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三十個望天的日子

scoop文:編輯部

中華民國一○○年六月九日,是《獨家報導周刊》創辦人沈野先生逝世周年,卻始料未及,已人事全非。我們唯有完成「內部整頓」,以「二次創刊」延續沈創辦人當年理念與精神,秉持「熱愛台灣、關懷兩岸、放眼世界」新思維,以內容轉型的嶄新面貌問世,才能告慰沈創辦人在天之靈,才能不負他「永續出刊」之囑咐。(摘錄自二○一一、六、九|林發行人靜思有感)

記今年元月第一一一七期《獨家報導周刊》的印製出刊波折,堪稱是創刊以來,所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隨後,原訂二月初出刊的第一一一八/一一一九期春節合訂本,又遭到有心人士的阻撓而一再延宕迄今,其間更有懷恨在心的離職員工對外「爆料」,利用兩家媒體記者未經查證即片面宣布《獨家》倒閉,甚至造成「一日新聞」,企圖陷本刊於無可挽救的險境。

凡此種種,都讓林發行人深刻體會,原來「人性」就是有著如此難以掌握的真實一面。所以,到底該相信誰?又有誰能牽繫共同的理念?在在讓我們有機會深思,也同時看到截至目前「還繼續繞轉覬覦而居心叵測」的那群人,他們「很不堪」的一面,是他們讓自己脆弱得失去該有的原則,除了讓人不齒他們,也讓人為他們惋惜。

《獨家報導周刊》發行人林家男,係於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一日,由創辦人沈野先生託付接任「獨家報導周刊雜誌社」之負責人,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負責社務與編務一切事宜。

由於本刊創辦人沈野先生未及安排後續布局事宜,僅留下有限的週轉金與少數人「材」,林發行人一年多以來戮力以赴,仍感心力交瘁;尤其在一些「安於現狀、私心自用、圖謀其利」的同仁,以及不少別有居心人士之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不但使雜誌社面臨內外交迫,更直接影響本刊「永續經營」之正常運作,幾已造成無法挽回之危境。

雖然沈創辦人直至心力與體力皆無法負荷之際,才臨危授權委任給一位他已觀察超過十年、具有「功不唐捐」與「任勞任怨」人格特質的幹部,寄予他能讓雜誌社繼續經營而不要停刊,並替他照顧那些資深員工。在「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之下,林發行人概括承受一切(包括未竟之官司訴訟、財務缺口、經營困境之壓力、人謀不臧的內憂、「沈家人」無視沈創辦人「不傳子」之苦衷而興訟逼迫停刊等等),只想一心一意完成沈創辦人之交付。

即使一年多來,林發行人因「謗譽隨人,半點不由己」、「眾口鑠金,惡言攻訐」而付出不少代價,卻也激起一股「絕不服輸」的堅定意志。天佑《獨家》,幸賴沈創辦人冥冥之中安排了一些貴人暗中相助,儘管關關難過、波折不斷,總是能從困局中很驚險地度過每一關,也為奄奄一息的《獨家》保留一線生機。
經過這一段日子的風風雨雨,無論面對曾經是內部同仁或與外界人士交涉的過程裡,在在都讓林發行人體會到「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之五味雜陳;而「私心藏奸」尤讓禍起蕭牆,不得不採取「非常破壞」之舉,以圖「非常建設」之可能,這也是延續《獨家》再創新局的關鍵作為。

縱然,沈創辦人來不及圓滿安排布局《獨家》的未來,但他曾向林發行人一再耳提面命,無論如何都不希望他一生白手起家所創辦的《獨家報導周刊》遭到關門的命運;而林發行人既然受託擔任發行人,即使知道這個擔子不輕,責任重大,也只有傾全力向前邁進,為沈創辦人的心願與《獨家》的未來,做好「第一棒」奠基的使命,讓《獨家報導周刊》轉型成功,再造新局。

因此,林發行人在雜誌社「內部整頓」的過程,思考良久,尤其在今年三月三十一日與最後一批資深員工開完會議之後,林發行人即體認《獨家》的未來要航向何處,必須由一群具有「信任、忠誠與愛」的專業人士共同掌舵,結合眾人智慧、凝聚向心,才能突破舊思維,鼎新革故、創造競爭力,讓《獨家》發揮更大的存在價值。於是林發行人積極與新團隊研商,對於《獨家報導周刊》如何以新思維再出發,並獲得共識—應該繼續傳承沈野先生當年的創刊理念與精神。

然而,就在今年五月,新團隊聘請陳嘉爵先生出任本刊社長,繼續進行「內部整頓」與規劃「《獨家》二次創刊」之際,最後一批資深員工因無法體認林發行人尋覓新團隊的用心良苦,只想爭取各自的權益而無暇顧及《獨家》的永續與否。於是,在有心人士散布不實訊息的誤導下,最後一批資深員工遂於五月十七日聯合寄出「存證信函」給林發行人,表明已終止他們與「獨家報導周刊雜誌社」的勞動關係,並向法院提出「給付工資」民事案。

自此,沈野先生曾念茲在茲囑咐林發行人要照顧、曾共體時艱而堅持永續經營的最後一批資深員工,曲終人散,二十世紀創刊的《獨家報導周刊》有如廢墟,已然重建無望。但是新團隊與陳社長及林發行人一致認為,一本創刊廿五年的老字號雜誌,怎能就此走入歷史?因此,他們深信:「有改變就有機會,有機會就有無限可能。」

當然,對於在這一段風雨飄搖、詭譎生波期間,依然力挺《獨家》的好朋友們,林發行人始終心存感恩,雖然目前還無法多說什麼,但是他相信:「堅持對的方向,努力總有一天會被發現。」

越是面臨最艱困的時刻,越能共體時艱的人,才是未來重建《獨家報導》新局所能倚重的人,也才是能共享「永續經營」成果的人。對於曾經來來去去的一些「過客」,甚而截至目前還繼續繞轉覬覦而居心叵測的「人士」,我們深刻體會到:在同一艘船上,如果還允許這一小撮人吃裡扒外興風作浪、吃碗內看碗外鑿洞棄船,那就是讓我們自陷於危船而無法同舟共濟,勢必也無法繼續駛向未來的希望之洋。(摘錄自二○一一、一、十|林發行人給資深員工的一份備忘錄)