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無國界 黃建二親力親為做慈善

獨家報導文:張煌仁|攝影:彭級鋒

豆漿,這個在國內再便宜不過,一般平民都買得起的庶民食品,究竟能為台灣創造出甚麼樣的大愛故事?
國際扶輪社3460地區今年度的分區助理總監黃建二將告訴你。

生活富足,衣食無缺的台灣,民眾很難想像豆漿這樣的平民食品,能帶給人們身體健康多大幫助;但,場景若換到貧窮第三世界國家,則情況將有完全不一樣的改變。

傳愛到柬埔寨

一直以來都在扶輪社盡心盡力為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努力的黃建二,自二○一三年開始擔任分區助理總監以來,始終在思考要如何為扶輪社公益事業,進行更有意義的發展。恰好,一家人經常接受服務的牙科醫師好友對黃建二提起,參與的「台灣健康發展組織」正準備前往柬埔寨,進行幼兒健康扶助計畫。但因為組織人手不足,缺乏相關經費,因此他力邀黃建二與其扶輪社朋友一起參與,共襄盛舉。

據醫師好友陳述,因為柬埔寨仍屬貧窮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在沒有充足糧食與完善的醫療衛生設備下,五歲以下幼兒經常因營養不足,導致免疫力不佳,還來不及長大就離開人間,令人十分不捨。因此,全世界慈善機構陸續進入柬埔寨,捐助改善相關的醫療與衛生設備。114212301

這次「台灣健康發展組織」邀請黃建二等扶輪社友前往柬埔寨,就是希望利用當地既有的糧食與設備,進一步教導當地民眾取得更具營養性的食品,以改善當地幼兒的健康情況。黃建二在兩、三年前得到這訊息後,發覺這樣有意義的活動非常符合當初他參與扶輪社的初衷,隨即開始積極運作。

之後,在擔任助理總監後,不但從扶輪社友中募集兩萬美元經費,還從扶輪總社申請到RI獎助金一.五萬美元補助,以及總社所給予的二.五萬美元補助,總計六萬美元經費,即配合著「台灣健康發展組織」於今年五月份前進柬埔寨。

用豆漿拯救貧窮兒童

「給條魚吃,倒不如教他們怎麼釣魚!」黃建二這麼比喻。由於黃豆中充滿豐富的營養素,加上又是柬埔寨當地民眾容易種植的農作物。所以,黃建二決定透過教導,讓當地民眾學會製作豆漿的技術,如此可藉由自行生產豆漿來補充小朋友的營養,這將會是個相當完美的計畫。

只是,說得容易,做得難。這個慈善計畫,首先遭遇當地設備不足、電力缺乏的問題。翻著當時前進柬埔寨的照片,黃建二指著當中場景表示,一行人前往的當地,一般住家根本沒有乾淨的飲用水可以使用,因此要生產豆漿就相當困難;加上要研磨黃豆成漿也需要機器幫忙,但當地電力設備不足,即使有機器也動不了。

教柬埔寨民眾自己製作豆漿。
教柬埔寨民眾自己製作豆漿,原本簡單之事,在當地卻耗費九牛一虎之力才完成。

為了解決問題,黃建二與「台灣健康發展組織」志工,選定有外國慈善團體捐助水質淨水設備的學校為基地,並選定附近幾個村莊的數位婦女做種子教官,開始教導生產豆漿方法。
雖然乾淨飲水的問題解決了,仍舊有電力供應的問題待克服。他的解決方案是,除了找來學校內既有的發電機外,這次參與活動的社友還不遠千里前去採購發電機油料回來,提供發電機使用。

教柬埔寨民眾自己製作豆漿,原本簡單之事,在當地卻耗費九牛一虎之力才完成。
教柬埔寨民眾自己製作豆漿。

捐錢不如親身體驗

就這樣,在將黃豆泡水後,拿出來透過發電機發電的攪拌機打成泥狀,再將黃豆泥透過紗布萃取出生豆漿。此時還不可生飲的生豆漿,必須把它移至桶子內,再以升柴火的方式將豆漿煮熟,等冷卻之後,再一一發送到每個民眾的手中。幾番周折後,「看著當地居民拿到豆漿後快樂的神情,真覺得一切的辛苦努力都值得了!」黃建二表示。

在台灣,透過豆漿機煮豆漿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但場景換到了柬埔寨,卻得耗費九牛二虎的力氣才能完成。甚至,為了要將所有的資源做到「物盡其用」的目的,那些製造豆漿所剩下的豆渣,在台灣通常都被用來種花施肥或丟棄,他們卻在當地教導人們可以再煎成豆渣餅食用。「事實上,豆渣餅的味道還挺不錯的呢!」黃建二笑著說。

這次整個活動,總計嘉惠了三個村莊,有近六百位小朋友的健康獲得改善。活動中,黃建二與其他的扶輪社友,雖然只是扮演贊助者的角色,多數工作都交由專業的「台灣健康發展組織」志工來執行。但過程中,他也真正體會了弱勢人民的辛苦,以及做慈善公益助人為樂的幸福。

尤其,扶輪社強調的不只是捐助金錢而已,還必須有身體力行的行動,才能展現真正做慈善公益的精神。黃建二表示,就如同九二一大地震時,扶輪社所募到的新台幣三千萬元捐款,都是由社友們一步一腳印、親自送到受災戶手上。這些金額總體來說雖然不多,但扶輪社友卻以行動來表達他們的善心與誠意。

從公務員鐵飯碗到創業人生

參加扶輪社,參與公益活動,黃建二已經有二十年以上的歷史。來自台南的他,於南一中畢業後考取成大土木工程系,成為前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的同學,退伍再考取高考土木技師資格後,即到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擔任工程師,所以,黃建二在對外人自我介紹時,總喜歡以「我是做工的」來戲稱自己的工作。
雖然在台北市工務處捧著人人稱羨的鐵飯碗,但是黃建二自己卻不太適應公務員的官場文化。因此,在工作五年後,他毅然決然離開公部門,到民間企業擔任營造廠公務部門主管。這次跳槽竟跳出了他日後的創業人生。

114212501由於在民間企業如魚得水,又發揮自己所學專長,黃建二在業界累積了不小的名聲。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在曾任職於房仲業的妹婿鼓勵下,決定辭去營造業工作,轉到台中自行創業,並且開始活躍於中部的房地產產業。

黃建二表示,「在台南故鄉居住了三十年的時間,又到台北工作了十六年的時間,最後選擇在台中創業定居,若問我在台灣哪裡居住最舒適,我認為是台中。」也因此,黃建二當時看好台中的房地產發展,所以決定來台中創業。

企業家變投資人

「我的人生觀是,扮演甚麼角色,就努力做好那個角色。」黃建二形容自己道。所以,在創業的那段時間中,他腳踏實地的努力完成每一個案子,也使得大家對黃建二越加信任,有時他幾乎忙到不能喘口氣。
因此,在公司生意蒸蒸日上時,身體出現警訊。在「更多的錢也換不回健康」的想法下,黃建二旋即選擇退休,由經營者轉型當投資者,希望讓身體恢復健康,也讓心靈得以沉澱。

退休後的黃建二,公益與投資取代一切成為他的生活重心。除了扶輪社活動之外,還全心投入教育工作。從一開始認識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到後來成為中國醫藥大學校長的朋友開始,就影響了黃建二投入教育界的決心。甚至,他還獲邀請參與投資,成為亞洲大學創校的原始董事之一,並參與中部貴族私立中學華盛中學的經營,為國內教育發展盡心,也改變了黃建二的人生。

對於現在人家稱他做「快樂的投資人」,黃建二滿臉笑意的表示,「快不快樂絕對是每個人自己心中的感受。」不過他認為,當每個人遇到自己的人生轉彎處時,更要停下腳步,問問自己這一生的人生價值是甚麼?而經過這些年來的轉變,黃建二表示,如今的他更堅定相信,當初投入慈善公益絕對是正確的。而未來,不論在哪個位置上,他依舊會始終如一,繼續以這個理念持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