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王國 60年不墜秘辛 時代巨人王永慶 的智慧精神

獨家報導製作人:張淯|文:陳曉玫、石雨鑫、陳煥鈞|圖:編輯部|責任編輯:陳曉玫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從米店起家,靠伐木致富,一手建立起龐大台塑企業….王永慶的故事一直是大多數台灣人奮鬥的活教材,王永慶的人生智慧,也是現今全球最寶貴的精神遺產….

究竟王永慶有哪些經營智慧和精神值得借鏡和深思?而這些不凡的思維背後又代表了哪些價值觀?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藉由王永慶的八大核心智慧精神,引領我們跨出時代困境,邁出創新步伐。

營之神王永慶的座右銘:「勤勞樸實」,一生更奉行勤儉持家。身為專業投資人的他,善於精準運用每一塊錢,在台灣企業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帶動早期台灣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雖然他已辭世十多年,但在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觀上,王永慶所留下的典範,值得後人無限的追思與懷念。

王永慶1917年1月18日出生於新北市新店區,2008年10月15日在赴美國分公司視察業務途中,因心肌梗塞在紐澤西州過世,享壽九十二歲。當時新聞一出,舉國震驚,府院高層和各龍頭企業的代表性人物均對王永慶驟逝的消息表示哀悼,當時總統馬英九還特別前往告別式親自頒褒揚令,一直把王永慶視為標竿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感到悲慟不已,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王永慶是一代巨人,他的逝世,象徵巨人時代已經結束。」

究竟王永慶有什麼真知灼見的智慧,能讓這個世代的困局為之扭轉?當你處於困境時,學習王永慶的八個精神,重振旗鼓,走出困境,迎向希望!

王永慶辭世十年後,其精神仍在台塑集團流傳。

一、不到黃河心不死,凡事追根究底

「追根究底,實事求是,點點滴滴求其合理化。」 王永慶常說,管理的改善是永無止境的,應本著「止於至善」的精神,從許多問題的根本去追求,好還要更好,這種追求改善,從一邊做,一邊改,一邊學,透過不斷的改善,累積許多寶貴的經驗,最後就能建立扎實的基礎。

任何事情,只要深入探求,切實掌握事物道理,就懂得如何妥善處置,精益求精,謀求止於至善。這也就是日本施行數十年的「原流方法」,凡事遭遇問題或異常都要深入分析,追究問題的根源;就像河川混濁了,必須逆流而上,追到源頭,才能瞭解原因,解決困難。

對於自己不懂的事情,王永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提問,直到充分理解了,才做出決策或進行下一步。曾任中國惠普總裁的知名專業經理人程天縱就領教過王永慶追根究柢的功夫,「同樣一個問題,他居然重複問了三次。」最後程天縱決定實話直說,王永慶才感到滿意,並且促成了一次重要的合作。

王永慶曾經說過:「今天我能在事業上有一點成就,主要是我對所認定的目標全力以赴……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有限,必須全神貫注,持之以恆,才有可能如願以償。」王永慶每天跑步的習慣眾所皆知,除了將慢跑當養身,王永慶也視此為一種自我的挑戰,日復一日的早起運動,不被任何外在因素干擾和影響,鍥而不捨,專心執行,背後是一股驚人的毅力在推動。王永慶在經營企業的態度及做法上,也是如此;早年他剛開始從事塑膠工業時,和創業夥伴一起到工業委員會拜訪化工組主任,雙方本要洽談投資事宜,但兩人當時不懂塑膠而遭回絕,回去後王永慶立刻發憤學習,請教專家學者關於塑膠的一切知識,一年後再次回去商談,並對塑膠相關的知識,包括性質、加工、製程、用途等做出詳盡的解說,充分表現出專業的態度,當場讓現場委員會人員刮目相看。

要做到追根究底並不容易,這樣的耐性需要培養與練習,但現代青年若是能具備這個特質,相信就能減少許多錯誤的決定,甚至能更進一步地讓自己快速成長、少走冤枉路。

二、瘦鵝理論,轉逆為勝

王永慶留給後人的許多珍貴寶藏之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崇尚刻苦耐勞精神的「瘦鵝理論」,而這也正是最值得現代青年學習的一環。

二次大戰期間,王創辦人在鄉下買了一些瘦鵝來養。因糧食不足,鵝瘦得只有 2 斤重,遠不如正常鵝的重量。王創辦人就到各菜園撿拾剩菜回來,混著米糠作為飼料。

瘦鵝餓了許久後,突然有了食物可以吃,胃口極佳,二個月就長到 7、8 斤,甚至10 斤重,體型肥大,羽毛也非常漂亮。他認為,任何事情只要下決心去做,任何傷腦筋的事終必克服,任何乏味的工作也會苦盡甘來。

王永慶認為,無論是創業或就業,一定要在心底建立起先苦後甘的體認,學習瘦鵝能夠耐得住飢餓,能夠吃得苦中苦,無論路多遠都要一步一步自己往前走,腳踏實地去體驗追求成功的每一個過程,並將所有挫折失敗當作一種磨練,這麼一來不僅成功的果實會更加甜美,而且還能永續長存、奠基百年,就如同王永慶所打造的台塑王國一樣。

王永慶不只有經營頭腦,更有一顆慈悲心。

三、無私大愛,回饋社會

王永慶一生勤勞樸實、節儉,一條毛巾可以用了 30 年也不扔,他愛物惜物,對自己相當節儉,但在做慈善事業,卻相當大手筆。

王永慶始終認為「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因此,對弱勢的救助,他不遺餘力。他創辦學校,幫助貧困的子弟讀書,他蓋醫院,提升醫療水準,另外,他捐贈電子耳,幫助兩岸失聰聾啞兒童開口說話。
王永慶經常告誡子女,人在社會,不能自己生存,必須靠大家;所有財富,也因社會有這個需求,台塑才有機會創造財富,因此,他致力社會公益,回饋社會。

出身貧寒的王永慶,晚年儘管已經家財萬貫,但生活仍舊非常簡約樸實,一點都不鋪張浪費。除了熱心公益,他對於弱勢族群有非常高的同理心,而開辦學校與醫院,也都是希望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出於苦民所苦的同理心。

多年來,台塑集團延續王永慶精神,照顧了成千上萬的貧寒青年,為的除了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當然更希望同樣的同理心能傳承下來,讓王永慶的大愛精神持續溫暖台灣社會。

四、勤勞樸實,愛物惜物

王永慶一生勤儉,雖然他擁有上千億元身價,但,他愛物惜物,處處可見。像他喝咖啡時,認為奶油球也是資源,不能浪費,所以必定將奶油球空盒在咖啡中再涮二下,務必讓每一滴牛奶,都不剩下。
還有,浴室裡使用的肥皂,他也不放過。他將已經洗得剩下一小片的肥皂,黏附在新肥皂上使用;他用的每一張面紙,也不是用一次就丟,而是放在口袋,等到下次再用時,他翻面再翻面,摺了再摺,直到不能再用。

王永慶寫給員工的便條紙,經常也是另一面已經使用過的回收紙;而最為人所知的是,王永慶早上做毛巾操所使用的毛巾,一用就用了30 多年。他對資源的愛惜,可以從一點一滴的小地方窺知一二,這種處處節儉、點滴求合理化的理念,正是台塑集團成功的精髓。

王永慶一生埋首工作,努力經營事業,平日生活樸素,未因企業規模逐年擴大而有些微奢侈享受,他將「勤勞樸實」風氣,帶入台塑企業。

王永慶認為,奢靡的習慣一旦養成,工作意志就會隨之萎縮,若能維持樸實生活,各種欲望就會減少,較不易受外物引誘和干擾,對於工作,才能勤勞以赴,專心投入,事事就會做得更好。

在王永慶定義裡,勤勞其實也可以定義為勤於用頭腦智慧的力量,對企業經營而言,就是凡事先苦後甘,必須透過不斷檢討改善,謀求合理化,才能體會箇中奧妙,而有所收穫,對個人如此,對企業、社會、國家同樣適用。

五、最壞時刻,最佳契機

許多人對王永慶的成功十分好奇,但,王永慶說,這要感謝童年困苦生活。他還說,由於生活中受過煎熬,才產生他克服困難的精神與勇氣。

王永慶認為,放鬆就會散漫,太舒服就會不健康,曾經總結自己數十年的生活體驗後,他講出「沒有辛苦,就沒有健康」這樣一句簡單、卻蘊含人生智慧的話,也成為他的經典名言之一。

「吃苦當作吃補」,正是王永慶成功的原動力之一。王永慶總是認為,惟有經過一番苦心追求,才能真正體會收穫的甘美。像他認為,賣冰淇淋就應該在冬天開業,因為顧客少,要傾全力推銷,並嚴格控管成本,加強服務,使顧客樂意光顧。基礎建立後,夏天來臨便能發揮全力,不怕競爭者。

同理,一個企業如果起頭就很困難,撐過難關,養成抵抗力,成功機率自然大為提高。假如起頭很順利,往後大概難以承受考驗。他認為,遭逢困境要像「田螺含水過冬」般地堅毅不撓,因為,嚴冬過後,又是海闊天空,才能享受春天的美好。

肯下工夫,投入心力,一旦要做某件事,就專心、持續的去執行,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王永慶用一生去實踐,只看表面也許不夠精彩華麗,背後卻是水滴穿石、鐵杵磨針的巨大力量。

六、感同身受,創造雙贏

1960 年代明志工專成立之初,王永慶利用周日到學校視察,看到工人態度散漫在鋪草皮,他就問他們,一天工資多少?夠不夠生活?工人回稱不夠,只是農閒做點小工彌補家用。

工人說,如果加一倍工資,願負責做三倍。王永慶便加倍給了工資,幾天下來,工人做了三倍半成績。員工有切身感,利益攸關,自然奮進。這種創造工作環境的切身感,也是王永慶堅持所有儲備幹部要從基層做起的原因,如此,才能瞭解基層實務工作,創造符合員工切身感的企業管理制度。

現代的企業經營往往都以「業績」、「利潤」為導向,每每會議中主管要求的都是要看到結果,所有的營運方針也都要先看能「賺多少錢」,為了企業的續存,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我們更可以學習王永慶的精神,以「合理化」為最大前提,在任何一項工作上或合作中,都努力達到雙方的最大利益,找出最合理的平衡點,儘管這可能無法讓利潤最佳化,但卻可以創造共榮、共好,並且無須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別人的虧損上,自然關係能夠長久、事業也能穩固發展。

七、腳踏實地,先學做事再學做人

台灣過去40年的歷史上,王永慶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象徵,跟其他企業家相比,不論是何種調查,王永慶絕對是榜上有名,而且遙遙領先,其中的原因多年來各家報章雜誌探討,總歸因素相當簡單,卻也非常不易—努力、毅力、和執著!

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做人比做事重要,尤其是網路交友工具已經全面壟罩的現代,人際關係的經營更顯複雜,讓我們很容易忙著做人而忽略了做事。

然而,在王永慶的觀念裡,做事遠比做人要緊,因為先把事情做好了,就自然知道如何做人;但是會做人,卻不代表一定會做事,所以先會做事比做人還要重要。

把做事擺在做人之前,是源自於王永慶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性格,先把事情做好,代表對自己負責,當然在做事的過程中會需要其他人的協助幫忙,為了讓事情圓滿而去做溝通協調,自然也就能把做人學好。

八、一諾千金,誠信待人

台塑企業在 1973 年以每股 244 元承銷價辦理現金增資,卻碰上石油危機。翌年抽籤時,股價滑落至每股 238 元。

當年股東會,股東希望獲得補償,王永慶不僅一口爽快答應,還承諾如果當年 6 月底股價未達 244元,他將補足差額。

結果,6 月底收盤價不僅未達 244 元,還跌至 202 元,可是王永慶並未反悔,他依口頭約定,全數補足未達 244 元股價差額,總計當年他退還股東 4,000 萬元,創股市空前紀錄。

2004 年 6 月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帶著即將結婚的兒子來造訪,王永慶送給他兒子「信用」兩字,期許他成為誠信有用的人,「誠信」、「一諾千金」,正是王永慶成功的心法之一。

雖然如今王永慶已逝世10多年,但他的傳奇值得後人敬佩仿效的典範,散播出大量愛和善的種子,至今依然在各地角落生根發芽。王永慶的精神和善行,使無數受惠者活出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好的生活,讓人感念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