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學院在台灣 大和商機無限

鄭美麗的日本舞踊屬於「藤間流」古典舞踊。

獨家報導文‧攝影:吳德亮

「美麗和服、日舞文化學苑」創辦人鄭美麗,年輕時曾在日本留學,回台後先後當過導遊、日語教師、口譯等工作,因迷上傳統日本舞踊,她不惜拋下一切,往返台、日之間拜師學藝;並在六年前於台北開辦融合日本和服、舞踊、雕刻與茶道的日本文化學院…

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會,台北隨處可見濃濃異國風情;如新北市中和泰緬街、永和韓國街、以及台北車站周邊林立的印尼商店等;甚至在新北市中和南勢角,每年四月還有官方舉辦的熱鬧潑水節活動。尤其近年日、韓影劇大舉入侵,偶像團體頻頻來台造勢颳起陣陣日、韓旋風,讓台北街頭因此出現許多專教韓國現代舞或日本舞的補習班,紛紛搶進的異國文化商機,為原本就繽紛多元的台灣社會風貌更添風采。

鄭美麗開創美麗和服日舞文化學苑六年有成。
鄭美麗開創美麗和服日舞文化學苑六年有成。

「美麗和服、日舞文化學苑」創辦人鄭美麗就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她年輕時留學日本,返國後當過導遊、日語教師、口譯等工作,後來因迷上傳統日本舞,不惜拋下一切,往返台、日之間拜師學藝;並在六年前於台北開辦「美麗和服、日舞文化學苑」,教授喜愛日本傳統文化的貴婦名媛,學習如何正確穿著和服、跳日本舞踊、認識木目人形、抹茶道,並延請日籍教師堀小昇樂教授三味線。

創業路

美麗和服、日舞文化學苑開創之初,眾親好友對她的決定,多半抱持懷疑態度,甚至一度以為她撐不過半年,沒想到一轉眼就過了六年。除了教學,她也常帶領學生穿梭在各百貨公司的日本節慶推銷展中表演,並經常受邀在各種中日交流、演歌或新日本舞發表等場合,為貴婦名媛做和服著裝。日前她在台北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六週年慶祝酒會,不僅賀客盈門,現場還有眾多學生做各種展示與表演,令人大開眼界。

為何稱「日本舞踊」而非「日本舞蹈」,其源乃是早期日本舞者只在榻榻米或地板上移動腳步,做出舞姿,動作優雅含蓄,也因腳尖與腳掌均未離地,所以稱之為「踊」。而其他包含跳躍或撞擊等動作舞姿,才稱為「蹈」。因此儘管日本舞踊屬於一種舞蹈,卻不稱為日本舞「蹈」,而稱為日本舞「踊」。

日本舞踊的歷史,最早可回溯至西元一千三百年前,興盛則在江戶中期(德川幕府時代)的京都,並逐漸發展為今日的藤間流、西川流、坂東流、花柳流、若柳流等五大流派,稱為「歌舞伎舞踊」或「古典舞踊」,是日本的傳統文化,也是受到保護的國家資產。據說這些還是早年日本上流社會與官夫人的必修課程,以長唄、清元、常盤津等傳統歌曲,搭配三味線、太鼓演奏。至於近代搭配歌謠曲、演歌之類的,則稱為「新日本舞踊」或「創作舞踊」。

114212802
日本古典舞踊必須搭配三味線、太鼓演奏等演出。

家學淵源

鄭美麗說,新日本舞踊在台灣發展已有二十多年,成立的流派也不下十個,包括傳承日本流派的千鶴流、若泉流、大河流、華山流,以及由國人首度自創、匯集日本知名流派精華的紫流等。因此目前在台灣,取得新舞踊「名取」或「師範」資格的人數並不算太少。但古典舞踊取得「名取」者就非常有限,進一步取得「師範」資格的,更是少之又少,而鄭美麗就是少數之一。

鄭美麗的日本舞踊屬於「藤間流」古典舞踊,她說要取得舞踊資格,非得親赴日本通過層層表演與考試,才能由流派的最年長(日本稱為家元,即掌門人之意)授與「名取」,或進一步可以擔任教師的「師範」資格。

鄭美麗會進入日本舞踊領域,其實源於童年深受父親影響,因為他父親非常愛聽日本演歌,每天都播放黑膠唱片,在長年耳濡目染下,很自然地接受日本歌曲的音律。高中畢業後她遠赴日本留學,在福岡專攻服裝設計。求學期間,在繪圖作業搜尋資料時,讓她對日本浮世繪的美人圖與歌舞伎圖產生莫大興趣,一頭栽進日本和服文化,鑽研和服歷史背景、材質、格調搭配,包括日本舞踊、舞台設計與花嫁和服的穿著等。

回台後,鄭美麗先加入「中華民國日本舞踊舞蹈研究協會」,師事啟蒙老師黃澄,在台學習新日本舞,四年後取得師範資格成立「宴盛分會」。此後更不辭辛苦往返台、日之間,投入古典舞踊藤間流的藤間耕彩老師門下,學習正式的古典舞踊,才取得「藤間彩宴」名取。

鄭美麗說,日本舞踊必須依據不同曲目風格與意境,展現變化多端的舞姿。因此每一個舞姿動作都須緊扣歌詞寓意,才能融入音樂旋律與歌曲意境,將舞踊曼妙優雅的神韻充分詮釋。而服裝與道具也頗為講究,按照角色的不同特性穿著不同形式的和服,或手持舞扇、雨傘、花束等。

木目人形是一種日本傳統人偶製作技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木目人形是一種日本傳統人偶製作技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專業傳授

鄭美麗形容,過去常在中日交流的場合,發現台灣人穿和服都讓衣領敞開,好像剛被欺負過,讓日本人看笑話。因此她六年前毅然開設和服教室,包括幫人著裝與自行著裝兩種。其實日本和服的著服過程繁複,僅內衣、草履就有十四種之多,加上腰帶、盤髮、白色足袋等,幫人著裝起碼十五分鐘,而自行著裝更需費時三十分鐘以上!

美麗和服教室傳習他人著裝與自行著裝兩種和服穿著。
美麗和服教室傳習他人著裝與自行著裝兩種和服穿著。

業務拓展後,僅和服教室已無法滿足許多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再開設日本舞踊學苑,除了藤間流的古典舞踊,也以自創的「宴盛派」教授新日本舞。日本舞包含禮儀每月授課四次,每次平均二小時,學習沒有期限,想學多久就多久。此後才又引進專業教師,教授三味線、木目人形與裏千家抹茶道等。

繁複的正式和服即便他人著裝起碼也要十五分鐘以上。
繁複的正式和服即便他人著裝起碼也要十五分鐘以上。

對日本人而言,所謂「人形」不僅是擺飾或玩具,還包括了日本傳統藉著偶人祈求夢想與幸福的觀念。人形種類繁多,包括市松人形、小山人形、木目人形、舞踊人形、浮世物等數十種。

其中「木目人形」是一種日本傳統人偶製作技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也是日本傳統人形的代表。
「木目人形」的製法是先用梧桐木的粗鋸屑為原料,加上特殊糊料使之固定塑形為「桐塑」,在乾燥後於其上刻出溝槽稱為「木目」,再將服裝織物與桐塑緊密貼合,並將布邊壓埋至溝槽。由於布料邊線全都收入溝痕,整座人偶就呈現圓潤可愛的造型,以及優雅的表情、生動的姿態。除了表現傳統工藝精神外,也能呈現作者特性,因此深受日本女性喜愛,主要設計為女兒節、端午節等節慶擺飾。

鄭美麗的學苑另外還有教授源自中國宋代點茶法的「抹茶道」,亦稱之為「茶之湯」,一般認為,宋代浙江餘杭徑山寺圍座品茶研討佛經的「茶宴」,就是今天日本抹茶道的濫觴,由當時日本遣唐使之一的佛教高僧榮西禪師,將徑山寺茶宴與抹茶的製法傳回日本。

茶師陳佩瑾專注示範日本裏千家抹茶道。
茶師陳佩瑾專注示範日本裏千家抹茶道。

抹茶道進入日本後由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等先賢發揚光大,很快就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流派。最著名的是豐臣幕府時代、提出「和敬清寂」為茶道根本的一代宗師千利休,後來他的孫子千宗旦將千家「家督」交由三男千宗左繼承,成為本家的「表千家」。次男宗守與四男宗室則自立為「武者小路千家」與「裏千家」,合稱「三千家」傳承至今。「美麗和服」的抹茶道,則是由裏千家傳習的台籍茶師陳姵瑾擔任授課。

茶師陳佩瑾專注示範日本裏千家抹茶道。
茶師陳佩瑾專注示範日本裏千家抹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