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行銷四大心法

獨家報導文:編輯部

心法1 用一個網站解決跨螢幕裝置障礙

對台灣人來說,擁有三個以上的跨螢幕裝置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對於電商來說卻非常頭痛,因為裝置種類不同,代表企業接觸消費者的路徑變得更錯綜複雜,設計互動廣告時,也必須利用大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才能擬定更有效的策略。
跨螢行銷是不可迴避的課題,根據調查,台灣有超過5成以上的跨螢使用者,會隨著裝置不同而點選不一樣的廣告,因此很多行銷人員都會以裝置種類區分,進而規劃應投入的廣告預算。
不過,這種方式無法掌握精確的受眾,應該以消費者為中心,找出不同情境下,每個裝置如何與他們產生連結,或是性別對於跨螢幕行為是否有顯著影響 、平日和假日是不是會改變各類裝置使用比率等關鍵,才能順利搶攻跨螢幕市場。
其實,想要克服跨螢幕障礙,國外流行的Responsive WebDesign(RWD,回應式設計)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只要一個網站,無論何種裝置都能正常顯示,不須耗費大量成本與時間開發APP及網站,也能累積流量,利於搜尋引擎優化,相信未來將會成為抓住電商潮流的利器。

心法2 媒體工具運用只能適時不能隨時

行銷人員每天都面對一個相同的問題:有沒有更好的工具,能夠讓我的目標受眾確實接收到訊息呢?
自媒體是面對消費者最直接的工具,包含官方網站、粉絲專頁、社群平台公眾號,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官方網站。
作為接觸消費者的第一線,它必須囊括所有企業與品牌資訊,視覺上也要符合產業特性與品牌形象,而簡單明瞭的使用介面,也是讓消費者願意瀏覽每一則訊息的關鍵。
另外,行銷人員經常運用新聞報導、部落客推薦、知名人士推廣、評論網作為訊息曝光管道。畢竟網上交易看不見也摸不著,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很容易受到輿論或是親朋好友影響,雖然這些工具的成效不一定能被完全掌控,有時還可能衍生出「帶風向」的疑慮,但對於品牌快速成長及黏著度多有助益,如何運用得當,考驗著行銷人員的智慧。
若想主動出擊,就得利用APP或程式記錄消費者在網站上的一舉一動,分析出偏好的商品之後,適時做商品推薦。
切記,必須「適時」而不是「隨時」,不要濫用蓋版廣告、橫幅廣告、彈跳廣告,提醒消費者什麼時候推出新商品、這次折扣有多優惠,因為當他們點擊一次又一次的「X」之後,對於品牌的好感度也將消失得無影無蹤。

心法3 別把所有資源集中在臉書上

談到應用在電商的社群媒體,Facebook堪稱第一把交椅,不只普及度高,流量之高,也是其他媒體難以望其項背的程度。不過,除了FB之外,還有一些國外網站也值得經營,列舉如下:

1. Flickr
Flickr於2005年被雅虎收購,網站不僅能讓使用者儲存照片與影片,還能將照片轉發至其他的社交平台,而上傳者可自由選擇授權程度,讓公開的照片能在合理的情況下被使用。
目前用戶人數超過1億,採用廣告、印刷服務及授權等三種獲利模式,並加速照片辨識功能,持續提升用戶數量。

2. Pinterest
2010年正式上線,一般用戶可以透過創建「board」分享自己擁有的內容,而品牌用戶則能將活動訊息或是相關的影音資料「釘」在板上,讓大眾一起參與討論。好處是板上的訊息不會被其他的新訊息洗掉,便於進行資料整理與追蹤。

3. Tumblr
2007年創立,2013年被雅虎以11億美元收購,由於企業重視使用便利性,註冊與登錄的畫面也經過簡化。根據2016年年中統計,全球約有2.32億用戶,貼文數量高達1,346億則,也因為使用者體驗良好,超過8成的使用者都願意繼續使用Tumblr,流動率非常低。

心法4 網紅時代直播影片正夯

網紅元年讓很多素人走上神壇,他們不只享受到成名的滋味,後續的利益也隨之而來。在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網路紅人的年代,究竟要用什麼題材或是手法,才能突破重圍,創造高得嚇人的點擊率?
知名的youtuber不推銷、不業配,將自己當成一個品牌來經營,將有趣的時事梗、讓人感同身受的生活大小事放進影片裡,讓觀眾看了之後捧腹大笑或是心有戚戚焉;尤其是現在直播當道,第一時間與觀眾互動,更能拉近雙方的距離,招攬到許多忠實粉絲。
對於企業來說,這種翻轉以往思維的行銷方式,比投放廣告或是舉辦活動更有效,而且成本相對低廉,也不須一再祭出折扣吸引消費者目光,對於剛起步或是規模不大的電商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容易切入市場的方式。
不要單純只用文字說商品有多好,也不必拼命修圖讓商品看起來閃閃發亮,現在是影片當道的時代,按下直播鍵,無論實況主顏值跟身材如何,只要有特色,能與消費者打成一片,品牌曝光度與好感度絕對無限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