方帳戶才把錢匯給B賣家。
雖然,第三方支付在台灣是一個新鮮事,但是在國外早就行之有年,尤其是以美國及中國大陸為代表。在美國自一九八八年就開始「PayPal」,並於二○○二年對第三方支付業者定義為資金傳輸者,之後PayPal發展服務遍及全球。而中國大陸發展第三方支付業務,從時間推算約有七、八年之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屬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
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仗,就是去年十一月十一日中國俗稱的光棍節當日,支付寶就創下人民幣一九一億元(逾新台幣九百億元)的商機,年增百分之兩百六十,交易筆數創下歷史新高,全日超過一億筆交易。相較於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速度,台灣的時程可說落後一大截。

114610501

台灣法規緊箍咒 初鬆綁

過去,台灣金融銀行業受政府高度監管與保護,任何有牽扯「金流」及「儲值」等相關議題,金管會都會高度重視與監管。因此,今年五月十五日金管會拋出可能有「洗黑錢」疑慮,硬生生把非金融業者經營第三方支付業務給打回票。並對外表示,只有金融機構才能承做第三方支付。這一宣布,讓原本積極布局第三方支付領域的概念股||商店街(4965)被重手打入百元保衛戰的關頭,股價甚至創下歷史次低價,最低跌至八十四元。
事實上,借鏡跟台灣有密切貿易往來、擁有第三方支付的國家,包括中國大陸,已於二○一○年人民銀行正式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隔一年頒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規範產業之發展方向,對岸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即拿到首批支付牌照。台灣相關法規及政策緊箍咒,美其名是在防制洗黑錢,但實質卻在扼殺台灣發展第三方支付的產業願景。

114610502

創造新利潤 商機值得關注

如今,拿開了壓力鍋的鍋蓋,未來第三方支付的廠商發展將可有所期待。或許,許多人會好奇,第三方支付業者如何創造營利?以美國PayPal為例,由於PayPal電子金流連結了信用卡交易系統以及銀行清算系統,資金可以透過這兩個管道進到PayPal的銀行帳戶,PayPal最後都會把這筆金額轉換成電子貨幣的形式儲存在你的電子錢包裡。PayPal會向商店「賣家」收取高於銀行或信用卡轉帳的匯款手續費,PayPal就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利潤。
換句話說,第三方支付業者,對於買賣雙方客戶數、每日瀏覽量、行銷活動及節日促銷活動,都需要高度要求。從美國及中國大陸經驗觀察,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須要擁有強而有力的母公司做後盾,也就是說,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趨勢非常明顯。從消費心理學得知,在消費購物過程中,對於熟悉的商店或網路介面,消費者會重複且持續的光顧,這也是為何台灣第三方支付業者會這麼積極搶占這塊市場。
如今政策鬆綁,台灣「第三方支付」概念股的行情才剛啟動,網家(8044)、商店街(4965)、歐買尬(3687)獲利可期,產業趨勢走中長多。其次,除了電子商務服務商有實質受惠外,衍生的商機更是龐大,包括:建制龐大雲端資料系統、運輸物流業者、4G網通及NFC行動支付等等,這些後續衍生商機,都值得投資人持續追蹤留意。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